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講述:八旬老人雨夜無家可歸
據附近村民講述,
天氣陰冷,村民們實在是不忍心看著老人在外面淋雨,便請來了附近的派出所民警,協助調解。最后,郝老太在氣憤的村民幫助下砸開門鎖,才進了家門。
“他們這家人太不像話了,老太太都八十多了,又剛出院,我們這些人都看著心疼,他們竟然鎖門暴不讓老人進家。”村民紛紛說。
還有村民稱,“后來還起了糾紛,要不是人們攔著,老太太可能就被打傷了,幸虧派出所民警早已經趕來。”村民七嘴八舌地說。
村委會:老人有4名兒女,贍養問題曾鬧上法庭
記者首先向村主任了解情況,該村主任表示不清楚情況,并告訴記者此事一直由村委會的調解員負責處理。
隨后,記者經多方聯系找到了村委會調解員孫國平。孫國平調解員告訴記者,
家庭糾紛殃及老人 老無所養
隨后,記者聯系到老人的兩個女兒,談及此事,兩人泣不成聲。據兩位女兒講,這件家務事的起因由來已久。主要是因為老人有兩處宅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分家的時候,村南的宅地分給了大兒子,大兒子在此處蓋了三間房;老宅共有五間房,其中三間分給了小兒子用于結婚,另外兩間歸郝老太所有。
分家后,郝老太就一直和小兒子住在一起,一晃20年過去。直到2009年2月,小兒子要翻修房子,便勸說老人去大兒子家住,并承諾房子翻修完畢會再把她接回來??墒?,房子在2009年七八月份完工,小兒子一家也在年底入住,但就是遲遲不把老人接回家。郝老太一直認為小兒子那里才是自己的家,心里也一直惦記著想回去。村委會調解員出面調解過很多次,小兒子都拒絕把老人接回家。
于是,今年春,郝老太以小兒子不盡贍養義務為由,一紙訴狀將小兒子王文清告上法庭。開發區法院依法審理后作出判決:兩個兒子一人贍養半年,并每人一個月給老人支付200元的贍養費。郝老太的大兒子服從了判決,小兒子卻不服判決,向中院上訴。郝老太的女兒說:“他說老人已經在他家住了20年了,應該在其他三個子女家住滿20年再去他家。”關于家庭糾紛的這些瑣碎細節,記者與在場的老人的小兒媳核實,小兒媳稱一概不清楚。
在記者面前 老人沉默無語
最后,記者跟隨大兒子王敏子來到王文清家,看望臥病在床的郝老太。郝老太住的小屋離門不遠,大概有十幾平米。屋內陳設十分簡陋,唯一的家具是一個舊桌子一條舊長凳和老人睡覺的床。小屋里,床上兩位老大娘滿面愁容,眼掛淚痕。詢問得知,其中一名便是郝老太,較年輕者為郝老太在此居住時的老鄰居,得知其已經回家,特來看望。
得知記者來意,老人的小兒媳屢次打斷記者的提問,并對記者關于“20日阻止郝老太回家”的提問一概稱不知情。
隨后,周圍鄰居聞訊而來,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被老人的小兒媳一一反駁。小小的屋子里面頓時炸開了鍋。喧鬧中,記者在郝老太耳邊小聲詢問,她之前跟隨小兒子住了二十多年,他們對老太是否孝順,老太緩緩扭過頭,沉默不語。
記者臨走時,郝老太的小兒媳讓在外發貨的丈夫跟記者通了電話,據老人的小兒子王文清說,他與三個哥哥姐姐已經達成和解,日后與大哥輪流贍養老人,每家一個星期。這一說法,老大王敏子予以否認,并稱這一和解內容并不合理,應嚴格按照法院的判決贍養老人。
郝老太的小兒媳一直追到村口,向記者講述其“委屈”,稱其他幾名子女這么“折騰”,是為了前段時間征用耕地的補償款,為此他們還起過沖突,她的丈夫被打受傷。而她對將老人拒之門外的事情,仍堅持稱不知情。
到記者發稿時,郝老太的女兒告訴記者稱,郝老太其余幾名兒女確因征地補償款問題與小兒子起過沖突,但這只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與贍養老人的問題無關。記者杜曉靜實習生李沐斌
(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