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建設規劃
(2008-2010年)
建筑環境與食品工程學院
食品工業的發展及對人才的需求
食品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生命工業,是一個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產業。盡管新興產業不斷涌現,但食品工業仍然是世界制造業中的第一大產業。食品工業的現代化水平已成為反映人民生活質量高低及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八五”期間,我國食品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經濟總量居全國各工業部門之首,“九五”期末2000年我國食品工業實現工業產值8369億元,到“十五”期末2005年工業產值達到2034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0%。目前食品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生產總值9.6%,就業人數達403.7萬人,占全國工業企業就業總人數的7.3%,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這些新趨勢和新特征,對食品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能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理論和技術應用于食品生產、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中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學科教育,它更強調畢業生能直接從事生產一線的技術操作和管理,這決定了人才培養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與企業技術盡量“零距離” 對接。因此,2000年以來,國內許多高職院校相繼開設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教學模式仍處于模糊或尚未真正形成共識的階段。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專業教學計劃和內容尚在延續原有本科或傳統的中職教育模式;二是高水平食品營養與安全專業教師缺乏,尤其在高職院校,引進能推動專業建設的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存在困難;三是至今仍未形成人才培養的行業規范和專業標準。
目標及內容
構建以食品安全與營養食品加工為核心能力、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一支專兼結合、由“教學高手、技術能手、創新強手”組成的師資隊伍;建成再現生產環境和技術水平的校內實訓基地;開發體現崗位核心能力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和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將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打造成為高職食品類專業的示范基地,廣州市乃至廣東省高職食品安全與營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國家食品類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基地,以及營養食品相關企業技術研發創新基地。
建設項目
、構建以食品安全檢測、營養食品加工為核心能力、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建設目標
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構建以食品安全檢測、營養食品加工為核心能力、產學研緊密結合、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使畢業生在職業道德、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等方面得到社會高度認可。
(2)建設內容
① 圍繞崗位(群)核心能力,構建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② 加強實踐教學,做到單元技能反復演練,綜合技能集中強化。集中實踐教學分為3階段,第一階段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的生產實習或模擬生產實習,如食品安全評價及檢驗、食品功效成分的分離和純化,功能食品生產加工技術訓練等;第二階段在校外實訓基地相關崗位進行的生產實習;第三階段在校外相關工作崗位進行的頂崗實習。
實施引導式教學,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
a.采用“請進來”、“走出去”、“課程指導書”等“學習推動教學法”,讓學生了解行業的現狀和就業前景,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增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采用“問題式”、“討論式”、“案例式”等“啟發式教學法”,激勵學生參與,增強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消化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c.采用“漸進式實訓教學法”,對單元操作技術反復訓練,使之達到嫻熟水平。
e.采用“模擬企業活動、項目主題教學法”,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
、造就一支專兼結合、由“教學高手、技術能手、創新強手”組成的師資隊伍
(1)建設目標
到2010年使專業教師總人數達到30人,其中專任教師15人,兼職教師15人;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技術結構更加合理;教師在消化吸收和轉移專業先進技術、為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都有顯著提高;造就一批學生喜歡、行業認可的教學高手,教學評估達到優秀的教師占80%;培養一批實踐能力強、操作水平高、具備國家職業資格高級證書的技術能手,使具有食品安全師、公共營養師、食品檢驗工等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比例達90%;孕育一批能承擔國家、省、市、企業委托科研課題的創新強手,使承接科技開發課題的高級職稱教師數達到80%。最終形成一支在國內外同行中有聲譽、有成果、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2)建設
① 制訂本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完善其知識、能力標準評價體系,建立使教師持續跟蹤行業技術水平的激勵機制。規定教師每年下企業鍛煉時間不少于20天,取得相關職業資格高級證書不少于1項。對聯系實際、成績顯著的教師給予獎勵。1。
表1  教師下企業計劃
企業類型
下企業任務
教師人數
獲取證書
營養食品生產企業
學習新技術、新方法;學習食品安全的管理;參與生產技術研究開發
3
2人獲得營養師資格證書;5人獲得食品檢驗工(高級)、2人獲得食品安全師證書。
食品安全檢驗單位
學習食品安全法規;學習新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參與實際檢測工作
3
食品加工企業
參與實際生產管理工作;學習生產工藝技術
3
② 針對專業師資隊伍目前的薄弱環節,加大師資引進力度。在3年內引進食品科學方向理論造詣高、實踐能力強的骨干教師1名;引進分析檢測專業的精通精密儀器分析、熟悉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程序、有檢驗機構工作經歷的骨干教師1名,引進營養食品加工方面的骨干教師1名。
③ “培優、促新”,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技術更新。重點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每年安排2~3名教師外進修或合作研究;安排2~3名教師參加國內專業技術培訓班;同時,加大專業內部培訓,每學期組織“技術前沿”系列專題講座至少1期;制訂優秀教師培養計劃;堅持新教師崗前培訓制度、青年教師導師制度和實訓室工作制度;另外,通過教師互相聽課、優秀教師公開課、教學研討等途徑進行示范,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以“院級食品安全與營養教育實訓基地”為依托,建成再現企業生產環境和技術水平的實訓基地
(1)建設目標
建成再現企業生產環境和技術水平的食品安全檢測與營養食品加工技術綜合性高水平的實訓基地,與企業共建食品檢驗實驗室,充分滿足校內生產性實習的要求。同時,完善校外參觀實訓點、頂崗實訓點,建立多層面的校外實訓基地。
(2)建設
①依托現有“院級食品安全與營養教育實訓基地”進一步增加食品分析和營養食品加工等設備的臺套數,強化學生食品安全檢測與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的實操訓練;通過院級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申請各層次研究課題,一方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提高課外科技創新能力,掌握創新方法;另一方面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中,使學生把握最新的技術發展脈搏;同時,加強與其他普通高校合作,探索聯合培養學生的途徑,多渠道與國外同領域進行交流,如交換學生。
②與校外食品單位或公司合作,共建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綜合實訓室,加強對國際檢測標準的吸收和應用,提高實訓室檢測能力和水平;完全按企業和檢測機構的管理模式進行運作,擴大對社會的檢測服務規模和范圍,學生不僅接受國際最新檢測技術的訓練,而且在完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工作訓練,實現與職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③ 鞏固現有校外實訓基地,建立校外實訓教學的組織規范、質量管理等標準,探索與企業產學合作的長效模式,探討校企辦學管理機制、互動機制、激勵機制和監控機制。
、開發體現崗位核心能力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和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
(1)建設目標
構建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功能食品加工兩大技能模塊課程體系;建成一個共享型、教學互動的專業資源庫;出版融技術先進性、教學互動性、實踐標準性、內容科學性為一體的專業系列特色教材; 使《食品營養與衛生》和《食品理化分析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成為市級或省級精品課程,《功能食品加工技術》、《食品化學》、《營養配餐與評價》等成為校級精品課程。
(2
① 以就業為導向,從廣度和深度上動態地對食品行業尤其是廣州市食品行業進行調研,由企業管理者、崗位從業者和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分析行業特點和崗位(群)的人才定位。根據職業崗位(群)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將其應具有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分解為能力和素質模塊,最終形成食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營養食品加工等3個核心模塊化課程群。
② 改革課程內容,與“雙證制”有效銜接。
a.將國家或行業標準、企業規范分別內化于加工技術類課程和檢驗與質量安全管理類課程中,形成標準化的課程內容體系。
b.完善課程內容的整合。
③ 采取“教師、企業專家、學生三方結合”的方式,緊貼國內外食品行業技術前沿,融合行業成熟技術經驗,組織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編寫或修訂專業教材、實訓教材、多媒體教材,同時注意收集分析學生和企業的反饋意見,對教材進行及時修改。
重點抓好《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理化分析技術》、《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等核心課程的教材建設。優化教材結構的總體設計,突出重點和難點,突出實踐訓練,使之技能顯著、案例豐富、形式活潑、科學實用。
、建設研發平臺,成為中小企業的研發基地、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中心
(1)建設目標
建設“食品安全檢測”和“功能食品加工” 2大研究平臺,力爭年科研經費不少于10萬。建設期間,申請發明專利不少于3項,發表高水平論文不少于20篇,科研成果轉化率明顯提高。建設成為公共營養師、食品安全師、食品檢驗工、營養配餐員等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技能鑒定中心,年培訓人數達到150余人次。
(2)建設內容
① 以“營養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為龍頭,加強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科研團隊優勢,爭取省、市科研項目,承接企業委托橫向課題,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
② 健全食品安全評價實訓室,從事食品安全狀況評價、食品安全監管效果評價、食品加工過程安全性評價以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檢測方法等研究,配置食品安全監測系統,為企業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表4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建設進度表
項目
名稱
子項目
2009年12月31日                                                   (預期目標、驗收要點)
2010年12月31 日                                                                  (預期目標、驗收要點)
專業建設(模式及課程)
課程體系構建及標準研制
1.      將食品安全檢測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和企業規范納入課程內容;
2.      制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1. 完善專業教學規范;
2. 制訂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
重點課程建設(核心、精品)6門
1. 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理化分析技術、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等建成精品課程,其中1門建成市級以上精品課程,其他主干課程建成院級精品課程;
2. 編寫教材2部。
1. 食品化學、營養配餐與評價、食品安全概論等課程建成校級精品課程;
2. 編寫教材2部。
實訓平臺建設
食品營養教學綜合實訓室
1. 完成食品營養教學綜合實訓室整體規劃
2. 配備膳食分析與營養評價系統、智能營養配餐系統、食品安全監測系統等實訓仿真軟件
3. 完成食品營養師等資格培訓100人次,社區服務100人次。
1完成食品營養師等資格培訓100人次,社區服務100人次。
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綜合實訓室配套建設
1. 完成軟飲料生產技術的超高溫滅菌技術、均質技術相關設備配套;
2. 開發軟飲料生產技術的超高溫滅菌技術、均質技術的實訓項目;
3. 完成技能鑒定50人次,培訓相關行業職工50人次。
1、完成層析技術、細胞破碎技術、離心分離技術相關設備配套;
2、 開發層析技術、細胞破碎技術、離心分離技術的實訓項目;
3、 完成制劑技術相關設備的配套;
4、 開發制劑技術等實訓項目;
5、完成技能鑒定50人次,培訓相關行業職工50人次。
食品安全檢驗與質量管理綜合實訓室配套建設
1. 完成色譜分析、生物檢測相關設備儀器的配套;
2. 開發色譜分析、生物檢測等實訓項目;
3. 完成技能鑒定100人次,培訓相關行業職工100人次。
1. 完成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相關設備的配套;
2. 開發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實訓項目;
3. 完成技能鑒定100人次,培訓相關行業職工100人次。
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資源庫
1. 建成自主學習型網絡課程1門;
2. 建成1門講授型網絡課程;
1. 建成1門自主學習型網絡課程;
2.建成1部基本技能實訓片。
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高層次專業帶頭人2人
培養1人
培養1人
引進和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5人
引進1人,培養2人
引進1人,繼續培養1人
“工學結合”與下企業實踐10人次
7人下企業或取得相應證書
3人下企業或取得相應證書
培訓或進修10人次
5人
5人
分析
示范性專業建成后,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將達到450人以上。通過示范性專業的建設,使畢業生具備食品營養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國家技術標準,取得食品檢驗工、公共營養師、食品安全師、營養配餐員等一項或多項高級職業資格,雙證獲取率和就業率均達90%以上,在職業素質、綜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同行及社會的高度認可。
建成后的實訓室儀器設備配置齊全、適應性廣、技術先進,擁有功能食品加工、食品檢驗與質量管理、化學與生物基本技能實訓平臺,成為專業實訓基地,同時為教師和學生科研課題提供設備支持,為技術創新和成果孵化創造條件,帶動食品安全檢測與營養食品加工技術研究深入發展。實訓開出率達98%,教學儀器設備利用率達95%,完成年教學實訓 500余學時,接收畢業生畢業設計及論文研究60余人次,學生完成年度創新項目不少于5項。實訓室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真實再現職業氛圍,學生人均參加生產實訓不少于2個月。作為食品安全與營養教學實訓基地,能夠滿足考評員培訓、職業技能資格鑒定、高級工培訓的場地設施要求。
建成后的公共營養師、食品安全師、食品檢驗工的培訓基地、技能鑒定基地,將為廣州市乃至華南地區食品行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包括農民工初、中、高級食品檢驗工等相關職業資格培訓;食品企業新員工上崗培訓、在崗人員繼續教育與技術更新、轉崗培訓、再就業培訓。預計每年可為社會培訓不同層次的食品安全師、公共營養師、食品檢驗工、營養配餐員等100余人。
保障條件
本專業將人才培養定位于3個方面:一是定位于食品安全管理;二是定位于營養食品加工;三是定位于職業綜合素質,強調職業素質訓導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融合。由于這種人才培養定位緊扣食品行業技術特色,培養的畢業生成為人才市場的“緊俏品”。近3年新生平均報到率為92%,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平均90%。經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畢業生職業素質高,綜合能力強。
食品專業現有在編專任教師12人,校外兼職教師10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副研究員1人,副高以上教師58.5%;博士2人,碩士6人;先后有9人赴德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培訓,有5人擔任食品檢驗工、公共營養師等工種的高級考評員,“雙師型”教師8人,占教師總人數67%。
校內已初步建成化學基本技能、食品檢測與質量管理、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等多個綜合性實訓室,使用面積500多㎡,擁有設備儀器總價值達200余萬元。能承擔食品檢驗工等中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和培訓工作,9年來食品專業共開展食品檢驗工、營養師等工種培訓20余期,培訓人數600余人。
在專業主干課程中,“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理化分析技術”是院級精品課程,迄今,專業教師已出版“食品分析與檢驗”等多本高職高專教材。這些教材充分體現了本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果,為后續建設專業資源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團隊
職 業
崗 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專業建設規劃
音樂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
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設計迫在眉睫,職校老師怎么做?
高職項目化綜合實訓改革初探
舊瓶出新酒,變革應疫情,常態化課程如何與時俱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阳朔县| 永川市| 南和县| 榆社县| 沛县| 清丰县| 泰安市| 乐安县| 德清县| 土默特右旗| 蓬安县| 洛阳市| 合肥市| 桦甸市| 兴宁市| 南昌市| 北京市| 丹巴县| 峡江县| 宣武区| 许昌县| 海原县| 修文县| 和林格尔县| 沙雅县| 潢川县| 嘉义市| 宜春市| 华宁县| 江都市| 普格县| 克什克腾旗| 金川县| 土默特右旗| 会宁县| 兴国县| 灵山县| 新营市| 海伦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