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陳花
據(jù)《中國醫(yī)學通史》記載,北宋重視文官,尤其重視對醫(yī)學著作的整理研究,專門組織人員校勘、編寫方書,于是就有了我國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成藥方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全大補湯就是其中一個流傳較廣的經(jīng)典方子。在醫(yī)學并不發(fā)達的古代,其經(jīng)過歷史神化,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稱。它在韓國也很有名,我們經(jīng)常可以在韓劇中看到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身體。而隨著現(xiàn)代制劑工藝不斷發(fā)展,陸續(xù)出現(xiàn)了許多劑型,如蜜丸劑、濃縮丸劑、口服液、顆粒劑、片劑、膏劑、糖漿劑、膠囊劑、酒劑等。接下來著重給大家介紹該方劑的丸劑。
十全大補丸由十全大補湯演變而來,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蜜炙)、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黃芪、肉桂十味中藥組成,具有溫補氣血的作用,可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jīng)量多等癥。方中包括了四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和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兩者組合又稱為八珍湯。十全大補丸就是八珍丸加上黃芪和肉桂而成。清代張秉成于《成方解讀中》所言:“八珍并補氣血之功,固無論矣。而又加黃芪助正氣以益衛(wèi),肉桂溫血脈而和營,且各藥得溫養(yǎng)之力,則補性愈足,見效愈多。”
十全大補丸
本方由十味藥組成,功能大補氣血,故以“十全大補”名之。
黨參補氣,熟地黃補血,氣血雙補,共為君藥;
白術補氣健脾,助黨參益氣補脾,當歸養(yǎng)血和營,助熟地黃補益陰血,共為臣藥;
茯苓健脾和中,白芍養(yǎng)血和營,川芎活血行氣,黃芪助正氣,固衛(wèi)益氣之功更強,肉桂溫血脈,行氣和營之功更盛,共為佐藥;
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
諸藥合用,共奏溫補氣血之功。本方配伍特點為,在諸益氣養(yǎng)血藥中配伍辛熱之肉桂,寓溫陽于補養(yǎng)之中,以收陽生陰長之功。
十全大補丸屬于補虛藥,凡能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療虛證為主的藥物,就稱為“補虛藥”,亦稱“滋補藥”或“補益藥”。根據(jù)藥物的藥性和臨床應用的不同,補虛藥分為補氣、補血、補陽、補陰四類。
■ 補氣藥主攻補氣以增強臟腑機能活動,主治氣虛諸證;
■ 補血藥主攻養(yǎng)血,兼能滋陰,主治血虛、陰血虧虛等證;
■ 補陽藥主攻溫補人體之陽氣,主治陽虛諸證;
■ 補陰藥主攻滋陰補液,兼能潤燥,主治陰液虧虛諸證。
十全大補丸對于氣血不足、脾虛、肺虛、腎虛、陽虛之類的病癥,都能夠取得不錯的療效,是祖國醫(yī)學治療男女諸虛不足的經(jīng)典名方。
1、多糖
最為多見,如:黨參、白術、茯苓、黃芪、肉桂、熟地黃、當歸和甘草均含多糖,占全方藥味的8/10,當然多糖性質和結構不盡相同。
2、揮發(fā)油
白術(主要為蒼術酮)、川芎(主要為藁本內酯)、當歸(香荊芥酚、藁本內酯等)、肉桂(主要為桂皮醛),占全方藥味的4/10。
3、苷類
如芍藥苷、黃酮苷、環(huán)烯醚萜苷等,10味藥中有3味含苷類。
4、其他
有生物堿,如:川芎嗪;有機酸,如:阿魏酸、三萜酸、甘草酸等。
大量實驗研究表明,該藥具有增強免疫,改善及促進造血功能,抗放射損傷,抗腫瘤,抗衰老,調節(jié)中樞神經(jīng)活動,提高機體適應性,增強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以及促進蛋白質RNA、DNA的生物合成,促進機體代謝,滋補強壯等藥理作用。
1、丸劑
大蜜丸,每丸重9g;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藥材3g。
丸劑,口服。大蜜丸1丸/次,水蜜丸6g/次,2~3次/日;濃縮丸,8~10丸/次,3次/日。
2、其他劑型
除丸劑外,還有口服液、顆粒劑、片劑、膏劑、糖漿劑、膠囊劑、酒劑等,其用法用量根據(jù)劑型不同有相應改動。
臨床研究報道,十全大補丸在各個科室中均有應用。后世醫(yī)家逐漸使本方的應用范圍擴大到內、外、婦、兒各科的多種疾病屬氣血兩虛證候者。
1、血液科
可糾正手術后低蛋白血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等;
2、消化科
可用于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膽石癥等;
3、內分泌科
用于治療席漢氏綜合征等;
4、皮膚科
頑固性蕁麻疹、瘡瘍久不潰破或潰后膿液清稀日久不愈等;
5、腫瘤科
臨床研究均表明,十全大補湯在抑制惡性腫瘤的增殖及轉移、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放療和化療副作用、增強抗癌藥物的療效、提高患者的QOL、延長生存期等方面有較好療效,現(xiàn)代常用于抗癌輔助治療及防治放(化)療不良反應等;
6、其他
也可應用于骨疽、瘺管、梅尼埃綜合征。
1、與八珍丸的鑒別
兩藥同屬氣血雙補劑,均有補氣養(yǎng)血之功,主治虛勞、眩暈、月經(jīng)不調等氣血兩虛證者。
但從二者的藥物組成看,八珍丸由補氣之四君子合養(yǎng)血之四物組成,為治療氣血兩虛的基本方,統(tǒng)治一切氣血兩虛的病證;而十全大補丸較八珍丸增加了黃芪、肉桂兩味藥物,黃芪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肉桂溫補命門、填培真元,對氣血兩虛較重或兼有虛寒之象者較八珍丸有更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對體虛自汗、瘡瘍不潰或潰后久不收口者亦可用十全大補丸治療。
2、與人參養(yǎng)榮丸的鑒別
兩藥同屬氣血雙補劑,均有補養(yǎng)氣血之功,主治虛勞等氣血兩虛證者。
但從二者的藥物組成看,人參養(yǎng)榮丸為十全大補丸去行血之川芎,加寧心安神之遠志、五味子,理氣健脾之陳皮組成,且改用黨參為人參,使溫陽益氣、健脾之力更強,因此,前者較后者益氣健脾之功更強,更有寧心安神之效,對氣血兩虛而心神不安者更為適宜。
主要適用于氣血兩虛的人群服用。孕婦及身體壯實不虛者忌服。
①忌不易消化食物。
②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
③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④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審稿專家: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朱莎、葉穎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lián)盟”志愿者的原創(chuàng)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