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4月18日消息顯示,山東省濟南市電動三輪車將掛牌、上交強險,保險公司也表示受理。據悉,這種車與老年代步車近似,但購買價格要貴出1000多元。
在濟南,已有5臺進入工信部目錄牌子的電動三輪車售出,在買上交強險后,首張電動三輪車號牌就能掛上。當地經銷商表示,在工信部的產品目錄里,對這類車型的描述是'正三輪載客摩托車',也就是說,工信部對該車的定性是摩托車,許可其取得機動車號牌。但是由于沒有價格優勢且知曉率低, 這種能上牌的電動三輪車銷售情況并不樂觀。
記者采訪人保財險濟南市公司了解到,目前電動三輪車掛牌沒有先例,全國保險行業也沒有針對電動三輪車保險的專屬條款,因此保險公司研究決定,參考三輪摩托車條款對這類電動三輪車進行交強險承保,交強險保費共計400元。
電三找到一條出路,低速電動車是不是能被納入摩托車管理?業內人士分析,將電動三輪車列入工信部目錄說明相關部門已經在按照國務院的批示意見對這一車輛進行引導管理,將一些規范廠家生產的電動三輪車納入機動車范疇允許其取得牌照,以機動車的管理標準對其進行管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電動三輪車品牌列入目錄。然而與此同期被查的老年代步車、低速電動車是否能被納入摩托車類別管理,也是近期業內關注的焦點。既然同類別的電三能被納入目錄,產品標準更高的低速電動車能否被盡快合法化?業內人士認為,給低速電動車一個合法的身份,不僅有利于解決目前的管理困境,經濟發展、民生出行和行業、市場的規范也都迫切需要盡快完成對標準的制定和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