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南區教育局
關于學校文化建設情況的通報
各中心校、各學校:
為促進全區各級各類教育的科學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打造豐南教育品牌,我區確立了“走內涵發展之路,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豐南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的發展戰略。自2006年以來,經歷了探索嘗試、示范引領、區域推進三個階段的發展,全區各級各類教育呈現出百花齊放、獨具特色的生動局面。尤其是2010年,我區以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為契機,大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得到了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組的高度評價。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學校文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理念文化引領方向,辦學特色正在形成。各學校核心理念及理念體系的建構,均考慮到地域環境、歷史傳承、辦學積淀、學校特色、社會期望等因素,能反映素質教育要求,又符合學校可持續發展需求,為今后全面提升辦學水平起到引領指導作用。大多數學校在理念的論述和凝練過程中,集思廣益,反復推敲,既尊重客觀事實和教育規律,又能創造性的表達自己的辦學思想和目標。在原有實驗小學西校區、小集小學、南孫莊中學等典型的基礎上,今年又涌現出一大批精品學校。例如:輝坨小學的“傳承紅色文化,染紅人生底色”,經安中學的“浸潤海洋文化,激勵師生共同成長”,柳樹○中學的“柳魂激勵,自主發展”等,都是在深刻挖掘地域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創造性的凝練出內涵豐富,符合時代要求的核心理念;唐坊橋小學的“書寫六年方正字,養成終身好習慣”,橫沽小學的“實踐收獲真知,篤行成就未來”等,則是通過對辦學實踐的反思和總結,將已有辦學經驗和對教育的感悟,升華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并具有新課程理念特征的核心理念。總之,全區學校在理念文化建設中,都是根據自身實踐和發展需求進行了深刻思考,從“成功教育”、“激勵教育”、“養成教育”等多個角度切入,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踐效果,各級各類學校初步形成了生機勃勃、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同時,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也是廣大校長學習反思和規劃學校未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校長都得到了歷練,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校長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是學校文化建設帶來的超預期附加值。
(二)環境文化功能凸顯,育人效果初見端倪。各學校通過外顯文化建設,使校園環境煥然一新,環境育人功能凸顯,文化感染力增強,使師生精神面貌大為改觀,愛校、敬業、樂學風氣蔚然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日臻自覺。各學校在外顯文化建設中,對一草一木、一字一畫都進行了認真斟酌,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感染力。如四中、尖字沽中學、邊莊子小學、五里屯小學、大佟小學、南孫莊幼兒園等學校,從校園到樓廳、從花木到石壁,無一不是內外呼應,相得益彰。
(三)活動文化豐富多彩,核心理念落地萌芽。在核心理念的引領下,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目標明確,主題鮮明,成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礪煉羽翼的舞臺。實驗小學西校區、小集小學、銀豐學校、稻地中學、橫沽小學等學校,在辦學理念的引領下,為廣大師生廣搭平臺,多元開發智能,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品嘗自主,實現自我。
(四)學校文化建設助力,辦學效益明顯提升。一方面,學校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學校文化建設強化了文化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的戰略思想,使學校管理在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的基礎上,向文化管理邁進,豐南教育品牌初具雛形。另一方面,學校教育的輻射功能日益凸顯。學校教育涉及千家萬戶,為社會所關注,大多數學校的道德教育、禮儀教育、養成教育等思想,表達了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家庭的要求,得到廣泛認可,助推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二、學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學校只注重外顯文化的建設,對辦學思想的宣傳和執行力度不夠,師生的認識尚未達到高度的統一,勢必影響今后工作的開展和文化氛圍的形成。二是學校活動文化落后于理念文化,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宏觀的整體安排部署,活動主題不明確,主線不清晰,不成體系,勢必影響效果。三是少數校長對學校文化建設認識不足,動作拖拉,在文化建設中草率應付。目前,全區仍有4所學校沒有完成理念體系的構建,還有10所學校外顯文化建設尚未實施。這些學校要抓緊謀劃、借鑒成功經驗,爭取后來居上。
為總結經驗、鼓勵先進,深入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促進全區學校的內涵發展,現對教師進修學校、經安中學等52個學校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和張立民、呂彥偉等132名學校文化建設先進個人予以通報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學校再接再厲,實現學校文化建設的新突破;其他學校攻堅克難,努力使學校文化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各學校要對本校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回顧反思,進一步完善和補充,重點做好兩件事,一是搞好辦學理念的宣傳教育,以取得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的理解支持,形成合力,使辦學理念得到落實。二是根據辦學理念規劃好學校活動,以確保文化落地生根,助推辦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