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他國(部落),之于中原王朝,絕對是噩夢般的存在,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柔然、契丹、蒙古……這些名字曾響徹整個夜空。
哪怕是公認中能打的戰國時代,中原各國武力值飆升,也非常頭疼北方那些騎馬的。為了避免和他們硬剛,長城施工隊妥妥到位。
▲三國形勢圖
打遍中原無敵手的秦始皇,統一了中原地區之后,還把長城連在一起。“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萬里長城,可是用GDP換來的,要不真挨打。
到漢高祖劉邦時,那更是老臉丟到球鞋里,白登之圍差點沒回來……
但到了三國時期,中原各諸侯亂成那個樣子,反而其他國家沒有趁虛而入,甚是奇怪。
▲長城關口嘉峪關
其實并不是其他國家不把握機會,而是實力懸殊相差太大。本來其他國家沒這么弱,尤其是匈奴,那個把劉邦劉老漢燜在白登的狠人民族。
但是,大漢朝在老大丟臉之后,大力發展軍事業務,終于培養出衛青、霍去病一大批猛將。
▲白登之圍
他們自帶GPS導航系統,直入大漠三百余里,匈奴就是躲坑里都能挖出來。當時連匈奴人自己都不理解,茫茫大漠之中,完全沒個標記,他們是怎么被找到的?有時候甚至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走丟了,但每次都被摩擦得特別精準。
一來二去,匈奴基本上就被干廢了,直到東漢末年都還沒完全恢復。所以,有一種說法叫“獨漢以強亡”。
▲曹魏關系圖
等到三國時,教育匈奴的重任曹操接了。曹大佬的方式是真教育:南匈奴的呼廚泉單于進拜時,曹操直接扣了他,讓他在中原接受漢文化教育。然后讓右賢王去卑監理南匈奴。
安穩了沒多久,曹操覺得南匈奴的“教育水平”還是問題,學歷不太高。于是,又把南匈奴折騰分了班,一分為五,再整出個實驗班啥的。南匈奴一下子就沒得實力了,這波操作666。
當然,作為三巨頭之一的劉備劉老漢也沒閑著,羌族南蠻在五虎將和龍鳳軍師的照顧下,就沒落著好。
《三國演義》盡管不是正史,但里面“七擒孟獲”的橋段,還是能看出蜀漢正規軍收拾雜牌軍如同“貓捉老鼠”。
▲曹操高陵出土刻銘“魏武王”石牌
孫權對付山越,也是頗有心得。
一幫能干的大都督,曹操有時候都吃癟。至于對付這幫“搗騰山貨水產”的,派二隊三隊上就可以了。
入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三國志平話》中,也有一些周邊比較能打的部落,比如馬家、董家,當年把西涼收拾得服服帖帖。但引兵中原之后,風光了沒幾年,就又被中原門閥士族們收拾得服服帖帖。
來自黑山白水之間的公孫瓚,“白馬將軍”的名號挺響亮,但遇上陣法詭異的中原諸侯們,還是回家養大白馬來得踏實……
所以,不是其他國家不愿意趁虛而入,而確實是“臣妾做不到啊”。
以上。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