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中,一些動作或事情,重復的次數多了就容易形成習慣。比如有人習慣早睡早起,而有人沒到晚上十二點怎么也睡不著。當然習慣有好有壞。通常我們把壞的習慣稱為毛病。相比較而言,好的習慣的養成比學一個壞毛病難得多,要有更堅強的自制力。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好的習慣就好比是上坡,壞的習慣是下坡,下坡明顯更容易得多。這也是好習慣難能可貴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學習數學,在做題過程中其實也是有方法和習慣的。以下五個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做題習慣,尤其適用于中、小學階段的同學。
1.認真審題
審題是做題的重中之重。因為解題是基于對題目描述的理解,通過題目的描述,得出條件和我們所要求的問題。這是做對題的前提。審題過程可以有效避免大家出現一些低級錯誤。
審題其實很簡單的,不過它并不是咱們常規意義上的認字。這個字我認識,那個字我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在小學階段,審題時可在題目中圈(標注)出關鍵詞,并且找出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弄清楚這道題,用數學的語言怎么表達?對于一些應用題,能畫線段圖的,可以畫線段圖幫助理解。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生,建議大家在審題時遵循:一句一分析,以及前后常聯系的兩個原則。
這個一句一分析,主要指你要通過讀題目條件得到結論,這點很重要,就讀完一句你要得到一個結論的。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邊讀題,邊分析邊作標注(草稿上完成),這個尤其到了初中做幾何證明題極為重要。
當然不管是依據分析也好,還是前后常聯系也好,它都需要堅實的基礎作支撐。什么是基礎呢?你可以把基礎理解為課本知識點,你整理過的常見的題型,都可以。
2.標題號打草稿
打草稿是幫你理清做題的過程,切忌隨意亂寫,標注題號,方便你再次檢查核對。當然這個也是一個習慣問題。有些孩子本身計算能力很一般,卻沒有打草稿的習慣。于是本子上,試卷上隨處可見訂正液、訂正帶的痕跡。這種習慣一點不好,涂涂改改,為什么在沒有把握前就草率地寫上去呢?一會改正又得花費時間,看似做得快,也沒閑著,實則效率低下。
另外有些同學他也打草稿,但是他的草稿紙上,密密麻麻,讓他自己回頭驗算,找計算過程,他都要找半天。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一起看看學霸和學渣的草稿對比,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3.注意書寫格式要規范
平時的計算練習嚴格要求,字跡不要求有多美觀,起碼要工整,不要帶筆,數學中不少數字一帶筆,很容易出錯。作業要求整潔,連線盡量用直尺,不確定的題先打草稿再寫上去,切忌亂涂亂畫。
另外簡便計算題,一定要有計算過程。也就是說一些重要的步驟不能跳躍,不要想著說,我計算結果正確就可以了。到初中以后,就會發現很多題光有答案,只能得一小部分的分值。
4.反思總結
每一個單元學習完之后,有必要進行錯題整理,梳理自己容易出錯的題,反思原因在哪里?把相應欠缺的知識點夯實。
5.有針對性地專項訓練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找出自己的弱項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強化訓練。不放過每一個容易出錯的點,直到自己徹底掌握的為止。
你不要說哪個版塊都弱,這可說不過去。這也是為什么一直強調,大家每次考試之后,要進行總結的原因。你如果等一個學期的內容都學完了,才發現,有太多的知識不過關,那這樣的學習方法真的要盡早改正。
小學階段不少數學成績一般的同學,普遍存在數感比較弱的情況。建議讓孩子多練一練24點速算(整數的加減乘除),另外做一些數字謎類的題目。當然如果有更深一層的追求的話,去了解一些簡單的基礎數論方面的知識。會對你的數感也會有較大提升。
最后我們再說說關于檢查。
很多家長會經常告訴孩子說,做完了一定要仔細檢查。但我們知道,小學及初中低年級時,我們檢查,或許還能檢查出一些計算錯誤。但是真正思路上的錯誤,我們很難在考場有限的時間里,緊張的狀態下檢查出來。
如果說你要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那么我要告訴孩子:做題,必須想好再動筆。也就是說,腦海中已經從頭到尾有大致或詳細的思路,再去動筆。
這個也就是前面我們所說的,要爭取一次性做對,不要涂涂改改。第一作業(卷面)整潔,第二也是節約時間,第三養成動筆之前先觀察的良好習慣,讓你的時間更加高效。當然這個是在前面那些已經做得不錯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