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給大家講《雪球投資》,因為這本書很多的內容其實我都寫過相應的文章,所以接下來如果有重復的,我就一帶而過了。
1 首先聊到了市盈率,它的核心作用是設置安全邊際,并且作為買入賣出的依據。正常情況下高市盈率代表貴,低市盈率代表便宜,但周期股除外,市盈率越高證明越是買入的時機,越低反而是賣出的時候,當然周期股也不看PE,而是PB,這個我們說過很多次了,就不解釋了,
關于市盈率有一個應用,用每股收益除以股價,如果大于5%,說明股價還比較合理,比如一個股票每股收益是2元,股價是30元,市盈率是15倍,而每股收益除以股價等于6.66%,這個百分比其實是你的投資收益率,5%是國債的無風險收益率,這個時候一般市盈率也在15倍左右。這就是投資中的常識,一般情況下低于15倍市盈率屬于低估,15倍-25倍是正常,25倍-35倍是高估,50倍就是泡沫。
市盈率和凈利潤增長率一般是對應的,15倍市盈率對應15%的增長,這也是常識。
再說格雷厄姆有個估值工具,我也經常用,每股收益×(8.5+2倍增長率),很多人不懂這個8.5是怎么來的,其實這個意思是八年八倍的市盈率,意思是說你買入一個公司后,隨著凈利潤的增長,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市盈率應該回到8倍,甚至5倍以內才是合理的,在加上5%的無風險收益,就是8.5。
但是這種估值方式相當保守,根本買不到好股票,之所以用這么低的倍數是因為當時的背景是1929年經濟大崩潰之后,有他的時代特殊性。
而且格雷厄姆用靜態市盈率估值還有缺陷,主要是沒有考慮成長性,所以即使是巴菲特也早就不用了,而改用費雪的方法修正了。
還有估值要放棄絕對估值法,也就是說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無法確認一個絕對的數字,而是一個區間,當用區間的概念去估值,而不是用絕對數字估值的時候,投資者的壓力就會小很多,犯錯誤的概率也會下降,35元到40元是買入格力的合理價格區間,那么就不會糾結是38買還是37買,因為從長久來說,其實差這一點價格根本無所謂。
算出公司的合理價格區間后,一定要嚴格遵守,巴菲特其實一直想買沃爾瑪,對其情有獨鐘,但無可奈何一直沒有找到合理的價格,所以從來沒有買入,也許錯過了一個大牛股,但是正是這種死板,紀律讓他少犯錯誤,要知道股市無數的看似十年一遇的投資機會,但真正成為大牛股的極其稀缺,所以只有嚴格遵守在低估值區間買入是避免虧損的最有利保障。
在說道PB估值,他說企業是印鈔機,重要的是印出多少錢而不是印鈔機本身值多少錢,而PB是估計這個印鈔機多少錢的,所以意義不大。但是我認為PB對于周期估值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對于銀行的估值就是要PB。
接下來談投資的原則
第一條是安全邊際,投資比的不是誰賺的快,因為沒有安全邊際意識早晚會換回去,所以不要發生虧損是投資第一天條,但股票價格波動不是虧損,這有很大區別。
第二原則是投資在你看得懂的公司,要把公司看懂要功夫研究,但一般的人都沒有時間,所以不要期望把所有的好公司都研究透,不現實,從3000多家公司中能真正看懂30家就很不錯了,對于一般的業余投資者甚至20家就夠了,其他的股票你可以看都不看,就夠一輩子了。很多的股評家對幾千只股票如數家珍,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但其實除了一些人所共知的消息,對企業背后的生意,商業模式,行業特性,競爭核心邏輯等一無所知,所以根本就是誤人子弟。
長期跟蹤看得懂的公司,研究越深越懂,股價合適的時候你就敢逆向投資。
第三原則,投資買的是公司的業務發展,而不是股票,這有根本區別。
如果是買業務發展,那么只有當公司的業績一貫優秀的時候才值得買入,而不會因為畫餅而買入,他舉例說杭蕭鋼構只是發不了一個公告說簽訂了一個大訂單,而且還是意向階段的,股價就漲了8倍,這就不是為了畫餅買入。
第四原則是每個股票的資金上線是投資總額的20%,這也是為了防止黑天鵝事件出現,再優秀的公司也難免出現黑天鵝,所以不要集中在一只股票上。
第五原則,不要指望既做投資,又做投機,這是不可能的,長期會都做不好,因為二套方法完全不一樣。所以要放棄短期賺錢的相反,放棄投機。
第六原則,不要關注宏觀經濟,大盤走勢,國際問題,社會民生,甚至戰爭等都不要關注,作者說只關注你買的企業,為什么呢?從結果看那些宏觀問題,國際問題談的頭頭是道的人炒股都是虧損的,而只關心企業的基本面是抓住了核心問題,只要基本面好,未來一定好。這對于現在的投資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現在每個股民都無比關心國際形式,造成大盤一直跌,但是從長久看這些問題根本無足輕重,都會過去,而且也不是企業本身問題導致的,所以這是市場提供的極好投資機會。
接下來談買股票,也提了二個原則性的建議:
1 不要把盤子大小和股價高低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投機者會特別關注小盤股和低價股,因為好控制,比如這幾天被罰款18億的高勇案子,操盤的精華制藥就是20億的小盤股。
2 忘記技術分析,只看股價和內在價值的比較
技術分析本質是預測股價,但是這不可能,只會讓你走入歧途。而且遛狗理論說明,無論股價怎么波動,總會回歸價值,所以沒有必要看技術指標。
今天就分析到這里,請多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