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就聽過這句話:沉默是最大的反抗。慢慢長大,才知道沉默不僅是反抗,也可能是難以啟齒或者尷尬,學了心理咨詢后更發了解到沉默背后有多種復雜的原因,有可能是反抗,有可能是糾結,有可能是懷疑,也有可能是茫然。下面具體來說說:
第一、懷疑型。當我們不完全信任某一個人,對于是否要把信息告知對方而猶豫不覺,這種沉默通常會露出不安的神情,如果一個人沉默的同時用探究、遲疑的眼神看著你,那就說明對方對你不夠信任。
第二、茫然型。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該說什么好,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表達什么,或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而不知從何說起,從而陷入沉默。如果一個人用游離不定和詢問的眼神看著你,多半是迷茫了,這個時候你可以給他一些引導,拋磚引玉。
第三、情緒型。情緒型的沉默是由氣憤、恐懼、羞愧等情緒引發的。比如當我們害怕某種情況,或者談論自己不愿提及的傷心過往,這時的沉默其實是在告訴對方:我不愿聊這個話題或者我不想再呆在這里了。如果一個人回避與你的眼神而選擇低下頭,手腳可能不自覺的畫圈圈等方式,你就應該體貼的結束或者轉移這個話題。
思考型。這種沉默意味著我們正在反復體會對方說的話,并有所感悟;如果一個人睜大眼睛或者瞇起眼睛凝視某一處,那他很有可能在思考,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