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利完成了護送平王東遷洛邑的光榮使命之后,秦伯贏開手握周天子的一紙委任狀和攻打西戎恢復山河的使命回到了秦地。回到家之后的秦伯贏開感念周平王的知遇之恩,全力以赴忠于王事,立刻全身心的投入了對戎人的戰爭之中。在周王的政策支持之下,秦人迅速將政治紅利轉化為實際的戰果,一路勢如破竹。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取得了“伐戎而至岐”的豐碩戰果。后世為了褒獎秦伯贏開的開疆拓土的功績,給予他秦襄公的稱號,可以說是秦作為一個諸侯國的開國之君。
關中地區是周的龍興之地,沃野千里,戎人當然不愿輕易放棄如此的天府之國,組織力量進行殊死的反撲。在一場野戰中,秦襄公贏開遭遇伏擊,力竭而亡。秦襄公功虧一簣,其子秦文公繼位,接過了其父的旗幟繼續奮斗,以碾壓之勢肅清關中域內的戎人殘余勢力,繼續辟地千里,從養馬的部落成為西部勢力強大的諸侯,堪稱逆襲的典范。
處在事業上升期的秦文公看到周王室的衰落,心中充滿了躁動,宣稱自己做夢夢見了天帝,天帝化身為一個小孩,讓他作白帝。于是,公元前756年,秦文公筑白帝廟,并行祭天禮。
祭天是一項具有極端政治意味的國家禮儀活動,是天子的專屬行為,有一套完整而復雜的禮儀,不是誰想祭就能祭的。現在秦文公作為一個諸侯竟然做了只有天子才能做的事情,這是大不敬的重大外交事件,這是當眾打周平王的耳光。全天下的諸侯都在看周平王將會如何處置秦文公,雖然周平王氣的跳腳罵娘,但是實力懸殊實在太大,周王室也只能選擇裝聾作啞。至此,雖然周王室的虛弱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是秦文公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為了鉗制秦國,周平王授權姬姓國家晉國向關中開疆拓土。同樣,給予晉國以秦國相同的政策,趕走戎人的地盤歸晉國所有。于是晉文公就像當年的秦襄公一樣,不斷展開與戎人的地盤爭奪戰,經過多年的征戰之后,徹底將戎人勢力趕出了關中地區。并且不斷拓展版圖,與秦國勢力隔黃河相望,從而阻斷了秦人繼續東進的路徑。
投桃報李,晉文公也開始向周攜王的勢力發動滅國攻勢。公元前751年,晉文侯親率大軍弒殺了周攜王,為周平王去除了最大的一塊心病。20年的內戰宣告結束,從此周平王作為西周唯一的合法繼承人被載入史冊。
污點重重的周平王通過變賣祖產爭取到了秦晉兩國的支持,成為王位爭奪戰的勝利者,更加具備執政合法性的周攜王落了個慘死的下場,甚至連史書中也沒有一個公正的交代,被湮沒的尸骨無存,令人感慨不已。
而作為勝利者,周平王也覺得得位不正,而且登基之初就靠搬家來躲避犬戎咄咄逼人的攻勢有些不太光彩,東遷洛邑之后連國號都沒有改。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周幽王的繼任者,依然是西周的延續。但是經過后世千年史學界的論證,認為周平王的洛邑政權不能再稱之為“西周”,而應該稱為“東周”,周平王也從一個懦弱的逃避者,成為另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君。姬宜臼同學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一不小心就變得偉大起來。
其實周平王真的沒有必要不好意思,雖然他貴為天子,卻要依靠諸侯的力量才能完成搬家的任務,到了洛邑之后也是不太受人待見。但是就這點兒家底和實力,他的后世子孫們愣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他。后來周襄王死了以后,整個周王室愣是拿不出錢讓周頃王以天子的禮儀下葬,其繼任者周頃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四處祈求,才由魯國出錢時周襄王入土為安。東周時期天子的困頓到了如此的地步,還不如一個地主。
但所幸東周之時周天子雖威權不再,但天下諸侯還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滅掉這個吉祥物一般的東周。加之各諸侯之間的明爭暗斗,相互牽制,在秦楚這些超級大國崛起之前,難以取代東周,也是東周得以茍延殘喘三百年的原因。但是天下儀禮不存,意欲圖霸天下的雄主終將脫穎而出,而作為西周的延續,東周也將淪為另外一場恢弘史詩的配角,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