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意境是工筆花鳥畫的重要特征。意境是藝術家以生活中的現實為描繪對象,蘊涵在藝術作品中的情感、理想、意趣等,是來源于藝術作品而又蘊藏于藝術作品之中的要素。工筆花鳥畫的意境表 現在意在筆先、形神兼備、具有詩意化等方面。同時,意境在具體的工筆花鳥畫作中是可以具體感知的。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它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力求形似,非常注重寫實,但意境卻仍然是畫的靈魂。
意境是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靈魂。意境可以理解為情與景高度融匯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當畫家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現對象的內在神韻兩者相互交融,并通過特殊的形象塑造和技巧表現在畫面上,使畫面形成一種動人的境界時,便構成意境。意境是畫家對客觀景物的提煉,融入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并采用藝術的手法營造出來的一種境界。
既然意境是工筆花鳥畫的審美核心,那么背景的作用就是更好地襯托主體,使意境更美,在畫面中也不可忽視。我們可以把背景分為三種:對主要事物具有前后呼應的背景,對主要事物具有對比襯托的作用,對主要事物具有引導性和限定性雙重性質的背景。
一幅畫中,背景通過空白、明暗、色調、濃淡來表現與主體的動與靜,遠與近,疏與密,從引導觀賞者的思緒產生聯想,引起情感的共鳴,達到美的效果。這樣才可以和主體花鳥產生對比。一幅優秀的作品,需要意境和背景的巧妙結合,時常通過處理背景的手段達到意境的效果。而背景的處理就要在構圖的時候就要安排,與整個主題畫面統一構思,著色的時候,要與主體畫面相協調,根據表達主題實施營造。
為了強化畫意,筆者在作畫過程中不得不多次運用濕畫效果,如《嫣紅不勝嬌》(圖3),多次渲染,或用積水法,或用破墨法,多次在前遍筆跡干透后再續筆,像這樣一再地停筆等干,還不能失去氣韻,不能氣餒而韻斷,作品中的紅色就是主角,牡丹的形象只是一種作品構成意境所需的視覺形象而已,除了講究富貴與華麗的傳統特點之外,更注重個性化的精神內涵的表現,不僅追求傳統工筆花鳥用筆生動、渲染層次豐富,形象細膩逼真,還要富有詩意、意境才能深遠,雖然筆者畫的是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牡丹花,但展示給大家的是一種逸氣超然的自然美。
近幾年,畫壇上涌現出許多青年畫家,他們都很注重對意境的刻畫和渲染,當代實力派畫家蘇百釣先生,他的“田園情思”系列,非常注重對背景的處理,對適合主題環境生長的自然事物也進行描繪,來渲染主題,使背景與意境渾然天成,包含著無窮境界和美感,集中體現了中國繪畫所追求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極高境界,觀后使人領悟到一種激蕩心弦的美。
再如張賢明的“秋”題材系列,賈廣健的“荷”題材系列,背景虛實處理得相生相合,使畫面中的花鳥、水石等有了空靈之美、動靜之美、自然之美。觀后使人隱約感到空氣、雨、露、風聲、秋天的氣息和情思也自然透露出來。這些成功之作不僅給我們以美的享受,還引導、提升了我們的鑒賞水平,同時也給我們創作以啟發,指引我們向正確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