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植物的生長所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成語“南橘北枳”就是明顯的一個例子,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可見環境所帶來的差異是多么的大。既然環境的因素這么重要,那么百香果在生長中對環境有什么要求呢?
一、溫度
百香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30℃以上、或15~20℃時生長緩慢,低于15℃基本停止生長,12~8℃低溫沒有發現明顯寒害,8℃以下嫩芽出現較微寒害,5℃時葉片和藤蔓嫩梢干枯,0℃以下霜凍會引起樹冠枯死。紫果種能經受-3.4℃的低溫,僅是秋梢幼嫩組織表現出輕微凍害。黃果種耐寒性不如紫果種;百香果幼苗不耐寒。
百香果比較抗平流低溫,抗輻射低溫較差,霜凍易引起受害,霜凍重的地上部干枯死亡。
高溫干旱季節,百香果生長慢,葉子變黃或褶皺,抗逆性降低,部分植株莖干或莖基發生病害,導致整株死亡。開花結果期遇到干旱,花芽不能發育,繼而變黃脫落,果實發生褶皺或萎縮脫落。
一定光照條件下[平均日照量1 669.5焦耳/(平方厘米/天), 日照時數12.86小時/天],晝夜溫為30/25℃、25/20℃、20/15℃,隨溫度提高,營養生長顯著受到促進,花芽形成以25/20℃表現好,在較低節位可形成花芽,且花能正常生長;30/25℃處理植株生長較快,葉間期短,從處理至花芽形成的天數和花芽數與25/20℃相同;20/15℃處理不能形成花芽;在平均日照量1233.5焦耳(平方厘米/天),日照時數11.98小時/天條件下,上述三種溫度處理均不能形成花芽,而且營養生長量小。
二、水分
一般認為年降雨量在1 500~2000毫米之間且分布均勻的條件下百香果生長最好,商品性發展種植地區的年降雨量不宜少于1 000毫米。
缺水減少節的數量和節間長度,從而減少了全蔓的伸展長度,開花數量減少,產量不高。缺水莖干變細,卷須變短,葉片、花朵變小,側根較少,葉片褪色,新生腋梢死亡,葉片邊緣和頂端出現壞死。缺水引起P、Ca、Mn、Fe、Zn和B的含量下降,影響百香果的養分吸收和新陳代謝,從而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發育。
水分過多(如浸水),濕度大,容易引起病害,如莖基腐病等。百香果實生苗根部浸水4~6天后,地上部生長受抑制,造成葉柄上偏生長,葉片老化、落葉,莖基部腫大、松裂,生出點狀白色松軟組織,并長出不定根。夏季高溫期浸水其傷害尤重,而冬季浸水其癥狀較輕。故百香果應種在排灌良好的地方。
三、光照
作為熱帶水果,百香果喜歡充足陽光,以促進枝蔓生長和營養積累。如果光照不足,生長緩慢,徒長枝多,病蟲害也多。而烈日暴曬下,則葉色變黃,枝條抽生少,生長緩慢,甚至引起果實萎縮脫落。幼苗莖基發生嚴重的日燒病。
百香果為長日性植物,具光周效應,即長日照(日照時數12小時以上)可促進花芽形成和開花。在年日照時數2300~2800小時的地區百香果營養生長好,養分積累多,枝蔓生長快,一般在第一年定植后水肥等栽培管理工作做得好,第二年就能開花,以后每年開花2~3次。
四、土壤
百香果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砂質壤土、紅壤土、高嶺土等排灌良好的平地或坡地都能種植,絕不能種植在低洼積水地方。但大面積生產的土壤土層至少有0.5米深。且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最適宜土壤pH為5.5~6.5。
以上就是百香果生長時對環境的要求了。大家可以根據情況作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在百香果生長期也應多加觀察,保證百香果的健康生長。如果您有興趣也可加入我們,我們會有專業的人員為您解答百香果的各種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