我們幼兒園接送孩子的門很窄,前面的家長送完娃以后,離開時難免會磕碰到緊跟在后面的孩子。這不就是因為中三班的一位寶媽著急送娃以后去上班,撞到了后面的小朋友,卻沒來得及道歉,被小朋友的姥姥不依不饒地指責著。
姥姥氣勢洶洶地指責寶媽沒素質,寶媽則表示自己并非故意。本不是什么大事,結果倆人話趕話感覺就要打起來了,班主任老師和保安師傅趕忙來調解。
我離開時看了一眼校園里面,那個被不小心撞到的寶寶,正被老師拉著,一臉迷茫地看著外面。孩子天真的眼神瞬間,讓人覺得外面的這一幕很可笑,孩子并未受傷,大人卻不依不饒。
寶寶上幼兒園以后,難免會發生磕碰或者受傷,如果都以這樣的方式解決,對誰有好處呢?
孩子在幼兒園意外受傷,對方家長做法堪稱模板
自從閨蜜家娃上幼兒園以來,她就一直擔心一件事: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受傷,或者把別的孩子弄傷,該怎么處理呢?
我家大寶剛上幼兒園時,我也有過這樣的顧慮。但現在輪到二寶了,我已經坦然了很多,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因為一切都未知,你無法預料會出現什么樣的意外,也不能把所有的危險可能性都和孩子講明白,會遇到啥樣的家長也不得而知。所以想得越多,就只能是杞人憂天。
然而怕啥來啥,前兩天閨蜜說:“我娃在幼兒園被同班的樂樂推倒,把頭給磕破了,放學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把我們兩方家長叫到一起說了下情況。”
原來是孩子們在自由區域活動時,追逐打鬧。樂樂力氣比較大,一把就推倒了跑在前面的閨蜜家娃,孩子摔倒后把頭磕了一個大包。
樂樂媽媽一直在道歉,閨蜜雖然心疼孩子,但看著沒什么大事,也沒好說什么。
誰知道第二天送孩子上學時,老師說樂樂媽媽給孩子買了很多好吃的,因為上班時間緊張,就放到了學校,希望兩個孩子能成為好朋友。晚上接孩子時,樂樂媽媽還特意等在學校門口,查看了孩子的傷勢,表示真的很抱歉。
閨蜜說弄得自己特別不好意思,因為對方孩子本不是故意,自己家娃也沒什么事。但樂樂媽媽的做法卻讓我們稱贊不已,孩子雖沒事,但對于雙方家長和兩個孩子之間未來的相處而言,她的解決辦法堪稱模板。
面對幼兒園“沖突”,家長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品格
每次接孩子放學,父母總是會問“今天吃的什么呀?”、“中午睡覺沒有呢?”、“有沒有拉臭?”等一些生活瑣事,但孩子基本也不會回答。除此之外,我們沒有說出口的,真正希望知道的往往是“有沒有和小朋友發生沖突呢?”、“有沒有犯錯誤被老師批評呢?”等問題。而就像上文所說,幼兒園發生磕碰推搡都很正常,如果非必要,老師不可能把每一個細節都告訴家長。
而閨蜜說她經過這次事情后,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沒有那么焦慮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狀況”。是因為以下這兩點:
1、相信幼兒園老師會及時關注并作出判斷
在無法隨時看到監控的幼兒園,父母對于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只能干著急。而父母的出現這種焦慮情緒,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老師的不信任,擔心老師會看不到,顧不上,管不過來等。
老師數量有限,做到一對一基本不現實,但我們應該相信老師們的基本職業素養和職業判斷。對危險的預估能力,對孩子性格的了解情況,以及她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2、家長的社交能力影響孩子品格
文章開始提到的那位姥姥和樂樂媽媽,面對孩子遇到“沖突”后,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雖然一個是受傷,一個是導致別人受傷,但處理方式孩子們都能看在眼里。
當時站在幼兒園里看著姥姥替自己“維權”的孩子,他內心會是怎樣的感受呢?遇到問題要爭吵,要說話大聲來震懾別人嗎?
而樂樂又能從媽媽身上學到什么樣的品質呢?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敢于道歉,具備及時彌補的能力,大方且勇敢。
處理幼兒園問題四步走
誰也不想收到老師說孩子和別人發生“沖突”的消息,而一旦發生,父母的做法尤為重要。明星育兒圈里的高情商媽媽霍思燕,在一檔節目中表示,嗯哼經常回來說自己在幼兒園被別人打了。
霍思燕聽到后并沒有急赤白臉地去找對方家長或者致電老師詢問情況,而是等嗯哼情緒穩定后,和孩子溝通事情的經過,再進行判斷。
對于我們這些老母親而言,具備掌握處理孩子在幼兒園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是在直接教孩子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第一步:判斷孩子傷勢如何?
寶寶說被打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檢查孩子受傷的位置,在確認傷害程度的同時,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第二步:找機會詢問孩子發生過程
孩子雖然在語言組織能力上會有所欠缺,但表述一件事情還是可以的。以媽媽對孩子的了解,從只言片語中,就能獲得有效信息。分析對方是故意為之還是不小心的沖突。
第三步:找老師了解情況
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再找老師了解具體情況,看和孩子說的是否相符。
第四步:尊重孩子的處理意愿
即使對方不是故意,但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悶悶不樂,媽媽還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以試試這樣進行引導:
“你希望對方的小朋友給你道歉嗎?媽媽可以去溝通這件事情。”
“你們之后還會是好朋友,是嗎?你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只是力氣有點大。”
“如果你不喜歡這種玩耍方式,你可以直接告訴對方,而不是生悶氣。”
枕邊育兒寄語:
父母是孩子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所作所為,為人處世都會受到家人的影響。幼兒園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三觀開始建立的初始時刻,面對孩子幼兒園的“沖突”,希望各位家長都能理智應對,給孩子做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