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畢竟平時跪鍵盤、跪搓衣板都離不開它。
膝蓋作為人體最大且最復雜的關節,它不僅默默承受了人的體重壓力,還要調動各個結構參與活動,很容易受傷。
當膝關節受傷,它的求救信號就一個字——痛!
而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站立、走路的時間久了,或者只是跑了次步,膝蓋就隱隱發酸甚至作痛……
這是不是代表膝蓋出問題了?
不同的痛法,代表膝蓋不同的問題!
膝蓋痛起來,就是個磨人的小妖精,換著法讓你猜它的心思。哪里痛,怎么個痛法,都有學問:
1.運動負重后痛,是韌帶水腫的信號
如果膝蓋前側下方會出現明顯的壓痛,觸摸檢查的時候,也會感覺到有腫脹、鈍厚的變化。
這種情況說明可能有韌帶水腫,立刻對骨關節進行冰敷,可以讓韌帶水腫快速消退下去。
2.只在早晨痛,是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信號
如果早晨剛醒,膝關節一彎曲就會疼痛,但隨著活動量的增加,疼痛又會漸漸消失。
而這類疼痛,常出現在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初期。
3.稍微彎曲就痛,是髕骨/關節軟骨受損的信號
上下樓梯、爬山、蹲馬步時,如果膝關節的某個固定位置出現刺痛、酸痛或酸軟使不上勁……
這說明,你可能有髕骨或關節軟骨損傷。
尤其是比起上樓梯,下樓梯時的疼痛會更厲害。這種情況下,更可能是髕骨受損。
4.固定位置痛,是半月板受損的信號
運動中發生膝關節扭傷后(甚至一個不經意的小傷),如果仍有膝關節內側或外側某個固定位置疼痛,而且按壓時疼痛更加明顯。
這種情況說明可能有半月板損傷。
5.不能彎曲,是多個結構受損的信號
無論什么情況下,膝關節突然出現交鎖癥狀——即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突然像卡住一樣不能活動,并伴有明顯的疼痛。
這種情況說明,可能有軟骨損傷后的游離體或半月板損傷。
光看沒有把握的話,不妨試試下面這個動作。
「鴨子步」幫你判斷,膝蓋有沒有問題
鴨子步,顧名思義,就是鴨子的步伐。
動作要點很簡單:首先緩慢下蹲到最深,然后像小鴨子一樣左右腿交替蹲著向前行走。
此動圖來源于丁香醫生
如果下蹲過程中感覺膝蓋前方有針刺一樣的疼痛,或者覺得膝蓋很酸脹,說明膝關節的髕骨軟骨可能有損傷。
如果行走過程中膝蓋卡住動不了,或者覺得膝蓋內側或外側明顯疼痛,則說明半月板可能有損傷。
不過要注意,這個方法對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性有一定要求,不建議 50 歲以上的人嘗試。
此外,測之前,要做好防護,或在他人陪同下進行。
測完之后,如果沒什么不適感,那么恭喜,你的膝蓋還是一個好膝蓋!接下來,做好預防就夠了。
但如果膝蓋有問題,是不是得歇著?還能不能運動?
很多人覺得自己膝蓋不好,為了減少膝關節的進一步磨損,就要多歇著。
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大量的權威研究推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要長期進行體育鍛煉,能起到緩解疼痛和保護關節的作用。
只要適當的鍛煉,都能起到改善膝關節疼痛和功能的作用。
膝關節不好,適合做哪些運動?
關于何種運動方式、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最佳,其實并無定論。
1.有氧訓練
一般建議選擇沖擊力小的有氧身體訓練,如步行、騎自行車、劃船和深水跑,聯合下肢力量訓練,基本原則就是量力而行。
2.水中鍛煉
水中鍛煉對膝關節疼痛、功能和僵硬也有一定的臨床效果,特別適合有重度疼痛或身體機能較差的患者。
3.練習太極
推薦練習太極,大約鍛煉12周后,會減輕膝關節疼痛。此外,對于老年人,練習太極還能改善平衡能力并且降低跌倒風險。
膝蓋不好,不適合做哪些運動?
已經出現膝蓋疼痛的人,要避免增加膝關節壓力的運動。
一般不建議進行跑、跳等對關節沖擊較大的運動,以避免進一步損傷關節,特別是對于比較嚴重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進行 跑步、爬山、反復蹲等運動,尤其不要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需要反復持續摩擦、沖擊或擠壓膝關節,這會加重膝關節損傷。
另外,非?;鸬淖o膝動作——靠墻靜蹲練習,其實也不適合所有人。
《美國骨科醫師協會骨科疾病診療教程》中指出靠墻靜蹲可做為膝關節居家功能鍛煉方式之一。
但是靠墻靜蹲技術要點很多,包括:下蹲角度、膝關節有沒有內扣、重心有沒有前移、有沒有增加腰部負荷等等。如果沒有正確練習,可能會加重膝關節疼痛。
這里提醒大家,一項鍛煉動作不可能適合每一個人,所以提倡大家積極嘗試各種適合自己的鍛煉動作。
又想運動又想保護膝蓋怎么做?
遵循“兩小時原則”!
美國骨關節炎協會提出膝關節鍛煉的“兩小時原則”。
就是說,不論做哪一種鍛煉形式,只要練習結束后,持續疼痛超過兩個小時,就說明鍛煉過量,要減少運動量或者運動組數。
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嘗試,探索出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
如果是更加嚴重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可能日常行走都變得很困難,稍微動動,膝關節都會持續疼痛2小時以上,這種情況往往需要去醫院評估是否需要手術了。
總之,膝關節疼痛十分常見,鍛煉對于防治骨性關節炎意義重大。但要牢記鍛煉的基本原則: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貴在堅持。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不要擅自對膝蓋用藥,你的膝蓋,需不需要治療,都要經過醫生全面評估。
你最應該做的事情,是預防膝蓋損傷,戒掉傷膝陋習,時常自檢膝蓋健康狀態,并保持適當的鍛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