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文章由橘杏緣學院專業審稿老師審核
養生重點
2023.01
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寒為冬季的主氣,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因此,本月養生關鍵是“養腎防寒”。
起居調養:早睡晚起,晨練不宜過早,多散步、慢跑,同時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推薦:桂圓茶
綠茶1克,桂圓肉20克,將桂圓肉和茶葉一起放在杯內,開水沖泡,加蓋泡10分鐘即可。此茶有養血補虛的功效,對于貧血及精神欠佳、睡眠不足的情況能有所改善。
養生重點
2023.02
二月進入早春,氣候由寒轉暖,冷熱變化較大。此時若過早脫去冬裝,身體難以適應,因此要適當“春捂”,捂住身體的熱氣,保證陽氣順利升發。
起居調養:立春后,開始晝長夜短,可以適當“晚睡早起”,晚睡不要晚于11點。白天多做伸展運動,如廣播體操、八段錦等。
飲食推薦:《黃帝內經》中提出“春夏養陽”的原則,在飲食方面,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韭。
韭菜粥:米100克、韭菜500克、清水適量。先將粳米倒入鍋內,加清水煮沸,再加入切碎的韭菜,同煮成粥食用,有助陽暖下之效。
養生重點
2023.03
三月屬肝氣當令,宜疏肝養肝。如果保養不當,違背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繼而影響后續的夏長之氣,甚至引發病變。
起居調養: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適時添減衣被。多做戶外運動,如登山、健步走、騎行等。
飲食推薦:飲食上宜“增甘少酸”,多食甜,如大棗、山藥、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忌食或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
養生重點
2023.04
四月進入暮春,天氣變化多端,但晝夜溫差大,此時養生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另外,此季節還是傳染病高發季,對于傳染病要加以預防。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依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多進行戶外活動,如踏青、郊游等。注意預防急性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疾病。
飲食推薦:海帶銀耳羹
海帶50克,銀耳20克,將海帶切碎,銀耳泡發后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后煨成稠羹,可加入冰糖,本品能疏肝、補脾腎。
保健妙招:內關外關,平衡陰陽
養生重點
2023.05
中醫理論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春夏之交心陽旺盛,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機體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因此,五月養生,重在養心。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適度運動,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避免大汗淋漓。同時注意調暢情志,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飲食推薦:二紅茶
取干山楂片15克、去核大棗5枚,把這兩樣東西泡水喝,可以養心氣、補心血、化血瘀。
養心妙招:靜心盤坐
養生重點
2023.06
六月入夏,氣溫顯著升高,暑氣漸盛,人們易感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因此被俗稱為“苦夏”。這個時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增強體質。
起居調養:晚睡早起,午睡補眠。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運動,如慢跑、體操、游泳等。
飲食宜忌:中醫講究“夏日吃苦,勝似進補”,本月宜食苦瓜、苦菜、蓮子心、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忌辛辣油膩之物。
養生重點
2023.07
七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月份,人容易慵懶乏力,常常是“無病三分虛”。這個時節,勞作后、運動后,暑氣、濕氣、寒氣特別容易趁虛而入,因此,要注意勞逸結合,防中暑。
起居調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并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
飲食推薦:薏米仁扁豆粥
薏米仁50克,炒扁豆50克,粳米100克,有健脾益胃、消暑止渴之效。
養生重點
2023.08
八月天氣依舊炎熱,但因為已經入秋,秋燥開始肆虐,易損害人體的津液,此時,養生應以清熱潤肺為主。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注意防暑,也要預防空調病。不宜吃大量的涼食冷飲以免損傷脾胃。可適度運動,但應避免過度出汗。
飲食宜忌:適當多吃白色食物,白色食物入肺,可增強肺腑之氣,如蓮藕、蓮子、山藥、百合等。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養肺妙招:腹式呼吸
養生重點
2023.09
九月正值秋高,燥為秋季的主氣,秋燥秋涼極易傷肺,易出現咳嗽、感冒等癥狀,因此,本月養生重在防秋燥,另外,入秋后心情易低落,要注意寬心解郁。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注意早晚添加衣被,夜晚莫要貪涼。運動上宜動靜結合,可選擇打坐、慢跑、太極拳、球類運動等。
飲食推薦:梨子粥
梨2個,粳米100克,將梨洗凈,切碎,和水煮粥,有清肺潤燥之效,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養生重點
2023.10
秋冬養陰,主收藏。十月進入秋末,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故應以養陰為主。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氣溫稍有下降時,不要過早穿上棉衣,適當“秋凍”,給機體一個應對寒冷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注意控制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
飲食宜忌:可適當進補,宜平補,可多食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蘿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泥鰍等。忌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物,以免損傷人體陰精。
生津妙招:按揉廉泉穴
養生重點
2023.11
立冬過后,天氣漸冷。寒冷的天氣會影響心腦血管,造成血壓波動等。因此,十一月養生重在保護陽氣,身體各部位不要外露。
起居調養:早睡晚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
飲食推薦:姜糖飲
姜末3克,紅糖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祛風寒。
養生重點
2023.12
古語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十二月進入了冬令最佳的進補時節,要注意適度進補,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體質好的人進補要“平補”。
起居調養:早睡晚起,睡好子午覺,注意防寒保暖。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可選擇廣播體操、太極拳、八段錦等。
飲食宜忌:可適度食用牛肉、羊肉、烏雞、海參等來滋養臟腑。不宜食用性寒食物,如金銀花、螃蟹等大涼之物。
強身妙招:叩齒
溫馨提示:相關病癥需要進行辯證調理,用藥需遵醫囑,切勿盲目施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