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被搜狐教育評為“中國教育改革人物”。 在參加“國之崛起,因教而變”主題論壇中,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曹景行主持,與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進行對話。以下是竇桂梅的發言。
曹景行:作為小學校長,您覺得過去一年中推動您在變革的力量是什么?
竇桂梅:今年教育盛典的題目既然叫“國之崛起,因教而變”,我認為,要因基礎教育而變。剛才聽三位大學教授分享了很多話題:家教問題、公平問題、考試問題、希望和焦慮問題。其實這些社會現象都可以在小學里找到它的根源,找到產生問題的答案。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整個社會對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侵略太大了。
因此在過去一年,推動我和清華附小團隊在“1+X課程”建構與實施的力量,也是我這么多年一直堅持的是——
回到基礎!
現在越是快、越是急,就要越慢下來,尤其在小學階段,需要的是一種慢的、等待的教育。目前,童年被縮短,被速成。要回到樹木生長的感覺中對待基礎教育。我做老師、校長很多年了,每天都要面對那么多的兒童。我總是在想:當今天的兒童如果到了我這個年紀,甚至比我再年長的時候,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將會是什么樣子?長大的他們未來的發展應該是怎樣的樣態?真的,我們國家需要思考,小學老師需要思考,大學學者們都需要思考。我們要意識到兒童未來的樣子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樣子。讓我們把心放下來,不再去高談闊論,而是去傾聽一個個小小的生命慢慢成長的聲音,讓每一個兒童身體長得更結實,養成讀書習慣,對生活有自己的見解與選擇。而我們整個社會,要變得柔軟,變得謙卑,心懷愧疚地去呵護那個在未來社會中長大的兒童。
我懇請各位應該把眼光落到小學,小學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君不見,葉圣陶、杜威、盧梭那些大師們都教過小學,他們知道這個“基礎”或者說“底子”是多么重要。但是應該怎樣去“回到”呢,還需要我們去靜靜的梳理一些核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一旦確定,就必須在小學植入,再晚已經來不及。現在我們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產生了問題,主流價值體系背離了我們中國人最基本的信仰,上下五千年文化所積累的價值觀已經被湮滅,我們最核心的東西一點點在喪失,例如利他精神、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所以,清華附小把“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作為學校使命,把“健康、陽關、樂學”作為兒童階段人生成長階段的三個核心素養。因此我們強調,要給所有兒童打下身體健康的底子,精神陽光的底子,樂于學習的底子。如果這個底子都沒有,或者說基礎教育這上游的水都沖滿雜質,那么中學及大學下游的水質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說中國夢的我們,未來就等同于癡人說夢。
曹景行:為什么我的學生(大學生)只會用電腦打字,寫字寫得這么差,包括簽名,你要讓他練字根本沒時間。作為教育工作者,您考慮過這個問題嗎?我們是適應已經存在的環境了嗎?還是考慮怎么樣把我們要保護的東西和現代的高科技發展結合起來?
竇桂梅:對于曹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思路就是——
回到母語!
這也是我這些年不斷強調的理念。我們要像熱愛母親一樣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小學老師,我覺得母語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親近母語的人,才是一個有根的人。國家現在重視母語,我們非常欣喜,但要理性面對,不是一說回到母語,就是“回到國學”這樣簡單認識與操作。
就現在實際的小學來講,以前我們小學老師一周約15節左右的語文課,后來由于信息技術的加入,英語的加入,及其他課程的加入,現在我每周平均只有5節左右的語文課。目前在小學國家規定的必修學科課程有11門,會占用那么多課時,學生哪來的時間學習母語?因此清華附小做“1+X課程”整合,把這些學科按屬性歸類,突出母語課程、健康課程、藝術與科技三大領域。“整合”是親近母語,為兒童減負的杠桿。
我的祖國,我的母語。每每分享這句話,我就激動。我們一直努力讓自己成為母語的化身,站在學生面前,敢大聲說,我就是語文。在清華附小的“十個一”課程目標中,我們就鮮明提出了“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個一語文質量目標。
另外,母語與現代信息技術不矛盾。能否實現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又使其與高科技技術緊密結合?其關鍵在于學校,在于教師。在于這所學校擁有怎樣的辦學理念。不可否認,中華民族的母語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全面“包圍”了我們的生活,“包圍”了我們現在的課堂。但我們不必為之恐慌。在前一段時間我帶頭在母語課堂上使用IPAD進行教學,上了《皇帝新裝》一課,效果良好。這說明,科學技術可以為我所用,使其成為我們的工具。只要我們不要忘記作為中國人的基本功,不要忘記我們的本分,只要清楚“回到母語”這一點,你就好辦了。
曹景行:還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竇桂梅:作為一位小學老師、一位小學校長、一位母親的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成人們都要——
回到兒童!
我們清華附小的理念,就是“兒童站在學校中央”,每個人都要關心兒童的成長,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在他們走向“聰慧與高尚”的終極人生過程中,要給予他們最好的影響,最好的導引。在這樣時代,我們老師和家長不能因為應試或望子成龍聯手折磨我們的兒童,要培養他們低頭奮斗的智慧和抬頭看天的情懷。真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要像兒童的樣子,我們不能不呵護,不然兒童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殘,會成為早熟的果子,既不豐滿也不甜美,弄不好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在這個場合,我懇切希望我們國家最好的人才來教小學,來做小學老師。遺憾,現在誰愿意當小學老師呢?小學老師是根的工程,需要靜下心來做泥土的工作,當下,年輕人大多愿意一夜成名或暴富。作為校長,每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師范畢業生和教育工作者來我校應聘的時候,我都會問他們:“你真的愛孩子嗎?”“你是為了一份安穩的工作嗎?”“你理解孩子嗎?”“你甘愿奉獻嗎?”如果不是,那你長得再漂亮,素質再好,我也是有所擔心的,不敢輕易聘用。
所以我認為一個熱愛母親的人,熱愛母語的人,熱愛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尊下身子,努力理解兒童,懂得兒童。當然,難!最后拜托各位,遇到充滿愛的小學老師,要贊美他們,要給他們應有的尊嚴和尊重,我們這個民族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