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隨著社會的發展,重男輕女的思想逐漸淡化,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很多父母在婚前都會把房子和車都給孩子準備好,但買房以后,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后悔給女兒買房。
陳阿姨退休之后就住進了養老院,和其他人因為孩子顧不上自己不同,她是被女兒氣的上火,和老伴眼不見為凈主動來住養老院的。
她和丈夫這一輩子就生了個女兒,從小到大也算是沒讓孩子吃過苦。女兒工作后,陳阿姨和老伴一合計就給孩子買了房。當時想著,孩子現在有房有事業,等以后有了合適的對象就能直接結婚了,到時候自己和老伴既能幫忙照顧孩子,也能找點事干。
只是千算萬算,陳阿姨沒想到,她從五十歲等到六十歲女兒都沒結婚,不僅不結婚,還不著急,每次聽著女兒說自己有車有房沒必要結婚的話,她都上火。
不結婚,以后老了怎么辦!看著同齡人的孩子早就結婚生子,她不止一次后悔當初給女兒買房這件事,甚至她都想過要是能重來一次,她寧愿給女兒幾十萬陪嫁,也不給她買房。
外面的風言風語女兒就像聽不到一樣,她現在都不敢和老姐妹聊天,就怕人家問起孩子結婚沒,而且人家都有孫輩要照顧,自己這種退休的閑人根本和對方聊不到一起。
為了讓女兒結婚,她軟話硬話都說過,可人家從來都沒放在心上,逼得緊了干脆連電話都不接,說什么有自己的想法,現在一個人過也挺好的,不用照顧別人,也不用別人照顧自己,還說他們自尋苦惱。
02
說的有理有據,可在陳阿姨看來,女兒不結婚就是胡鬧,不結婚不生孩子以后老了是要吃苦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過去人們結婚是因為一個人活下去很困難,而如今絕大多數人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愁。
很多家長都忘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很多當代人也忘了,人不只有一種活著的形式,不是結婚才會幸福。
近些日子,許晴因綜藝《花兒與少年》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可惜網友們的關注并不正面。節目中許晴真實的表達不僅被觀眾稱作渾身都有公主病,更有人將她快五十歲都沒結婚這件事當作靶子,嘲笑她“人老事多”。
“一口唾沫一顆釘”,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在害怕輿論壓力,但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流言,許晴從來都沒放在心上。
說她不生孩子會孤獨終老和說她不結婚就是對父母不孝順的人比比皆是,說她年紀大性格怪是因為沒丈夫的更是一條接著一條。網友們在網上“暢所欲言”,而許晴卻一直在用沉默來做最大的反擊。
她不是沒談過戀愛,父母也不是沒催過婚,更不是沒有過想結婚的念頭,只是婚姻在她看來,可以,但沒必要。
03
在容貌上,四十九歲的許晴完全看不出年齡;在能力上,演技突出的她不單可以養活自己,還能養活家人;在性格上,從小家境優渥的她,本身就是一個精神世界非常豐富的人。這樣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人不僅不用男人夸她漂亮也不愿意當男人的金絲雀,甚至凡事都可自給自足的她對另一半的需求非常少,也因此導致了她根本不需要婚姻。
許晴是如此,和她一樣有房有車有存款的女性亦是如此。
給孩子買房不該等于讓孩子結婚。父母給子女買房最初都是希望孩子的后半生能有所依靠,所以這套房子應是孩子在人生路上行走的退路,而不是逼孩子走向婚姻的絕路。況且,在當今社會,婚姻并不是有了房就能高枕無憂,女性并不是有了房伴侶就能一輩子不離不棄。
據中國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調查,中國家庭出軌率近些年一直在持續上升,截止至今,男人出軌率高達33%。更有資料顯示,越依賴男人的女人,家庭越不幸福,越依賴男人的女人,伴侶出軌率越高。
老一輩人總以為結婚就是一輩子,卻不明白人的心是會變的,只有自己不會離開自己。
04
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和經濟雙重獨立的女性越來越多,擁有高收入、高學歷、高顏值的“三高女性”本身就已經很優秀,內心豐盈且富足的她們,既不需要男人贈與安全感,也不需要異性討好自己。
伴侶陪伴、生兒育女,傳統女性意識中所有的快樂,在她們看來都沒必要。他有不如我有,他會不如我會。在很多不婚女性心中,當女人成為了自己的道理,男人的幾兩情意就顯得太過蒼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戀愛和婚姻也需要緣份。像老一輩人那樣,只求條件上的門當戶對,不看性格、品行的相親,在如今成功率幾乎為零。
甚至在當下很多年輕人看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已經過時,社會包容性越來越強,經濟獨立的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也都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讓生活被婚姻蹉跎。
婚姻不是買賣,是為了能有一個與自己情投意合、互相成長的伴侶共度余生,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有個人和自己搭伙過日子。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婚姻還不如不要。
別人的生活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生活,父母的話也不一定就是金玉良言,活得明白一點,走好自己的路,別掙扎猶豫,人生是自己的,想明白自己想要的,覺得幸福就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