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長安,聽著就令人向往。之前火遍全網(wǎng)的“不倒翁小姐姐”,更是把當(dāng)年長安的富饒展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
一文讀懂長安城,了解什么是繁華至極。
隋唐一脈,長安城始建于隋,當(dāng)時名為“大興城”,后李淵建唐后,改其名為“長安城”。
長安城格局方正,氣勢恢宏,四周是長方形的圍墻,即劃定了外郭城的范圍。今天的長安可登城游覽,環(huán)騎一周。
長安城東面、西面和南面各有三個城門,連結(jié)這些城門的是六條主干道。長安城大部分布局為坊市,其中最核心的皇城和宮城。
皇城位于長安城的北部,是百官辦公的地方。在皇城的北部是宮城,包括含元殿、太極殿等。
除了皇城和宮城之外,長安城其他地方東西十四條、南北十一條縱橫交錯分隔出來的棋盤狀布局。
橫縱街巷包圍住的就是坊,每一坊均由坊墻圍住,一般只開兩個坊門。所以當(dāng)時沒有臨街的店鋪,只有坊墻,和今天不太一樣。
只有那些極為受寵、立過重大功勞的朝臣武將,才有資格在坊墻上再開一道小門。
之所以設(shè)計成這個格局,也是為了執(zhí)行宵禁。當(dāng)政者要求天黑之后,所有人必須進入坊內(nèi),除非看病、公干等特殊事項,其余人不得在長安城內(nèi)閑逛。
如果一個人家住興德坊,到平康坊辦事,但正巧太陽落山,宵禁的街鼓響起,會響六百下,結(jié)束后所的有坊門關(guān)門,街上就不能有人了。
此人發(fā)現(xiàn)無法及時趕回家,那他可以在半路隨便找一個坊進去住店。宵禁限制的只是不能在大街上走,坊內(nèi)不受限制,可以玩一宿。這也是幾乎每一個坊里都有寺廟、住宅、酒肆、商鋪的原因。
當(dāng)然也有例外,就是每年的上元節(jié),解三天夜禁,全長安的百姓都在這三天通宵達旦地撒歡玩。馬伯庸先生的《長安十二時辰》,故事背景就是上元節(jié)。
整個長安城中間南北走向的叫朱雀大街,是最重要的天街,“天街小雨潤如酥”,說的是就是它。
朱雀大街將長安城一分為二,西邊的叫長安縣,東邊的叫萬年縣,“長安萬年”。
在朱雀大街的兩側(cè),分別各有一個坊比大多數(shù)坊都要大,就是東市和西市。如果說每一個坊里面的商鋪是便利店,那么東市和西市就是各種小商鋪的集合體,即綜合商超,類似于今天北京的西單、王府井。
尤其是西市,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場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長安,但具體在長安哪里呢,就是這個西市。
西市里胡商眾多,匯集了當(dāng)時亞歐大陸各種珍寶、美食,西市旁邊就是一條運河,交通便利,商賈云集。還有大量的游人、學(xué)子、居民在這里shopping,和現(xiàn)代人很像。
長安城能逛的地方,不只是東西市,平康坊也非常受歡迎,這里是青樓的集中地,很多文人墨客都會來這里放松開心,這里也誕生了無數(shù)佳話、詩書詞篇。
長安城整體面積很大,記載有居民百萬,發(fā)展北富南貧,因為皇城、宮城、東西市等都在北面。而南面很多坊都沒有什么人住,部分地方是斷垣殘壁,甚至有野獸出沒。
但南邊有一處例外,就是長安城的東南角曲江池,達官貴人們在假期時經(jīng)常來此處游玩。在曲江池的周邊也有很多豪宅。那些高中狀元榜眼探花的才子們,也會按習(xí)俗來此游覽。
長安城東邊還有一個特殊的坊,原來叫興慶坊,這里也是唐玄宗做藩王時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改建為興慶宮,他和楊貴妃主要在此居住,尋常百姓不得入內(nèi)。
興慶宮主要有兩個樓:勤政務(wù)本樓、花萼相輝樓,都是享樂之地。
另外還有供百姓游樂野炊的樂游原,各坊內(nèi)也有融合了全世界不同信仰的寺廟、教堂。
可以說,長安兼收并蓄,把全世界的文化融入到一個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