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方劑學 19講 銀翹散(二)、桑菊飲、麻杏石甘湯
方劑學 19講  銀翹散(二)、桑菊飲、麻杏石甘湯
銀翹散
上節課討論了銀翹散的主證分析,功效歸納和方義分析。從用藥分析來看,銀翹散的配伍上有兩個明顯特點。
它是辛涼解表方,中間配伍少量的辛而微溫之品,指的荊芥、淡豆豉,體現一種去性取用的方法。這是配伍中的一種技巧。在后面將要學到的一些方劑里,還有很多去性取用這種方法。用去性取用方法來增強君藥的辛涼發散作用。
整個方是以辛涼透表為主的,但是配了清熱解毒的藥物,辛涼透表與清熱解毒相配伍,體現了整個方清疏兼顧,以疏為主。疏是疏表,解表。清是清里,包括清熱解毒,是表里兼顧的,照顧了溫熱病邪發病急,傳變快,容易蘊結成毒的特點。但是全方要注意,還是以疏為主,以辛涼解表為主。
應用
辨證要點
初起發熱重,惡寒輕。
從開始感受風熱病邪,或風溫初起,可以有微惡寒,但以發熱為主。初起發熱重,惡寒輕,后面可以但熱不惡寒,是動態的。
咽痛、口渴
重要的兼證是咽痛,常見的。口渴是根據溫熱病邪入里,反映的明顯程度不同。
脈浮數
這是使用的辨證的要點。使用的基本依據。
使用注意
風寒和濕溫病,夾濕的不適合使用。
服用方法
不宜久煎。《溫病條辨》銀翹散的煎服法要求〝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肺要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也〞。這段話的意思,前面的好理解,即取服,不能過煮,肺要取輕清,非輕不舉!做為衛分,上焦為主的,是〝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過煮味厚入中焦是什么意思?入中焦指的是氣分。味厚相對辛涼來講,就是里面往往以苦寒為主。辛涼的成份,芳香辟穢成分,過煮則揮發了,味厚就是剩下來的、苦寒類的,清氣分的,清里的為主了。所以銀翹散的煎服法要求是必須重點掌握的。它是保證療效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當然做為劑型選擇也應該注意,這個方本身用的是煮散劑。為杵散以后要煎服,煎一下,時間很短。原來說沸三五沸,開三五開,形容很短,香氣大出,即取服,當然你做成丸劑以后會影響療效。丸者緩也。尤其是證情較重,那更應該做湯劑,湯者蕩也,因為它主散劑帶有湯劑特點,藥力布散快,發揮作用,吸收快。
隨證加減
傷津
加天花粉
熱毒重
加馬勃、玄參
熱傷血絡
去荊、豉,加白茅根、側柏、梔子
肺氣上逆
加杏仁
兼夾穢濁
加藿香、郁金
隨證加減就是圍繞著溫熱病邪侵犯人體,有可能產生的一些方面,我們說溫熱病邪發病急,傳變快,傷津快,兼夾穢濁,容易蘊結成毒,以及既傷及到肺衛又傷及到肺系,所以這幾個方面是常用的加減方法參考。
傷津都加天花粉,《溫病條辨》傷津很多地方也喜歡加天花粉;熱毒重加馬勃、玄參,不僅清熱解毒,還能利咽喉,因為銀翹散證體現出來的熱毒,咽喉是很重要的,是常見的;熱傷血絡是說發病急,傳變快,很快影響到出血,傷血絡是指傷血的淺層,所以叫血絡,這時候有一定的出血現象,要加白茅根、側柏葉,或者炒梔子類,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當然這時候里熱重了,辛而微溫的發散來說,荊芥、淡豆豉減少了,當然這時候一般來講也不惡寒了,所以入里程度多,深入血分,荊芥、淡豆豉不宜使用。這也說明一個動態的,荊芥、淡豆豉是不是減量,甚至于不用,要看它入里的狀況,用它往往都是口不渴,還有微惡風寒明顯的時候使用。要充分反映出一種動態性使用。當然要用像過去銀翹解毒丸這一類呢,肯定效果就差了,就沒有辦法針對性的來加減使用。藥物針對不同階段了。
如果肺系病變,引起咳嗽可以加杏仁,杏仁苦平,平性的,用來降肺氣止咳。
兼夾穢濁,有穢濁容易蒙蔽心竅,穢濁本身首先體現兼濕,用藿香,有芳香化濕作用,郁金芳香能化濕,還能開竅,保護心神。郁金也能使寒涼藥涼而不郁,這都是常用的加味方法。
桑菊飲 (《溫病條辨》)
主治證候的病機分析
風熱犯肺輕證
表熱輕證
邪傷肺絡
風熱輕證
身熱不甚,脈浮數
邪傷肺絡
咳嗽
邪熱傷津
口微渴
辛涼解表代表方,一般都是以銀翹散和桑菊飲兩個做為代表治法的兩個方面。銀翹散是肺衛病變為主的。發熱重,邪正相爭于體表為主。桑菊飲是一種風熱犯肺的輕證。從程度上,(1)風熱犯肺的輕證。(2)直接傷損到肺。風熱犯肺,那是肺系病變,所以肺衛證癥狀不突出,因為病邪比較輕,但是影響到肺系(呼吸道)。所以總的病機歸納是風熱犯肺,銀翹散是風熱犯衛,提法上是有區別的。風熱犯肺但是輕證。
病機分開包括兩部分:(1)表熱輕證,是比較輕的。因為邪較輕淺,但做為口鼻而入,傷及肺絡,絡也是輕淺的意思,風熱犯肺輕證,傷肺絡。
主治圍繞這幾個方面展開,風熱侵襲較輕,體表邪正斗爭不重,加上風熱本身輕,發熱不重,身熱不甚。脈還是歸于浮數的,因為性質畢竟是風熱。由于側重反映在邪傷肺絡,所以肺氣不宣的咳嗽是主癥。《溫病條辨》里講桑菊飲的主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咳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但咳,說的當然是絕對的,他把咳當作一個主證,身不甚熱,發熱較輕,也就是惡寒或者本身比較輕淺,有風熱特點,所以惡寒更不明顯,微微有點發熱,以咳嗽為主證,肺氣不宣,有個程度不同的口渴,所以一般熱邪不重,口微渴,甚至于做初期可以不渴,因為溫熱病邪較輕,就算有些入里,也傷津程度不重,脈一般還是浮數,所以從這個主治證候的病機分析來看,
病邪─風熱,風溫初起,這是輕證,所以表證不重。
侵犯部位─肺絡為主。就是肺系,呼吸道。(所以出現了肺氣不宣,咳嗽為主,發熱不重。)
這是病機和主治方面,銀翹散和桑菊飲的區別。這一對是外感風熱常見的兩個趨向。一對辛涼平劑,辛涼輕劑,指的是辛涼程度,指它針對的溫熱病邪的程度。常做為兩個代表。
方義分析
桑葉、菊花
杏仁、桔梗
連翹、薄荷、蘆根
使
甘草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前面講配伍技巧時提到過,桑葉、菊花雖然教材都說歸肺經,實際都是肝肺兩經。幾版教材沒有提到使用它以后為什么肝肺兼顧?當然這類部分的一些看法呢,不適宜做為一般規律寫進去,教材有個延續性的考慮的,在這里比如我們有一些體會,講給大家了解,有些不了解的,有些教材寫,別人不會講,那也不好辦。但桑葉、菊花既歸肺經又歸肝經,既能清肺肅肺,又能清肝平肝。這也就是說,需要平肝的方里,今后講到羚角鉤藤湯,肝經熱盛動風,就要清熱涼肝,熄風。包括清肝平肝,所以也配桑葉、菊花為輔助藥。這個方是風熱犯肺,引起的肺氣上逆咳喘,我們要清肺,肅降肺氣,清肺肅肺。前面講到肝肺是氣機升降之外輪,相反相成,相輔相成的。既在升降上有分工,同時相互制約保持正常的肅降或升發。所以這兩個用在這里,既能清肺肅肺,又能清肝平肝。這里清肝平肝能夠幫助肺氣正常肅降。
風熱以后病人都會有頭痛目赤,有肝經風熱,或者肝的升發太過的特點。肝升發太過,肺氣降不下來,選擇清肺肅肺藥的時候,正好這兩個藥偏偏又有清肝平肝,一舉兩得多好。這樣使肝升發不至于太過,肺氣更容易降下來。所以方里的考慮是很恰當的。這個是配伍技巧了。
臣藥,杏仁、桔梗是常用的一宣一降,宣降肺氣、止咳的常用組合。這在桑菊飲里反映很突出。桑菊飲理基本的配伍組合技巧,這兩組是體會理解的重點。因為很多方哩,這些基本配伍組合理解了,將來在臨床上組織新方,加減化裁等等使用的時候,可以減少隨意性,提高療效。
佐藥,三味藥,連翹、薄荷、蘆根,這里連翹量和銀翹散里連翹量相比,小多了。少量連翹考慮什么?溫熱病邪容易入里,蘊結成毒,盡管主治里還沒出現熱毒證,但是要考慮先安未受邪之地,少量的。薄荷也能清熱解毒,同時能夠清利頭目,配合桑葉、菊花能清利頭目,增加透表作用。因為整個方辛涼透表作用力量不大,是風熱輕證。用蘆根生津止渴,清熱生津,它微渴,防止發病急,傳變快,傷津快,而從桑菊飲來講,它的繼續發展入里也可以形成大熱,所以加味方法里也可以加石膏、知母,由衛分進氣分,氣氛熱甚高,所以用蘆根本身可以清熱生津,這三味都是佐藥。
用甘草作使藥,調和藥性。它相應的比如和桔梗相配,輕利咽喉,這個作用還是存在,但這個方里充分體現了一種辛涼透表,宣散作用比較平和,宣降肺氣力量較大,針對咳嗽的。因為桑葉、菊花也能清肝平肝,杏仁、桔梗宣降肺氣,是治療肺氣不宣咳嗽,風熱引起的咳嗽,這是主證。
銀翹散與桑菊飲比較
兩方皆為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桔梗、連翹、薄荷、蘆根、甘草五藥相同。其不同之處是:銀翹散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平劑」;桑菊飲肅肺止咳之力大,為「辛涼輕劑」。
桑菊飲中桑葉、菊花是銀翹散里沒有的。再加杏仁。其它五味銀翹散里都有。銀翹散解表透表清熱之力強,有荊芥,淡豆豉去性取用,增強發散。同時它的清里作用,清熱解毒作用相對較大,所以把它稱為辛涼平劑。桑菊飲解表清里之力比較小,但肅肺止咳之力強,肅降肺氣,稱為辛涼輕劑。輕和平是針對它的辛涼的特點來的,辛涼這個屬性大小來分的,也就是解表清熱力量,辛涼解表或者清熱解毒,清里這個力量,所以叫它辛涼平劑或辛涼輕劑。
配伍特點
用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熱以清頭目。
桑葉、菊花、薄荷這些都是花葉類,輕清宣散。治療風熱輕證。治頭目不利,咳嗽。
用苦辛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
苦辛宣降,桑葉、菊花之意辛散,桔梗苦平,同時桔梗開宣辛苦平,有這個特點。杏仁苦降,也是苦平的。
上清頭目,又止咳嗽。這個是藥味整個比較,花葉類輕清宣散,同用止咳方面來宣降肺氣,這是它的主要用藥配伍方面的特點。
這個方的疑點,辛涼解表藥很多,為什么選桑葉、菊花?剛才我們討論過了,今后在講治風劑的羚角鉤藤湯,平熄內風的,以后,可能會體會更多一些。
運用的辨證要點
咳嗽、發熱不甚、微渴、脈浮數
使用注意
1.                   肺熱甚者當加味配伍,以免病重藥輕
2.                  風寒咳嗽,不宜使用
3.               不宜久煎
臨床幫助最大方面就是說熱重多少,肺熱重的,要加味。肺熱重,里熱為主,外兼點表。熱盛陽明,加知母,石膏。這是常用的一個配伍方法。不宜久煎,也是輕清宣透為主,不宜久煎。
在這里說到風寒咳嗽不宜使用,我們前面講到的銀翹散,現在講的桑菊飲這一類,辛涼透表藥里,在我們新藥研究產生當中,占的比例很大。辛涼加苦寒成分。特別在新藥研究早期來說,為這類方出處明顯,臨床反應來說相對少一點,因為辛涼、辛溫辨證不清的時候,用了這個,它辛散能夠祛點邪,但是容易造成解表不徹,所以辨證就是使用注意里,一定要辨清風寒,不適宜使用。風寒使用了,可能散一點表,不會徹底,反而這個寒涼閉郁肺氣,肺氣更加不宣。咳嗽長期不愈,再帶來一個后果呢,容易損傷表氣。肌表衛陽之氣,更加使將來反復感冒。
隨證加減
氣分熱盛:加石膏、知母
咳嗽較頻:加黃芩 (往往因為肺熱)
咳痰黃稠:加瓜蔞、黃芩、桑白皮、貝母
絡傷咳血:加白茅根、茜草、丹皮
傷津渴甚:加天花粉
熱毒咽痛:加玄參、板藍根
前面提過,氣分熱盛是指的發熱證明顯,加石膏、知母,由肺熱造成咳嗽頻繁呢,并不一定表現在發熱高上面,往往反映在苔黃上面,熱了有心煩這些,加黃芩清肺熱;兩個的清泄肺熱還有些不同,黃芩清泄肺熱往往郁熱較多,石膏、知母呢,經熱散漫的熱較多,選藥有時候也有針對性。
剛才談到桑菊飲主治里面沒有說到痰多,因為是以肺氣不宣為主的。熱邪煎灼津液凝聚為痰,這種熱痰還并不明顯,因為是表證階段,如果咳痰黃稠,說明肺熱灼津形成了熱痰,要加瓜蔞、黃芩、桑白皮、貝母類,清化熱痰;桑菊飲證熱傷肺絡進一步傷血絡,出血,可以加涼血止血藥物,結合涼血止血,也是常用的加減的一些方面;如果口微渴變成口渴嚴重了,那說明入里傷津重了,加天花粉;熱毒咽痛這種證,銀翹散證里多,如桑菊飲證,風熱較重了,蘊結成毒出現了,當然可以加玄參、板藍根這一類,清熱解毒利咽喉。
3.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
有時候簡稱麻杏石甘湯。
病機分析
外感風寒,邪熱壅肺證。
從病機來看,它治療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目前古今運用上有一定的差別,總體全面看是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現在使用,邪熱壅肺是主要的。所以主證為肺熱咳喘。原來這個方出在《傷寒論》,是用于外傷寒邪,由表入里,由太陽到陽明,由表入里過程當中邪正斗爭化熱,就造成了傷寒由表入里,由太陽到陽明,郁而化熱,導致邪熱壅肺。
溫病也用麻杏石甘湯,溫病的原因,溫熱病邪侵犯,它由衛分到氣分也是由表入里,也可以郁而化熱,形成邪熱壅肺,但這時候表邪未盡,就是說在這樣一個階段,邪熱壅肺已經形成了,但是病邪沒有完全入里,表邪,表證的尾巴還有,所以叫未盡。應該說不重。但運用這個方要針對表邪,有沒有,有多少,還是要靈活運用的。
麻杏石甘湯雖然出在《傷寒論》,但實際上傷寒學派,溫病學派都使用。不管是寒邪,還是溫邪侵犯人體,最后由表入里,殊途同歸,都可以導致邪熱壅肺。當然起源的寒邪也好,溫邪也好,它們程度和后來的病情影響,變化速度,可以有一定的區別。但從這種基本病機的形成,都是殊途同歸的,由表入里的,郁而化熱,造成以內熱為主了。兼有表證。
整方的用藥呢,因為表里同治,所以辛散、寒涼清里相結合,辛和涼,辛涼透表,意義是麻黃是辛散,石膏是寒涼,相結合辛涼,同時完整病機是表里同病,還是外寒內熱,盡管以內熱為主,所以還是辛和涼的結合。所以把它歸在辛涼解表劑里面。這種分類方法,不同的教材、參考書也不一樣,有些按五臟分類,比如成都中醫藥大學八十年代使用的自編教材,中醫治法與方劑里,就清肺熱,清里為主,病機就是邪熱壅肺。這是強調了肺熱方面。二版以后的教材,基本上放在辛涼解表里。但是要明白有表證沒表證,都能用。不是說一定要有傷寒由表入里,由表這個過程。溫熱病邪由衛分到氣分的過程。都是表里同病,這個運用當中不一定。但是從這個證的形成,這兩種可能最后都是郁而化熱,形成邪熱壅肺了。
表邪未盡
邪熱壅肺
脈浮數
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口渴
動態癥狀
有汗或無汗,苔薄白或黃
所以最后內熱形成了,表邪未盡,是這樣一個特點。表邪未盡,可以看得出浮脈,總體上以里熱為主,所以脈數。所以脈浮數。邪熱壅肺是這個方證的主要臨床表現,身熱不解,發熱明顯,甚至于有的發熱較重。咳逆氣急咳喘,咳喘嚴重的甚則鼻煽,鼻翼煽動,熱邪傷津產生口渴,所以表里同病,突出在里熱和肺熱。當然可以有表邪未盡,里呢邪熱肺壅形成,這里有個動態癥狀,反應出由表入里不同的階段一些標志。有汗階段是入里了,無汗表還明顯,或者是表寒很顯著。有汗呢,汗越多就入里程度越重。熱邪迫津外泄了。苔薄白或黃苔,有反映了邪在表的程度,和入里的程度。做為一種動態癥狀。
功用
辛涼疏表,清肺平喘。
這個方是以此清肺平喘為主的。辛涼疏表是指的表證還比較明顯的階段,這個方有一點,很多學生臨床看到的和教材上講的,表邪未盡邪熱壅肺,臨床看到用這方,大多數是表證很不明顯,肺熱很高了,不考慮表證。所以這個一定要了解實際運用當中,辛涼疏表當中,解表方面占的成份、重視程度越來越少。主要是清肺平喘是它特點。
方義分析
麻杏石甘四個藥,簡單很簡單,主要是掌握它相互之間的組合關系。反映出了對后世很有指導意愿的基本組合。很多基本組合、基本配伍技巧。君藥,不同教材提法不同,五版教材麻黃為君,六版教材麻黃和石膏聯合為君。我認為麻黃和石膏聯合為君比較恰當。因為六版時候解表劑也是我在起草,考慮到如果以麻黃為君,清肺平喘為主,石膏是很重要的,用量也最大。所以多用于肺熱咳喘為主證,所以這兩個聯合,麻黃之辛,石膏之寒,體現既合作,辛涼,有表邪可以透表,又可以清肺熱,宣肺氣。所以麻黃在這里疏散表邪有散的力量,同時宣肺平喘,石膏清熱生津,解肌透邪,透熱。石膏有散熱、透熱作用。同時清肺熱,有能生津。生津是跟甘草相配了。杏仁,是降逆肺氣,平喘咳的。這是多次碰到的。甘草既能益氣和中,保護胃氣,不受大劑量的石膏影響。避免石膏寒涼傷胃。有能調和寒熱,調和宣降,說它調和于寒溫宣降之中了,調和諸藥。這是分別討論它們一個關系了。
配伍組合分析
麻黃石膏:相輔相成,相制相成(用量 1:2)
麻黃杏仁:宣降肺氣
石膏杏仁:清肅肺氣
石膏甘草:甘寒生津
方里雖然四個藥,基礎配伍的關系很多,首先石膏麻黃相配,既有相輔相成,又有相制相成。原方石膏麻黃用量比例是二比一。相輔相成指的是分工,一個宣肺散表,一個清熱(就是解肌透熱),而麻黃又能宣肺,有表邪那透表,這是相輔相成。相制相成,麻黃得到石膏使全方不至于過分溫散,不會散之太過了。得到石膏也可以不會助熱,石膏得到麻黃不會過份涼遏,涼遏氣機,這是相制相成。這種配伍在前面大青龍湯已經出現麻黃二石膏的配伍。這里麻黃一石膏二,所以清宣當中以清為主。大青龍湯里又有清宣,又有散表,但是以散表實,治療風寒表實為主。
麻黃杏仁相配,很多方里遇到了,基礎方代表是三拗湯,這里也包括麻、甘、杏。一宣一降也反映一個基本組合。
石膏杏仁相配,何時常用它呢?肺熱的咳喘當中,一清一肅,一清一降,清肅肺氣,熱證的咳喘,肺熱咳喘常用了。
石膏甘草相配,甘寒生津,所以后來對石膏的功用,認為也能夠清熱生津。石膏是一個礦物藥,弄得出什么津液來呢?實際上是一種間接生津。人體津液的生化是在胃,飲入于胃嘛,胃為水榖之海,胃中,肺胃有熱,傷津很快,石膏清胃熱,可以保護津液,保護胃化生津液的功能。所以這是一種間接生津。歷來就把這個作用,從臨床反映出來的結果,歸納到石膏上。說它既能清熱,又能生津。這是怎么理解石膏生津。石膏甘草同用,能夠既養胃氣,又能幫助胃恢復功能化生津液。這個都是后世常用的一種基本組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汗用大劑麻黃取效之驗談
醫圣張仲景的這個配方,僅僅四味藥,卻是發熱、咳喘的經典良方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方劑歌訣詳解——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
醫家圣藥麻黃,臨證常用藥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库车县| 新绛县| 达州市| 定日县| 嘉荫县| 聂荣县| 科技| 龙里县| 土默特右旗| 宁陵县| 华阴市| 黑水县| 湖口县| 资讯 | 旬阳县| 德阳市| 大渡口区| 垣曲县| 梁平县| 即墨市| 罗山县| 白河县| 仙游县| 齐齐哈尔市| 炉霍县| 通渭县| 彭阳县| 洮南市| 肃宁县| 海兴县| 涪陵区| 大洼县| 扎赉特旗| 鄂托克前旗| 喜德县| 成都市| 天津市| 平果县| 廉江市|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