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天麻9克,鉤藤(后下)12克,石決明(先煎)18克,梔子、黃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烏藤、朱茯神各9克。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舌紅苔黃,脈弦。
【方解】本方所治為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之證,肝陽偏亢,火熱上擾致頭痛,眩暈,熱擾心神貝失眠多夢。天麻、鉤藤,平肝息風;石決明,平肝潛陽,清熱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梔子、黃芩,清熱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首烏藤、朱茯苓,安神定志。
【醫案】某女,39歲,1996年7月9日就診。間歇性頭脹、頭痛2年,近日加重,伴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噩夢紛擾,每次臨經乳房脹痛,經量多、色紅,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診時血壓200/115毫米汞柱。辨證為肝火亢盛伴肝氣郁結。治當清肝瀉火佐以疏肝解郁。藥用上方,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6劑,血壓降至145/100毫米汞柱。再予10劑,諸癥悉平,血壓恢復正常。并囑其平素常服牛黃降壓丸,調理善后。
【按語】本方為治療肝陽偏亢,肝風上擾的有效方劑。從組方分析,以平肝息風藥為主,配伍清熱,引血下行,補益肝腎及安神定志之品,主要針對頭痛、眩暈、失眠三個主癥。由于肝為藏血之臟,肝陽上亢,常有陰血不足的病機,故應適當配伍滋陰養血之品,以標本兼顧。
【方源】引自《雜病證治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