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明簡史(實證版)
這個世界上沒有四大文明,只有一個文明,所謂的四大文明不過是同一文明不同時期在不同地點留下的遺跡。這個唯一的文明就是華夏文明,七千年的蘇美爾和古埃及前王國時期,五千年的古埃及,四千年的哈拉帕文明和三千五百年的東亞文明都是華夏文明。
前文明時期
概述: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技術革命,即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首先發生在非洲,時間在一萬二千年前。
人類由舊石器或中石器時代以漁獵采集為主的攫取性經濟轉向了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生產性經濟是人類經濟生活的一次飛躍,它為人類文明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新石器時代在人類發展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磨制石器的使用,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推動了生產方式和社會組織方式的轉變。從漁獵到農耕,從流動到定居,人類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因為工具的改進,生產力的進步,人類開始定居,因為定居,進一步細化了社會分工,促進了技術進步。
生產方式的轉變也帶來了男女地位的變化,在漁獵采集時代,女人占據主要地位,社會處于母系氏族時代。到了農耕時代,社會生產活動由男人承擔,社會過度到父系時代。中國很多關于祖先的傳說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便是這個時候社會生活的反應,當然這個代替過程是一個漫長而且反復,各地發展不均衡的過程。
工具:
新石器時代器具:工具包括斧、鑿、刀、鐮、犁、矛、鏃等,精磨的石器有的可呈鏡面狀;陶器包括紅陶、黑陶、白陶、灰陶,從用途分包括飲食用器、水器、飯炊器和儲藏器。
大事記:
(1)昆侖山和伊甸園
在中國的典籍中,昆侖是萬山之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有著無比尊崇的地位,在這里有黃帝之宮,有豐隆之葬。在基督教、猶太教里,伊甸園是人類的樂園,是人類祖先生活的地方。通過比較可以知道伊甸園和昆侖山的特點非常吻合,都是人類祖先生活的地方,都物產豐富,都氣候宜人,都有四條河環繞。在佛經和《古蘭經》里也有類似的記載,當世界幾大文明區對祖先生活的地方有著相同和相似的記載,這就不能用巧合來解釋了,這應該是人類對共同經歷的一個遠古記憶。關于昆侖山和伊甸園,在《石破天驚 重見昆侖》一文中有詳細地論述,這一地點就是非洲中部的魯文佐里山及其附近區域。
(2)大洪水
全世界除了對祖先生活的地方有著相同或相似的記憶以外,另一個共同的記憶就是大洪水了。對大洪水的記憶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也應該是對共同經歷的一個遠古記憶。這個大洪水,從時間,從猛烈程度各個方面來看,很可能是發生于八千年前的一場大洪水。
一項研究證實,在8000多年前北大西洋巨大冰蓋的融化曾使海平面大幅上升,地中海海平面也因此上升了1.4米。研究指出,海平面的上升導致當時還是一個淡水湖黑海被咸水淹沒,造成黑海海水在大約8200年以前增多變咸。這一時期持續了約30多年。
這場洪水,從時間上看,處于古唐朝和虞朝之間,按照韓非子的“虞夏兩千年,商周七百年”來推算,虞朝的開始時間大約在七千年前,從虞朝往前應該是堯帝的古唐朝了,這場發生于八千年前的大洪水,正好處于古唐朝末期。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唐和虞都是朝代名,唐朝并不是只有堯帝一個帝王,堯只是古唐朝的代表,舜也是這個樣子。
從洪水持續的時間來看,和我國典籍記載也大致吻合,按照《竹書紀年》的記載,從堯帝十九年,共工開始治水,到堯帝六十一年鯀治水,到堯帝七十五年大禹開始治水,共歷時五十六年,大禹治水共十三年,這樣算來共計六十九年,也就是共工、鯀、禹三人共用了六十九年來治水。這六十九年中去掉前三十多年洪水泛濫的時期,剩下了大約三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應該是大水過后的治理時期,這個時間和鯀禹治水的二十七年基本是吻合的,因為洪水泛濫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治理,所謂的治理,是在洪水消退后為恢復生產進行的治理。
關于史前大洪水和八千年前的大洪水比較,在《大禹治水的分析及世界性大洪水的猜想》一文中有詳細的論述。
文明萌芽期
概述:
萌芽期包括了從文明萌芽到形成城市文明之前的這段時期,大約持續了兩千年。約為七千年前至五千年前。七千年前左右,文明在尼羅河下游和兩河流域大致同時開始了萌芽。據考證,蘇美爾文明開始于七千年前,約五千二百年前進入烏魯克時期,從小小的聚落逐步發展成為城市,也就是蘇美爾文明形成城邦文明前的時期。
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約七千五百四十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于六千年前進入涅伽達文化時期,萌芽期一直持續到到五千一百年前上下埃及統一。
成就:
這一時期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就生產工具而言,這個時候是銅石并用時期;因為定居生活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社會分工的細化,農業和手工業分工;就生產關系而言私有制逐漸形成,王權逐漸確立的時期;就文字而言,這個時期在圖符的基礎上產生了文字;這一時期聚落開始成為城市。無論是古埃及還是蘇美爾,在這一時期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沒有統一的政權并不意味著各個地方政權之間沒有聯系,相反,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會通過建立聯盟的形式來協調各個城邦之間的關系。
文獻和考古的對照:
《韓非子》記載,虞夏兩千年,商周七百年。我們通過商周各自接近七百年可以推斷,虞夏兩千年的意思是虞朝和夏朝各自兩千年。虞夏商周共計大約五千四百年,從周朝到現在是兩千年,那么從虞朝到現在大約是七千四百年,這是時間和文明萌芽到現在的時間七千四百五十年是基本吻合的。再者從萌芽期到古埃及建立統一王朝,經歷的兩千多年,和《韓非子》記載的虞夏兩千年基本是吻合的。
古埃及、蘇美爾和中華文明相似處比較
首先,經濟發展都以農業為主,都是依賴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農業,中國是長江黃河,古埃及是尼羅河,蘇美爾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第二,都興建了許多大工程,在中國是長城、運河、都江堰、鄭國渠等,在古埃及是金字塔、神廟、運河等,兩河流域修建了巴別塔。
第三,信仰上中國、蘇美爾和古埃及都信仰多神教。
第四,無論中國的漢字,還是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體,都是二維平面文字。
第五,就人種來看,二者高度相似,中國人和古埃及人都有內眥褶;都是山羊胡,關于蘇美爾人資料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黑頭發,和中國人是一致的。
第六,就建筑來看,中國和古埃及還有蘇美爾的建筑都是庭院式的,由諸多建筑在庭院內組成一個有機的單元,不同于歐洲孤立的建筑。
第一次興盛
概述:
古文明的第一次繁榮昌盛期為五千年---四千年前,這一時期是古埃及的早王國時期、古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期、中王國時期。對蘇美爾而言是城邦時期,從公元前三千年蘇美爾人建立了城邦到公元前二千零六年被埃蘭人和阿摩利人所滅。
在上古文明最為鼎盛的時期,整個世界是連為一體的。當時中東的農耕族群最先發展出了文明,相對于周邊尚處于石器時代的其他部落,具有降維的優勢,中東的先民就是乘著車子和船走遍世界的。從考古來看,各地的文明遺址在時間上表現出距離中東近的地方出現的較早,距離中東遠的地方出現的較晚,較為明顯地表現出了文明傳播的過程。再者,在其他地區的文明中總有某些方面表現出了和中東文明相同或相似的特點。比如在中國出現的蜻蜓眼玻璃珠和鳥立高臺的圖形,在澳洲出現的和古埃及圖畫相似的巖畫,都在表明上古的世界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間聯系密切,是一個整體。《山海經》應該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山海經》里的山川分布遍及除了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這似乎表明,在上古時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不是一句虛言,而是客觀的描述。再者,古人形成的“海內”的觀念,如果不是到達大地的四周,怎么會形成呢?有人把“四海”解釋為九夷八蠻七戎六狄,這其實是不對的,也許用四海指代蠻夷戎狄,不過是因為他們居住在四海,故而用四海指代蠻夷戎狄。這些形成于上古的概念,到了各地相互割裂的時代,后人不能理解,便認為是神話了。當然這所說的連為整體,并不是說各地均接受直接統治,限于交通和技術,當時不可能對邊遠地區直接統治,如果聯系中國古代的五服制度,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就可以理解了。
成就:
這一時期是古文明最為輝煌的時期,從政治上講,上下埃及的統一締造了統一的的大帝國,其影響所及,遍及世界;建筑上古埃及建造了金字塔、神廟,挖掘了運河;工具上這一時期進入了鐵器時代;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文字上,古埃及和兩河流域均發展出了成熟的文字,古埃及發展出了圣書體和僧侶體書寫形式,后來又發展出了世俗體,蘇美爾發展出了楔形文字。
對周邊游牧民族的影響:
中東古文明的輝煌對周邊各個部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吸引力。各個游牧部族被吸引在周圍,和農耕文明進行物質交流,接受農耕文明的影響。在這一時期主要有兩個族群,一個是位于黑海北面的印歐族群,一個是位于沙漠里的閃含族群。這兩個族群在文明開化之后,對中東古文明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兩河流域古文明以語言為劃分依據,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巴比倫帝國建立(前 18 世紀)之前,這段歷史可被稱為“蘇美爾文明”。二是從古巴比倫帝國的建立到波斯帝國的滅亡(公元前 4 世紀)的這段歷史可被稱為“巴比倫-亞述文明”。蘇美爾文明在哺育了周圍游牧民族之后,這些游牧民族反過來覆滅了蘇美爾文明。
公元前二千三百年,阿卡德的薩爾貢以武力征服蘇美爾各個城邦,對蘇美爾文明造成了摧毀性額破壞。大約同時,在印度河流域出現了文明,在東亞,所有的文明集體轉型,從時間上看,二者有一定的聯系,可能是古蘇美爾人在遭受來自游牧民族沖擊的壓力下,為躲避戰亂陸續外遷造成的文明遷徙現象。
在蘇美爾文明時期一直持續到公元前二千零七年埃蘭人和亞摩利人入侵,這期間包含了阿卡德王朝,這是一個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由于沒有發展起來自己的文明,阿卡德王朝以蘇美爾文明即繼承者自居,使用蘇美爾語言,信仰蘇美爾的信仰,使用蘇美爾的文字。這一點有點類似于中國的元朝和清朝。
后期亞述、巴比倫時期,游牧民族發展出了自己的文明,不再以蘇美爾文明自任,這一時期也是蘇美人文明徹底覆滅的時期。同樣的時期也發生在古埃及文明上,古埃及東邊的喜克索王朝,西邊的利比亞王朝,南邊的努比亞王朝都以古埃及文明的繼任者自居,接受古埃及文化。在蘇美爾文明覆滅一千七百年后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這一次是希臘人統治了古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并以古埃及文明的繼承者自居。
文明的第一次劫難
概述:
從四千年前起,伴隨著游牧民族的崛起,世界文明的版圖在慢慢發生變化,游牧民族對文明版圖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古文明的覆滅,二個是上古整體世界的碎片化。
古文明的覆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也是游牧民族逐步強大的過程。中東古文明雖然無比輝煌,但是賴以生存的土地卻非常有限,局限于兩河流域和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地域狹小,一般認為在古埃及時期人口在二百萬左右,兩河流域的疆域更為狹窄,兩者人口總數也就是三四百萬。但是在中東北部是遼闊的歐洲和中亞,這里氣候濕潤溫暖,生活著大量的游牧民族,其數量應該遠超南部的農耕文明人口。以中國遼闊疆域和眾多人口,面臨北方貧瘠地區的游牧民族,其人口不過中原地區的百分之一,尚且危害巨大,幾盡顛覆,以歐洲和中亞的遼闊和中東狹小地區相比,焉有不亡的道理。
蘇美爾文明由于處于較為開闊地帶,更容易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擾,并且一直處于城邦階段,沒有形成合力,客觀上削弱了抵抗游牧民族的能力,所以在公元前二千零七年就滅亡了。以蘇美爾文明滅亡為起點,整個古文明據此由盛而衰。這個衰落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古埃及還是蘇美爾,其衰落大致都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游牧民族武力崛起階段。在這一階段,游牧民族由于學習了技術和組織方式,原來的游牧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強大的游牧帝國,這個時候文化上尚且孱弱。武力上強大的游牧帝國和農耕文明發生矛盾的時候,往往能覆滅農耕文明的統治,占領農耕文明的區域。這一階段相當于蘇美爾文明的阿卡德王國及其以后的巴比倫和亞述時期,于古埃及而言,相當于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游牧民族文化獨立時期。在這一階段,游牧民族由于長期接受文明的浸潤,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這是游牧民族文化自覺時期。這一時期對于蘇美爾文明而言,相當于波斯和阿拉伯帝國時期。對于古埃及而言,相當于公元前三十年羅馬滅亡了托勒密王朝之后的時期。游牧民族文化上完成自覺,于中東而言完成于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于西歐而言完成于羅馬帝國時期。
對中東文明造成重大威脅的游牧民族有兩個,一個是閃含民族,一個是印歐民族。在中東文明的輻射之下,周邊的游牧民族越過天險,逐步聚攏過來。位于沙漠地帶的閃含民族和黑海北部的印歐民族開始一波一波進入文明區,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來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歐人與來自南面的入侵者閃米特人逐步開化過程和古文明逐漸覆滅的過程。
閃含人的文明化和對古文明的影響
閃含民族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包括阿卡德人、希伯來人、迦勒底人、亞述人、波斯人、敘利亞人,這些游牧民族最先圍繞在古文明的周圍,接受文明的浸潤,逐步走向開化,也最早對農耕文明造成壓力,并覆滅了蘇美爾農耕文明。
最早接受農耕文明影響的閃含人是阿卡德人,阿卡德人在農耕文明的影響下,建立了阿卡德帝國。阿卡德帝國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由于沒有發展起來自己的文化,他們以蘇美爾文明的繼承者自居,繼承蘇美爾人信仰,使用蘇美爾人的文字。
后來的希伯來人,亞述人,波斯人等游牧民族,逐漸發展起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中東古文明在這些文化的眼里逐漸成了異己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古文明的處境就更為艱難,在游牧民族的排擠之下,蘇美爾文明逐步消亡了。
印歐人的文明化和對古文明的影響
往東遷徙的部族
古印歐人的一支雅利安人,從東歐平原翻越烏拉爾山,來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來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從中東遷徙而來的古文明,在南亞這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安靜地發展了大約六百年的時間,時間約4300~3700年前,后世稱為的哈拉帕文明。這個文明后來消失了,普遍認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造成的。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中亞遷到伊朗,分拆成兩個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和米底人。粟特人屬于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控制著絲綢之路的貿易,商業發達,但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帝國,
斯基泰人又稱西徐亞人,希臘古典時代在歐洲東北部、東歐大草原至中亞一帶居住與活動的農耕民族,一部分為半游牧民族。吐火羅人是古印歐人最東的一支民族,其語言為吐火羅語,
往南遷徙的部族
赫梯人是古印歐人遷往安納托利亞的眾多部落之一,于公元前19世紀建立赫梯帝國。
喀西特人在漢謨拉比去世后就大量移居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于公元前16世紀初占據巴比倫,建立加喜特王朝。
胡里安人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建立了米坦尼王國,于前14世紀國力達到頂峰。米坦尼王國大約存在于公元前1550年——前1350年,前后約200年。
呂底亞人在小亞細亞建立了呂底亞國,呂底亞王國的存在時間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46年。
往西遷徙的部族
古希臘人在克里特島創造了米諾斯文明,而后在希臘大陸上面誕生了邁錫尼文明。從公元前1200年開始邁錫尼文明呈現衰敗之勢,此時古印歐人沿著黑海北岸西進,開始影響愛琴文明。這些古印歐部族有亞該亞人、多利安人、愛奧尼亞人和伊奧里亞人,隨后被統稱為古希臘人。在公元前9世紀末期,希臘城邦開始興起,被認為是西方歐美文明之母。
拉丁人指的是古代定居于意大利半島中西部的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東方遷徙過來的古印歐人。
色雷斯人是古印歐人的一支,不斷跟其他部族融合,最著名的便是由色雷斯人、多利安人、伊奧里亞人融合而發展出來的馬其頓人,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建立了龐大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
凱爾特人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開始活動于西歐的古印歐人的總稱,是歐洲地區最早的印歐人。定居在今法國一帶的凱爾特人被稱為高盧人,在今西班牙一帶的凱爾特人被稱為伊比利亞人,在英倫三島的凱爾特人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
日耳曼人要比凱爾特人晚一些進入歐洲大陸。最早在北歐一帶生活,后來在東方匈人的的進攻下,斯拉夫人開始向西遷徙,而前兩者又迫使日耳曼人向西和向南遷徙。北日耳曼人演化為今日的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島人;西日耳曼人是今日英格蘭人、法蘭西人、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的祖先;東日耳曼人有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勃艮第人等。
斯拉夫人是最晚遷至歐洲的古印歐族群,主要集中于東歐和中歐。他們發源于波蘭東南部一帶,于1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在6世紀時已經遍布歐洲中東部。斯拉夫人通常分為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主要有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西斯拉夫人有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主要是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等。
約在公元前500年,歐亞大陸內大規模的古印歐人部落大遷徙浪潮漸漸平息,而此時的歐亞大草原已經被古印歐人的大遷徙完全改變了面貌。在印度,侵入的印歐人毀滅了哈拉帕文明,造成了文明的斷層,在小亞細亞也造成了文明的斷層;在中東北非,印歐人和閃含人共同摧毀了蘇美爾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造成了古文明的覆滅。
閃含人和中東古文明之間的交流帶來了兩個結果,一個是閃含游牧民族的文明化,第二個是蘇美爾古文明的覆滅。印歐人和中東古文明的交流同樣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印歐人種的文明開化,另一個是覆滅了哈拉帕文明,加速了蘇美爾文明的覆滅,同時造成了古埃及文明的覆滅。
閃含人和印歐人兩個游牧民族的文明開化過程同時也是中東古文明的覆滅過程,在這兩個游牧民族的一波一波的沖擊之下,古文明漸漸熄滅了,原來古文明建立的全球治理體系也漸漸解體了,世界陷入了碎片化階段,形成于古文明時期的觀念也被認為是想象的概念。比如天下觀念,四海觀念等,比如那本和中國地理完全不吻合的地理書《山海經》,也被認為是偽造的,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
文明的遷徙
第一次遷徙
阿卡德王國(約公元前2371—2191年)的創立者是薩爾貢(約公元前2371—2316年)。薩爾貢先后34次出征,降服烏爾,攻取烏魯克,征伐拉格什。昔日的蘇美爾城市幾乎盡遭摧毀。在東方,薩爾貢遠征埃蘭,略取蘇撒等城市。阿卡德王朝的這一次征伐,是蘇美爾文明遭受的第一次劫難,這次劫難中,蘇美爾人選擇遠徙是避免傷害的選擇之一。
大約在同時期,在印度河流域出現了哈拉帕文明,據考證,哈拉帕文明也是多神教信仰。據D.P.阿格拉瓦爾把考古和碳—14定年相結合,斷定哈拉帕文明的期間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這個開始時間恰好處于薩爾貢征服蘇美爾文明之后。哈拉帕文明在南亞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前沒有發展過程,后沒有繼承,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個外來的成熟的文明,當時世界上唯一成熟的文明僅存在于中東。大概率的可能是,在薩爾貢征服蘇美爾文明的時候,部分蘇美爾人遠徙,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并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這個文明在興旺了六百年后,在游牧民族的沖擊性滅亡了。
在這一次遷徙中,部分農耕民族通過河西走廊來到東亞,引起了東亞社會的整體轉型。公元前二千三百年,東亞大地上的所有文化,要么消失,要么轉變形態,這不像是自然演變的過程,更像是外力影響所致。
二千三百年前發生在中東的這次游牧民族沖擊農耕文明的歷史事件,對周邊區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農耕民族以遷徙的方式改變了周邊的文明形態。
第二次遷徙
第一次遷徙是因為蘇美爾文明受到游牧民族沖擊,第二次遷徙是因為古埃及文明受到沖擊。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來自兩河流域的??怂魉谷诉M入埃及,建立了古埃及第十五和十六王朝。希克索斯人全盤接受了古埃及文化,并以古埃及文化的繼承者自居,統治者自稱為法老,后來??怂魉谷吮话<叭蓑屭s出去。古埃及的這次以及以后的動亂,同樣會引起部族的遠徙。
按照韓非子的“商周七百年”的說法,商朝的建立年代應該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這個時間和古埃及的這次沖突在時間上是吻合的。但是在東亞,我們只發現了晚商的遺跡,對于商朝早期的情況卻是一無所知。一個文明的出現不會毫無征兆,如果看上去毫無征兆,一定是還沒有發現他的發展過程。
無論從文明發展的前后順序,還是出土器物和生活習俗,華夏文明曾經的地盤都指向了中東。華夏文明像哈拉帕文明一樣,不是本土漸次發展起來的文明,而是文明遷徙的結果。
希克索斯人是從兩河流域進入古埃及的,兩河流域位于古埃及的東面,同樣是有著高度文明的區域,是文獻中的冀州,是文化的中心區域。當薩爾貢覆滅了蘇美爾之后,這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便是古埃及人眼里的東夷。所以舜帝被記載為冀州人,又被稱為東夷人,便是這個原因,因為舜帝從地域上是冀州,從文化上,這個地方后來被東夷占據。這也是中國南方的楚人和西方的秦人被周人稱為東夷人的歷史原因,秦人和楚人是先于周人來的東亞的,他們很可能是動亂中逃到東亞的蘇美爾人,因為位于古埃及東面,被古埃及人視為東夷。
華夏文明來到東亞是多次遷徙的結果,第一次是薩爾貢占領蘇美爾時期,華夏人為了躲避戰亂開始遠徙,一部分通過開博爾山口進入印度河流域,一部分通過河西走廊進入東亞,這是為什么在二千三百年前東亞整體文明轉型的原因,典型的代表是二里頭文化。第二次是古埃及文明遭受沖擊的時候,當游牧民族進入古埃及,這里的華夏子民為了躲避戰亂,開始了又一次的遠徙。這一次是商人來到東亞,和第一次來到這里華夏人整合,這便是商朝的晚期。第三次是周人的到來,周人是先離開古埃及,中間多次遷徙,到了古公亶父時期來到周原,從這里開始,周人發展壯大,實施翦商大計,整合了先后到來的華夏部族,重塑華夏文明,至此,華夏文明在東亞扎下了根,獲得了比兩河流域和尼羅河三角洲更為廣闊,更有戰略縱深的區域。
文明的傳播
文明傳播的方向是從希臘向西一路傳播。歐洲文明是中東文明的次生文明。是盤踞在歐洲的游牧民族在中東古文明的影響之下逐步開化的結果。其順序是依照距離中東古文明區域的遠近,依次興盛。
1.傳播過程簡述
(1)古希臘
古希臘緊鄰中東文明核心區,范圍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
希臘半島是西方社會受核心文明區影響的最前沿,是西方社會最先進入文明的地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古希臘文明是在蘇美爾和古埃及文明繁盛了三千年之后才開始進入文明社會的,這個期間不可謂不長,也很難說歐洲的文明是個正常兒童,其實是個非常遲緩的兒童。
按照西方的說法,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后,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筑、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后,被古羅馬人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2)古羅馬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古羅馬先后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
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后一個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遂告滅亡  。而東羅馬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開始于古希臘的文明之火在西羅馬滅亡之后已經熄滅了,歐洲陷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紀。歐洲再次迎來文明之火要等到十三世紀蒙古的西征,蒙古西征給歐洲帶來了全新額思想和技術,讓歐洲本已熄滅的文明之火再次點燃。
(3)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帝國,全盛時期面積達1040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建立最早、持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4)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或西班牙殖民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1521—1643年)。16及17世紀有時被稱為西班牙的黃金年代。
(5)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是拿破侖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侖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
(6)大英帝國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后從法國手里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侖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后,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后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到20世紀中期,大英帝國逐漸瓦解。
(7)德意志的第三帝國
德意志帝國,通常指從187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將神圣羅馬帝國算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其國號德意志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意志帝國滅亡。
第三帝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暗谌蹏币辉~繼承了中世紀的神圣羅馬帝國(第一帝國,962–1806)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1871–1918)。
(8)蘇聯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后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后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
(9)美國
美國經濟在1894年超過英國。二戰之后,美國在GDP,科學技術,軍事力量等方面全面超過了英國,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已是世界第一。1991年蘇東劇變,之后美國的影響達頂峰,經濟比重卻在下降。
至此,西方文明完成了一個歷史周期,從古希臘開始,到美利堅結束,美國進入上九,亢龍有悔的時期,正所謂孤獨求敗,敗亦隨之,遂其志也。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明演進的軌跡,從希臘半島開始,向西向北逐步擴散開來,距離中東文明核心區越近,文明開化的越早,越遠則越晚。距離核心區越近,文化特色和中東古文明越相似,越遠則差別越大。當蘇聯解體的時候,美國認為自己是終結者,這話也沒錯,西方文明從古希臘發展到美國,已經走完了一個周期,完成了歷史使命,美國確實是終結者,但是他終結的不是人類的命運,而是西方文明的命運。
2.興盛地域序列表
希臘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高盧地區---英倫三島---萊茵河地區---伏爾加河地區---美洲
3.興盛帝國序列圖
希臘---羅馬帝國---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法蘭西帝國--大英帝國---德意志帝國---蘇聯---美利堅
4.興盛時間序列
(1)公元前479年,希波戰爭,希臘獲勝,歷史中心由兩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區推移,至此,中東的古文明逐步被游牧民族覆蓋,淹沒于歷史的塵埃之下,這段歷史又關系到游牧民族的尊嚴,往往被刻意忽略或刪改了。
(2)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在公元前395年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西羅馬于476年被蠻族日耳曼人消滅。東羅馬至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從西羅馬滅亡到東羅馬滅亡期間長達千年的時期,是歐洲黑暗的中世紀。這是源自中東古文明在歐洲的延續被日耳曼蠻族撲滅的時期。歐洲從中世紀走出來的重大轉折是蒙古的西征。
(3)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非洲西海岸探險和1415年對非洲北部的休達的征服標志著葡萄牙王國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
(4)西班牙在16世紀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
(5)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
(6)1815年擊敗拿破侖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后,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7)187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為德意志第三帝國。
(8)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逐步成為疆域最為遼闊的國家。
(9)美國經濟在1894年超過英國。二戰之后,美國在GDP,科學技術,軍事力量等方面全面超過了英國,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已是世界第一。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第二次興盛和傳播
文明像一顆種子,只要有了肥沃的土壤,就會生根發芽,茁長成長。遷徙而來的華夏子民,攜帶著文明的種子,來到東亞這塊沃土,這里西阻于青藏高原,北隔于浩瀚大漠,東面和南面是遼闊的太平洋,只有西北的河西走廊是連接外部的通道,當然這也是文明種子進入的通道。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阻擋了游牧民族的襲擾,為文明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保障,對于農耕文明來講,最大的危險是游牧民族的侵擾。相對于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以有限的農耕區面對北面遼闊的游牧區的巨大壓力,東亞的這塊土地無疑是世外桃源,北面的游牧區是干旱的荒漠戈壁,能夠承載的游牧人口非常少,常年維持的人口數量不過中原的一個大縣的人口規模,對農耕區造成的壓力就比較小。
東亞的華夏文明對周邊民族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以多種方式向外傳播,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
文明的第二次劫難
農耕文明來到東亞后,也一直沒有消除來自游牧民族的襲擾,而且時有加劇的情況,即使如此少的游牧民族,對中原農耕文明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從周的獫狁、漢的匈奴、南北朝的五胡、唐的突厥、宋的遼金,可謂騷擾不斷,到了元清則直接入主中原,好在華夏文明以碩大的體量,超強的韌性,承受住了沖擊,并將游牧民族融合,使之文明開化。
兩次文明的劫難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蠻族以其彪悍的蠻力襲擾甚至顛覆了農耕文明。原因在于在農耕時代,智力雖然創造財富,卻不能對抗武力。當社會進入智慧時代,智力可以轉化成武力,蠻力也就沒有了優勢。文明將再一次迎來春天。
蒙古鐵騎的南侵阻滯了華夏文明發展的步伐,窒息了華夏文明的創造精神,讓華夏文明的整體性格從開放包容轉向了封閉內斂,一個重要的表現是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
接下來的滿清王朝,則直接華夏文明帶入了中國的“中世紀”,三百年間,中國沒有思想家,沒有科學家,只有奴才和主子。
創新之火的兩次轉移
當中東古文明被游牧民族襲擾的時候,華夏的先民為躲避戰亂,向遠方遷徙,地點有兩個,一個是南亞,一個是東亞。隨著農耕民族的遷徙,科技創新之火也隨之遷徙到了南亞和東亞。南亞由于毗鄰中東,中東的每一次變動,其影響所及都波及到南亞,中東游牧帝的鐵蹄一次次踏入南亞,使得這里的文明之火在燃燒了六百年后熄滅了,其主人也不知所蹤。
來到東亞的華夏子民在新的土地上再次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從商朝開始,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有幾十項重大的科技發明,引領著世界的潮流。反觀同時期的歐洲和中東,要么是頻繁的戰爭,要么是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
中西方間的相對位置,從相互間的態度也可以看得出來。在清代以前,西方一直仰慕東方,中國一直無視西方,對于西方的態度主要是獵奇,然而經過清代三百年,中西方的位置發生了逆轉,西方開始無視中國,有時甚至以獵奇的眼光看待中國,中國反倒對西方充滿了仰慕的心情。中西方這種心理變化的背后是實力的變化。
這種逆轉發生在清朝,但是根源卻在元朝。元朝蒙古鐵騎的踐踏讓中原大地生靈涂炭,民生凋敝,社會倒退,然而,卻起到了異地授粉的作用,蒙古人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不經意間將文明的種子傳向遠方。
在蒙古鐵蹄踏遍歐亞大陸的時候,西歐卻成了這次征伐的幸運兒,他們免去了鐵蹄的踐踏,卻承接了思想和技術的文明成果,
蒙古的三次西征為歐洲帶去了東亞的世俗思想和科學技術,卻免去了鐵蹄的踐踏,讓一直落后的歐洲在東西對比中開始逆轉。東方的世俗思想讓歐洲人從宗教禁錮中解脫了出來,東方的科學技術又點燃了西方的創新熱情,歐洲從這時起,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華麗轉身,這個影響至今風頭強勁。然而經過兩次游牧民族沖擊的華夏文明卻陷入了停滯,科技創新之火從東方轉移到西方。當全世界多數地區都認為成吉思汗破壞大于建設,歐洲人卻把成吉思汗稱為世界之王,原因就在這里。
文明的嬗變與復興
中西方文明有過兩次相互間的交流,第一次是十三世紀蒙古的三次西征,為歐洲帶去了東方的世俗思想和科學技術,讓歐洲人從宗教的禁錮中解脫出來,讓歐洲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了出來,率先進入現代社會。這次交流讓西方開始驚嘆于中國的文明富庶,一直到資產階級革命,歐洲的漢學家對中國都充滿了向往和羨慕。歐洲人在受到來自東方的浸潤之后,又通過回溯歷史,學習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從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和力量,同時也重新找回了文化的自信。歐洲在工業革命之后,中西方實力發生逆轉,同時因為歐洲回溯歷史,重塑了文化自信,從此開始,中國的形象就光輝不再了,歐洲看待東方的眼神從仰慕轉向了輕視和無視。
中西方文明的第二次交流是清朝后期的西學東漸和中國主動擁抱西方。這一次交流,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包括民主觀念、自由思想、契約觀念等傳入中國,對中國傳統的宗法制度產生了沖擊,將人們從中國桎梏中解脫出來,激發了中國人的創造力。隨著西方異質思想在中國的內化和吸收,中國產生了全新的文化。同時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的加大,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也必然回溯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找回文化的自信。當中國找回文化自信的時候,將是華夏文明全面復興的時候。也是智慧再也不用屈服于武力的時候,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序號
時期
起止時間
對應朝代
工具
大事記
代表性建筑
1
前文明時期
12000年前---7000年前
黃帝至古唐朝
磨制石器、陶器
昆侖山和伊甸園
大洪水
2
文明的萌芽
7000年前---5000年前
虞朝
銅石并用
3
第一次興盛
5000年前---4000年
夏朝
出現鐵器
上下埃及統一,寫成《山海經》
金字塔、神廟、運河
4
文明的第一次劫難
4000年前---3000年前
夏朝
蘇美爾文明覆滅
5
文明的第一次傳播
4000年前---2000年前
夏商
印歐人和閃含人入侵
6
文明的遷徙
4000年前---3000年前
商朝
南亞和東亞出現文明
7
第二次興盛和傳播
3000年前---800年前
周秦漢六朝隋唐宋
古埃及文明覆滅
長城運河
8
文明的第二次傳播
800年前---400年前
元明
機器
中學西傳 文藝復興 工業革命
9
文明的第二次劫難
800年前---150年前
元明清
滿蒙南侵
10
文明的嬗變與復興
150年以來
清末民國以來
互聯網
西學東漸
世界文明簡史列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人類史上最古老文明不是四個,而是六大古文明,只有一個流傳至今
世紀大對決(3)文明古國上:古埃及稱霸兩河文明閃耀,華夏初生
第十九講 蘇美爾文明與中國古文明 (下)
探索蘇美爾文明,失落的上古文明解密 它究竟強大到什么地步?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東農耕文明的核心,周遭民族覬覦的膏腴之地
從河岸走向海岸的文明之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万源市| 玛纳斯县| 龙山县| 留坝县| 当阳市| 上饶县| 册亨县| 南昌县| 翼城县| 鱼台县| 贡觉县| 大悟县| 英吉沙县| 视频| 黎城县| 嘉兴市| 房产| 娱乐| 会东县| 宜城市| 太康县| 乌兰察布市| 临夏县| 濮阳县| 昆明市| 都江堰市| 汶川县| 南岸区| 扎鲁特旗| 深水埗区| 威远县| 安陆市| 饶阳县| 卓尼县| 顺平县| 华宁县| 商城县| 德阳市| 兰州市|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