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分享
這里是8點陽光傾心打造的一檔新欄目,每周一期。
我們將深入全國各大知名家長社群,用心傾聽大咖們的家教分享。這些大咖有資深專家,研究家庭教育幾十年;也有成功家長,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還有學霸牛人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將同步整理分享的精彩要點,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從不同層面幫到家長和孩子們。
1
到底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分享來源:好未來海邊直播
分享內容:
到底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該如何陪,這是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有的家長說應該陪,有的家長說不應該陪。
反對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會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相當于變成了一個監工,而孩子從骨子里是不喜歡監工的,最多表面上屈從他,內心絕對不會聽他的話。所以陪孩子寫作業其實是對孩子自制力的磨損。
贊成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會說,作業事關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事關未來的升學,升學又決定了孩子的事業前途,每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怎么不在意這件事兒呢?
這兩種說法,聽起來都有道理,那么作為一位家長,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陪不陪孩子寫作業只是一個手段,關鍵是搞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目前是1-2年級,正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或者孩子尚未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這個時候我們的核心目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那么從這個目的出發,家長就應該選擇陪孩子寫作業。
第一,幫孩子養成固定時間做作業的習慣。
第二,培養孩子每天復習、預習的學習順序。寫作業之前先進行復習,不僅能夠極大提高寫作業的效率,而且還能夠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
第三,規定寫作業的時間。家長要每天結合作業的內容和孩子一起估算一下作業的時間,一項可以在15分鐘之內完成的作業,給孩子20分鐘時間。
如果孩子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總結原因,是作業量超出預估、試題太難、還是磨蹭浪費了不該浪費的時間。特別提醒家長的是,如果說好孩子寫完作業就可以去玩,就一定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千萬不要在孩子快速完成了學校布置的作業之后,又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如果你真的覺得,孩子需要補充的話,就要提前與孩子溝通,征得他的同意。
第四,整理錯題的習慣。從小就培養孩子,重視錯題的意識,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對孩子初高中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
第五,專注的習慣。幫助孩子排除干擾。比如,孩子書桌上不能留多余的小玩具,只能保留必需的學習用品,避免孩子分散注意力。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正確的學習習慣,這時候,我們的核心目的就變成了培養孩子做我管理的能力。從這個目的出發,家長就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了。家長不再過問細節,只要在他偶爾犯懶的時候,提心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他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跟他一起尋找辦法,這樣就足夠了。
總之,陪孩子寫作業,著重培養的是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陪孩子寫作業,著重培養的是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確孩子所處的階段,才能更好的選擇陪還是不陪。
2
孩子叛逆的病根到底是什么?
分享大咖:周正
(親子課堂專家團成員)
分享內容:
路女士2013年跟丈夫離婚后,帶著兒子小洛單過。一年前,路女士因為父母身體不好,親人又都在山東,所以母子倆從黑龍江搬到山東生活。但只過了半年,因為小洛不適應新的學校,他們又搬回了黑龍江。沒想到,小洛回來之后就變了一個樣,不僅和自己的關系緊張,而且還總在外面打架鬧事,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
媽媽對這個“不聽話”的兒子束手無策,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該不聽話還是不聽話,她很納悶:怎么和親生兒子搞成這么個狀態了?媽媽也不知道怎么辦好,束手無策,打也不是,說也不是。
山東之行,小洛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同學們很少和他交往,內心很失落,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回到老家之后,小洛在他熟悉的環境當中,不僅和媽媽的關系搞得很僵,而且還越來越叛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問題可能就出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對小洛的學習最為看重、要求也比較嚴格,平時寫作業要像對待考試一樣認真。除此以外,其他方面則很少關注、亦無章法:很少帶孩子出去玩兒;給孩子零花錢也很隨意。家里有電腦,同樣沒有使用的規矩,一直處于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狀態。
像小洛一樣的孩子,有這種跟父母無法溝通的極端表現,主要原因是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要什么,他們只知道要求:你的想法我不管,我的想法都是合理的。當孩子的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當他的心理不能接受,或者很難接受的時候,他會把所有對父母的那種反感、壓制感,全部爆發出來,干脆破罐子破摔。
在具體的做法上,可以讓孩子每個周六、周日,每天兩個小時固定時間玩兒電腦。每天做家務,不是強迫做,每天家里的家務:擦桌子、掃地、洗碗、倒垃圾,任選一樣。每周固定半天玩兒,家人要陪著他玩兒,不要說學習。
最后非常重要的是契約化教育。在教育子女方面,心理學界倡導契約化教育,不能語言化教育:看見孩子不對就指出來,這種教育是沒有意義的,會讓孩子很煩、覺得你很嘮叨。簽了契約以后,凡是契約規定的,你也得做到,她也得做到。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孩子沒有逆反期,如果孩子逆反了,就說明父母對他壓力過大,所以才逆反。孩子沒有逆反期,只有青春期。
3
孩子的好性格是怎樣養成的?
分享大咖:楊鳳池
(親子教育專家)
分享內容:
有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有可能在早期的養育當中就養成了固定的反應模式。孩子的好感覺、陽光的心態往往是家長和孩子有效溝通的結果。所以父母要從孩子生命的最早期就開始著手培養他們一些優秀的性格品質。
什么樣的性格才是好性格呢?孩子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有表達自己的能力;能夠適應規則、遵守規則。
培養孩子好性格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中心。讓孩子健康成長,要護住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對于他的學習、對于他的專業職業的興趣這是第一位。我們的愿望應該放在第二位。這叫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讓孩子在肯定中成長。
比如說,這個孩子現在小小年紀就喜歡游戲,那我們就需要他在游戲中學習。如果我們這個孩子對樂器感興趣,我們就可以給他報一個樂器興趣班。孩子想報什么班,我們應該支持。孩子不想報什么班,我們不應該強制他去學習。
跟孩子互動的時候,不僅滿足孩子的愿望,還應該做到拒絕,因為有些要求被滿足,有些要求被拒絕,這是很自然的。
讓孩子在肯定中成長。一個孩子成長當中,正確、足夠的肯定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多么重要。可能一次的肯定,就能把一個特別內向、靦腆的孩子,轉化成了一個積極向上偏向外向的少年。
假期里如何讓孩子保持主動學習的求知欲?
假期馬上又要到了,如何在假期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求知欲,引導孩子主動地快樂學習?而不至于在假期結束后又手忙腳亂呢?
學習的關鍵是要培養自主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能力,父母要做就是要引導激發孩子的主動求知欲。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個人求知的本能,任何孩子都有一顆要把事情整明白的好奇心,我們不要干涉孩子自小存在的探索行為。
父母還要培養發展孩子的自信心,只有擁有自信心,才能獲得更多的學習和成功的機會,我們要引導孩子覺得自己行。孩子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到底如何建立,點擊識別下方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一起來聽一聽教育專家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