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好,有些人說能不能講點基礎的,畢竟大家水平起點不一樣。即使都在這里學習,最后能賺錢的也只有用功的少數。所以學習和快樂之間,本身就是悖論。聽不懂的名詞,就去查,查幾次就懂了,如果不查,永遠只能是聽不懂。這就是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區別。今天我們接著講分級基金的投資,這是一個更復雜的內容,分級基金最復雜的一塊就是上折和下折了,這里面牽扯到很復雜的運算。這里不是幾句話就能講清楚的,但大家記住結論就好,只要遇到快發生折價的情況,折價的A類基金的價格就應該上漲,而溢價的A類基金則應該下跌,換句話說折價是一個重新格式化的時刻點,折價和溢價都會被清零,重新計算。遇到這種情況發生,如果大家手上有折價的A類基金,也就是交易價格沒有凈值高的A類基金,大家可以看到折算公告后,數三天,也就是第T 3日,在二級市場賣出新的A類基金,同時贖回母基金。再過兩天錢就回來了。
作者舉例,2013年12月19日,股市下跌,銀華金瑞大跌,折價率逼近高點5.64%,而迅速查一下他的凈值是0.271,距離0.25的低折線一步之遙,這時候是買入銀華金瑞的最佳時間點。因為起碼這個5.64%的收益,是穩穩的固定收益。隨后交易日買入,然后12月23日,開始折算,折算后的銀華金瑞凈值是0.243,單位凈值重新回到1,母基金數量8200份。隨后2天,單位凈值漲到了1.003,所以如果19號就買入,獲利4.17%,20號買入獲利1.93%,等到21號再買,獲利0.95%。雖然收益不多,但確實是一個確定性的交易機會。所以,交易策略很簡單,就是在分級基金觸發下折的時候,找那些折價高的分級基金A類買入,折價越高越好。如果不考慮套利機會,也盡量要回避那些溢價的A類基金,用更高的價格去買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習慣。但這里老齊也要多說一句,分級基金A類風險較小,大不了長期拿問題不大,而如果是B類觸發下折,那么可能就損失慘重了,所以買B類的,一定要搞清楚下折位在哪,千萬不要再高點買入分級B,特別是在牛市里,買入分級B是很危險的。如果你還是要買就喜歡這種帶你裝逼帶你飛的感覺,那么務必系好保險帶,也就是設定好止損線。并嚴格止損,老齊有朋友就買入了分級B,當然他可能完全不知道這是個什么玩意,一路從9塊多,干到了1塊錢以下,2015年8月發生了下折,幾十萬資金就這么灰飛煙滅了。拿到現在仍然舍不得賣。顯然再回到9塊多已經不可能了,而同期的國企改A,到是股災發生后一路上漲,下折之后也是上漲。從8毛多,漲到了1塊多,所以分級A和B完全負相關,你可以用A類和B類夠住一個負相關的組合,來規避市場的風險。當然前提還是那個下折,一定要時刻警惕下折的風險。
下面講股票的套利,在股票的套利中,收益最高的肯定是吸收合并首發上市,無論牛熊都收益可觀而風險不大。在牛市中,重組的概率很大,你聽到的各種消息兌現的幾率很大,而且即使兌現不了,消息推動股票上漲也是大概率事件。而熊市中,就不能這么玩了,熊市中要多參與定增,定向增發往往會給股票一個巨大的折扣,而這個折扣就是你的安全邊際。但切記一定要在最熊的時候,玩定增。否則也容易被套,比如中郵基金參與樂視的定增,結果樂視跌破了定增價。讓中郵基金業績大幅縮水。
然后是股指期貨套利,這是更專業的內容,利用股指期貨可以做空的特性,如果指數和期貨之間存在著點位差,就可以實現期現套利,買入ETF,然后賣空期指,來提前鎖定利潤,通常情況下空間比較小。只有一個情況下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就是當封閉基金出現大幅折價的時候,做空股指期貨買入封閉基金,相互對沖鎖定折價的利潤。但由于這兩個標的并不對等,也就是說封閉基金由于只是一個大禮包,并不是完全的市場指數,所以如果市場異動,也就是指數漲了,但你基金里的股票卻沒漲,這時候你甚至會虧損。
股指期貨還有一種玩法,叫做跨期套利,如果兩個合約的數值差距過大,就可以是買入近期合約,賣出遠期合約。或者賣出近期合約,買入遠期合約,押寶隨著時間推移,兩個合約的價格收斂,當然也有極端情況,就是某個政策刺激,市場合約分期加大,那樣你就賠錢了。
后面的正回購套利和B股H股套利,咱們用的比較少,而且收益也不大。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適用,我們直接跳到最后一章,如何實現30%的年收益。首先來講金字塔模型。投資就如同金字塔一樣,所有人都應該在你的能力范圍里投資,比如貨幣基金這種屬于新手村,所有人都應該從這個練起,然后進階就是企業債,打新股,以及分級A,收益率也不錯,做得好的話年收益5-10%沒問題,在高就是可轉債,封閉基金,年化10-20%可以做到,然后是股票,能做到20-30%的收益,然后再高就是高頻和杠桿交易了,能獲得30%以上的年化收益。大家基本都能從新手村開始,如果做得好一點,第二層完成每年5-10%的收益率應該不成問題。而如果做到專業投資者的水平,就比較困難了。這一類別永遠是少數。
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認識自己,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不要越界,如果你不具備專業投資者的能力,非要在這個領域里吃飯,那么很可能你就是飯,比如中國股市為什么暴漲暴跌,就是有70%的中小散戶越界了,明明不具備專業投資者的能力,卻非要炒股票,最后根據兩根K線,天天猜大盤走勢,抓牛股。最后就變成了人家嘴里的肥肉。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該賺誰的錢?這里面有幾個錢可轉,一個是上市公司的錢,他們無論是發債還是發股票,要的是增長,他們賺錢你就賺錢,他們高增長,你也能賺到高收益。比如2004年你買騰訊,拿到現在可能快200倍了。遠比房子漲的多的多,如果你投資了好公司,那么你的回報率肯定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第二種可以賺的錢,是市場沖動的錢,也就是說人都是瘋狂的,耳根子都是軟的,而且經常被利益誘惑而蒙蔽了雙眼,說要摒棄貪婪恐懼,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擺脫悲慘的命運,即使你聽了老齊的內容,恐怕也很難短期內扭轉這種觀念。甚至包括老齊的家里人,雖然老齊在北京上海,全款買幾套房已經不是問題,但老娘卻經常嘮叨,為什么不買房,總租房住不是個事。在他們的世界里,似乎不管過著怎樣的生活,什么樣的社會地位,只要一說是租房,那就立馬變成了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所以你說這是貪婪還是恐懼,又或兼而有之。很多人都是被這種思維牽著鼻子走,高點接盤的比比皆是,不光樓市,還有股市,債市。這種人多了,市場上才有交易的差價,說白了就是你要從股價的價差中賺錢,就相當于從這些人的兜里掏錢一樣,所以你怎么能從他們兜里掏錢呢,你跟他們站在一個陣營里,能從他們兜里掏錢嗎?顯然不行。人棄我取,這是投資的最高境界,投資本身就是小部分賺錢的事,啥時候你要聽到大部分人都賺錢了,那么風險也就即將爆發了。未來這些賺錢的都會以不同的方式把利潤回吐,直到虧本負債為止。
這個市場上,太多人受到情緒影響,在天價買入,在有保底的價格附近賣出,而這恰恰給了長期投資者以機會,他們比普通投資者多了一只眼睛,這只眼睛只盯著估值,換句話說他們知道這個東西值多少錢,而你不知道,在關鍵的位置他們敢買,因為他們知道買入不可能賠錢,甚至未來10年,即便股價不漲,他們也是有錢可賺。
另外,還有一個誤區也是普通投資者常犯的錯誤,那就是過分關注自己的成本,其實你買入之后應該立刻忘掉成本,你是否賣出,只跟是否高估,或者基本面變化有關,而跟你的買入價格無關。有的人總是賺一點就跑,整個牛市賺的不多,而到了熊市被套牢卻不愿意割肉離場,結果越套越深,直到跌到地板上,忍受幾年折磨,股市剛一漲,他眼看要解套了,結果又跌下來了,折騰了幾次最后股價終于解套了,他毫不猶豫的都賣了,沒想到這次又是牛市了。所以總干這種牛市小賺,熊市大賠,剛到牛市轉身就跑,熊市卻抱著股票不放的事,做了太多次。最后就是瞎耽誤工夫。看似不賠錢,但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在本書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四個象限,第一象限在左上角,是股市低估值,市場高利率,這一般在熊市的末尾,也就是證券交易大廳連條狗都沒有的日子。這時候沒啥好說的,全配債券,債8股2是一個很好地配置比例,第二象限在左下角,市場低估值,市場低利率。一般這就是大行情爆發的前夜,比如2005年年中,2008年底,2014年底,這個時間我們要做的就是降低債券,進攻可轉債,配置那下估值已經跌到地板上的成長股。比如ROE高于20%的股票品種,隨時準備迎接行情到來。第三象限就是股市高估值,市場低利率,這就是牛市末期的瘋狂時刻,比如2007年,2010年,2016年,估值已經很高了,但股市就是能漲,而且還漲的越來越快。此時的最好做法就是降低股市倉位,重新買入債券,即使你舍不得降低股市倉位,也要盡可能的換成封閉基金。下面就是第四象限了,股市高估值,市場高利率。現在就是這么一個第三象限奔第四象限的過程,股市已經逐漸轉熊,債券也是下跌。股債雙殺之下,唯有現金為王。利用貨幣基金,打新股,以及逆回購賺點小利潤,頂多買點短期債券,隨時等待利率到頂,準備殺回到債券。投資市場往往也是這樣從1-4的循環往復。有人要問了,房子是什么,作者沒說,老齊給你補充下,他算是一個長久期的債,特別長的那種。所以降息周期能投資,而加息周期就要趕緊跑。
這就是低風險投資之路的全部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咱們一起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