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氣干燥,李先生某天下午斷斷續續喝掉了四杯水,沒想到竟然直接把他推進了一場生命危機,甚至可以說與死神擦肩而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在背后作祟的究竟是什么慢性疾病?又該如何避免發生類似的危險情況?
心力衰竭5年死亡率50%,與惡性腫瘤相仿,7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約10%,常常反復發作,再住院率達25%。
案例:
李先生是突發的呼吸困難,去醫院時情況特別危急,表現出胸悶喘憋,不能平臥,有大汗,有恐懼感,聽診器聽肺就像開鍋了一樣,應該是發生了急性肺水腫。李先生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對水的處理能力比較弱,他攝入水的總量超過了對心衰病人的要求,發生了心衰。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李先生的情況是胃之大絡出了問題。胃之大絡是人體里的一個器官,中醫上,胃之大絡的功能就是把身體里面的宗氣輸送到身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宗氣是生命所需之氣,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進行生理活動的時候需要宗氣為它進行推動。從現代醫學來說,中醫所說的胃之大絡,就是解剖所見到的心臟。
心臟的內部結構是一個管腔結構,心臟包括左房左室和右房右室。養生堂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的超聲心動檢查室里,借助儀器發現,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在結構上已經發生了病理性的改變,而且還將繼續發展下去,很可能因為一些生活中的誘因比如感冒、喝水太多、勞累、情緒激動等等導致急性發作,危及生命。
發生心衰以后要及時到醫院,最主要的搶救措施就是迅速給病人輸液,靜脈用一些利尿劑,通過藥物的作用,讓病人把喝進去的過多的水排出去,減輕了心臟的負擔,肺的負擔就會減輕,胸悶喘憋的癥狀也會減輕。
乏力通常告訴你一個信號,可能身體出現問題了,是不是心臟不能供應下肢血液導致的乏力,需要去醫院診斷。
運動的時候需要心臟加倍工作的,如果心臟不能加倍工作,就會出現胸悶。當你發現上樓不那么利索的時候,及時去醫院看病。
晚上的時候會覺得憋,喘,要坐起來待上半小時一小時才舒服,這叫夜間呼吸困難,要及時去醫院,很可能發生了心力衰竭。
咳嗽是很容易被混淆的心衰癥狀,有類似的癥狀需要關注,一些咳嗽的人是心衰的高危人群。
心衰的病人很多都是先有心臟的重構,正常的人的心臟是一個橢圓形,由于心肌壞死以后,靠好的心肌在收縮,心臟就會逐漸變大,變成像一個球樣的,叫氣球樣變。當它大的不是太嚴重的時候,用手壓是可以壓下去的,收縮的時候血液可以壓出去,當氣球越來越大的時候,里面的壓力會越來越高,張力也越來越大,手會壓不動,心臟收縮的時候只有一小部分的血液排出去,導致病人出現低血壓,無法把血液輸送到大腦或四肢末梢,出現頭暈,乏力,進一步加重會導致肺里開始瘀血,出現喘憋,不能平臥,對水的耐受減少。
心力衰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心肌的收舒出現了問題。中國先民用陰陽五行對人體進行分類,金對應人體的肺和大腸,火對應人體的心和小腸,木所代表的是肝和膽,水代表的是膀胱和腎,土代表的是脾胃;人體的骨頭筋肉和五行也有相對應的關系,皮膚對應肺即為金,骨對應腎即為水,筋對應肝膽即為木,脈對應心即為火,肉對應脾胃即為土。
中醫里經常用于治療心衰的方法主要是從心的角度進行調治,手法主要調的是心的陰陽氣血,用一些活血利水的藥。專家告訴我們,他是從脾胃的角度上進行調治。脾胃主土,土出現問題需要從脾胃進行調治。
案例:
王叔叔是典型的心衰病人,2012年發作了心梗,然后轉成心衰,以西醫來說只能活3、4年,經過中醫的治療,現在的生活幾乎完全不受到心衰的影響了。
王先生的脈是典型的病脾脈,脾虛,水濕太盛,張主任給王先生開的藥也是從脾胃上進行調治的,王先生沒有覺得自己體力減退,而且活動量和活動距離比以前都稍微多一些。治療是在西醫標準化治療的基礎上加上調理脾胃為主的中藥。
【小知識】中醫對于脈的認識也是從五行歸類的,每一個臟都有一個死脈,死脈的意思就是很難治。
白術:補脾
熟地:補脾
炙甘草:入脾土,補脾胃,益氣
人參:甘溫益氣,助白術和熟地黃入脾土,助氣
生黃芪:甘溫益氣
茯苓:通陽利水
澤蘭:通陽利水
桂枝:通陽利水
澤瀉:通陽利水
甘松:醒脾
白術主風寒濕痹,死肌(死肌是指失去正常功能的肌肉),熟地兼補黃庭,其功專于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直入腎臟,填補真陰,兼培黃庭后土,土厚載物,諸臟皆受其蔭。這兩味藥是最主要的藥。
【專家提示】心衰是一個很復雜的疾病,不可能一張方子能夠覆蓋那么多人群,這是一個基礎方,您可請當地中醫院醫生根據您自己的脈象調整配比使用。
【高危人群】凡是患上能夠損傷心臟肌肉的疾病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
在西醫規范治療的前提下,中醫藥的參與為這種疾病的患者帶來了更多福音。
專家出診信息
張久亮
中日友好醫院心功能不全中西醫聯合門診
周二上午
范書英
中日友好醫院心功能不全中西醫聯合門診
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