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調治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以易學太極中陰陽消長轉化的觀點,分析女性生殖軸的圓運動生物鐘節律,提出心腎交濟、平衡陰陽為主,協調肝脾氣血為輔的理念,從而燮理月經周期的變化,治療月經紊亂。生殖周期圓運動節律的紊亂是PCOS病發之源。核心臟腑功能失調是PCOS病發之關鍵,具體包括:癸水缺乏使生精無源;心腎失交,節律紊亂;肝陰不充,陰虛陽亢;中焦脾胃,病釀痰脂。奇恒之腑藏瀉的失司是PCOS月經失調的表觀因素。
02
隨著天癸泌至,女性生殖功能呈現出生物鐘圓運動的周期規律,以行經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依次遞進的變化規律進行演變,固定的節律展現月經周期的生理功能。根據太極陰陽圖中陰陽轉化的特點,女子月經周期的行經期為重陽轉陰的轉化期,經后期為陰長陽消期,經間期為重陰轉陽的轉化期,經前期則為陽長陰消期。兩次消長期較長,是為累積物質基礎作準備;轉化期較短,是陰陽消長達到極致的程度后糾正極度不平衡狀態而出現的結果,這是自然生物鐘支配下的規律變化,是心-腎-子宮軸主控的過程。
PCOS的病理階段在卵泡期,亦可謂經后期,陰長的失調使得周期多停滯在卵泡初期或中期階段,故導致經后期延長。長期難以形成重陰的沖擊,不能必陽,因此沒有排卵的出現;久則陰虛及陽,陰長動力失常,勢必出現卵泡發育不良,排卵功能障礙,行經期天數或經量較以往減少等問題。重陰的條件不足,轉陽無果,故見基礎體溫長期單相,月經后期或稀發,甚而閉經,圓運動無法向前推進,“7、5、3”奇數律的陰長運動模式消失,進而影響整個周期的規律演變。
03
PCOS病發之關鍵:①癸水缺乏、生精無源;②心腎失交、節律紊亂;③肝陰不充、陰虛陽亢;④脾胃失調、病釀痰脂。天癸是女子生殖中重要的精微物質,唯天癸至,腎中精氣乃臻至成熟。
張景岳《景岳全書》中提出:“經候不調,病皆在腎經”,又《傅青主女科》提出“經水出諸腎”“經本于腎”的觀點,皆為月經失調從腎論治提供了理論依據。PCOS之月經周期失調,關鍵在于腎中陰陽消長失去規律。由于腎陰偏虛,癸水不足。陰不足則精不熟,津液乏少,錦絲狀帶下難現,消長轉化困難,久病及陽,陽虛則痰濁內生,陰虛則心肝氣郁,郁久化火,擾亂沖任,故月經失調或不得孕育。依據其臨床病理特點,腎中陰陽失衡是其根本,經后期陰長運動失常,進而病及經間期的重陰轉化,最終導致月經周期失常,衍生諸癥。
《女科經綸》引虞天民云:“婦人百病皆自心生。”李東垣《蘭室秘藏》謂:“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勞心用腦過度,心氣不降,亦可發為閉經。肝與腎同居下焦,精血互資;心為肝之子,居上焦,肝藏血以上供其統領、調配之用。蓋肝之體陰,受益脾胃后天氣血之源與腎水之滋,故上可養心安神;得腎陽之力,陽旺則氣旺,亦有助于肝氣之舒發。肝之用陽,若失陰血之濡則易過亢,上亢則累及心。
故綜合PCOS肝郁諸癥,皆須從心、腎合治也。脾胃位居中焦,是太極陰陽圓運動之樞紐,后天資血之源也。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經脈相連,互為表里,居五臟之中也。然心與脾胃,火生土也,中焦精微化赤能養心。女子以血為本,沖脈又隸屬于陽明,若陽明生化乏源,血海不得按時盈溢,久則沖任失調,所以月事不得依時而下。故張景岳亦曰:“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滋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
04
PCOS主要的病理是經后期“陰長運動失常”,腎陰、癸水不足,精卵子不能發育成熟;陰長運動不及,腎陰癸水難以達到“重陰”,以致“必陽”未能實現,陰虛日久及陽,陽虛則痰瘀蘊阻,卵巢呈多囊樣改變,月經周期紊亂,沖任氣血失常,纏綿日久,形成頑疾,難以治愈。因此,在治療上需注重PCOS 病變的核心,從周期重建著手,以燮理陰陽為關鍵,志在攻克難治之疾:①滋陰重在經后期,靜生水顧陰精;②陰中需求陽,促動沉疴以喚醒促發排卵;③健運脾氣,杜絕病理產物,是復陰之本。
05
月經周期中經后期是一個重要的奠定基礎階段,可以分經后初、中、末3個階段,屬于陰長演進的過程,我們常以帶下的分泌來衡量陰分水平的增長程度。經后初期,尚無帶下,整個經后期的初、中期是比較長的,甚至很長,PCOS由于陰精的不足,陰虛及陽,陽亦不足,使經后期不得演進,始終停留在經后初期,或中期階段。經后初期的治療中心是養血滋陰,以陰藥滋陰,但需血中養陰,養陰的目的尤在于養精卵。肝腎同居下焦,乙癸同源,一般補陰在于滋腎生肝,臨床上養陰可選用二至丸、四物湯、六味地黃湯等,均為常規滋陰方藥。對于PCOS 這類疾病,滋陰要兼顧諸臟,常選擇用滋腎生肝飲、補天五子種玉丹、歸芍地黃湯,冀“靜能生水”,用滋陰養陰填精之品,奠定基礎,使陰精得以恢復。
06
對于PCOS這類頑固的閉經病癥,需分兩個階段治療,第一階段最為重要,就是經后期的陰長,期望經后初期能進入經后中期,打破這種低水平的內環境陰陽平衡,這時滋陰奠基,極為重要,然后再由中期進入末期,亦即是在臨床上患者訴帶下分泌增多,出現少量的錦絲狀帶下,也就可以按第二階段論治。此時促轉化,促排卵,如能成功,才算有效。所以我們提出的一些治法方藥,有著嚴格的要求,臨床上如無帶下,或帶下尚不多,缺乏錦絲狀帶下者,只能按第一階段,亦即是經后初期論治,要作長期反復論治的打算。同時要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取得良好配合,以達到預期的要求。重建周期經后期陰長固然重要,但根據陰陽氣血的協調關系,恢復陰精必須要有動有升,故靜中求動,降中有升,是經后中期的特點。經后中期經治療可分泌一定量的帶下,說明陰長運動已進入靜中有動的時期,因此這時的治療特點,夏桂成教授常常抓住時機,滋陰結合促動,運用助陽、疏肝、活血的方法,使腎陽溫煦,肝氣疏泄,血流暢,陰陽調和。
07
PCOS患者絕大多數伴有多脂肥胖、毛發偏多現象,卵巢功能障礙是“痰濁”壅塞“胞宮”的結果,卵巢局部發生胰島素抵抗的表現,即是“痰濁”。體內津液代謝失常,濕濁內停,令陽氣凝滯不達,阻遏脾氣,濕濁凝聚生痰化瘀,阻滯血脈,是痰濁致病壅塞胞宮的結果。夏桂成教授認為這是現象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腎虛陰弱、癸陰之水不足,即使在經后初期,必須要治痰濕。
PCOS患者絕大多數伴有程度不同的痰濕病變,需要結合化痰燥濕的藥物。雖然經后初期在“靜能生水”的治療要求下,可以不用或少用化痰濕藥物,進入到經后中期,陰靜而動,就需要結合化痰濕藥物。
每個周期開始都是行經期在首,意味著舊周期結束,新周期開始,是除舊生新、排出瘀濁、清利痰濕、氣血活動最顯著的時期,也是治療痰濕標證的重要時期,必須保持經水的排暢與排盡,故治療時利水化痰首先與調經藥相并重,如茯苓、薏苡仁、澤蘭葉,甚則可加入車前子、馬鞭草、晚蠶沙、瞿麥、滑石等,取因勢利導、順水推舟之法。其次痰濕之清利,又賴乎氣化之順利。就行經期而言,氣化之順降,又在乎心肝,與心更有關,因胞脈胞絡屬于心,心氣不得下降,月事衰少不來,是以在一般調經利濕藥中,夏桂成教授加入柏子仁、合歡皮、琥珀、廣郁金、炒枳殼等品為最好,盡可能使應泄之痰濕瘀濁排出,以利于新周期的形成。
在行經期的服藥時間上,不能因其量少、時短而減少服藥,必須按照周期固有的“7、5、3”時數率而服用上述藥物,即以往行經期一貫7 天者,稱7 數率,應服藥7天,以往行經期一貫5天者,稱5數率,應服藥5天,以往行經期一貫3天者,稱3數率,應服藥3天,這是月圓運動生物鐘節律所決定的,順應節律活動,借助節律的自我調整效應重建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