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篇

第77講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篇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涉及內容也很多,特別介紹新產婦人三病,以及產后出現的腹痛。婦科三篇都涉及腹痛,這部分內容需要重點掌握。《妊娠病》篇講了三個腹痛,①附子湯證的陽虛寒盛腹痛,附子湯僅有方名,②胞阻,妊娠腹痛下血,用膠艾湯,③肝脾失調的當歸芍藥散證

產后病,包括新產婦人三病,產后腹痛,產后中風,下利產后虛煩嘔逆證,在組方、治法方藥的配伍上很有特色,值得重視。治法上,既強調針對產后亡血傷津、氣血虧虛的特點以補其不足,又要根據臨床證候具體分析,因證制宜。示人治療產后病,既不可拘泥于產后,又必須照顧到產后。為后世研究產后病的證治規律奠定了基礎。

新產婦人三病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鬰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出汗、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1 二類)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原文是“病痙”,不是痙病,表示不象第二篇講痙病那么嚴重,。“二者病鬰冒,“鬰”是繁體字,就是郁滯的郁。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鬰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因此新產婦人的三病,就是病痙,郁冒,大便難

產后三病病因病機演繹示意圖

1.“新產血虛”              ──────────┐血虛津少(內因,為本)

↓“多汗出”(氣隨血耗,營衛俱虛,腠理不固)┘

  ↓“喜中風”即易受風邪(外因,為標)

         ↓風邪化燥傷津──────────→筋脈失養──→病痙

病痙的病因病機,是“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新產婦人的特點,①是血虛,②“汗出”說明氣隨血耗,營衛俱虛,腠理不固,因此血虛津少,是主要內因,是病之本。③“喜中風”是說內有血虛津少,因此特別容易感受風邪這是外因,為病之標。內外邪結合,喜中風后,風邪化燥傷津,病變直接影響經脈,經脈失去濡養而病痙。這要和第二章講的外感風寒之邪造成的痙病區別開來,這種病痙有產后血虛的特點,內、外因造成的。是由于新產失血過多,復加汗出,腠理不固,感受風邪所致。可用三甲復脈湯加黨參、鉤藤以育陰滋液,柔肝熄風。

2.“亡血復汗”血耗津傷(內因,為本)─→陰虛而陽氣偏盛┬陽氣上逆→郁冒

 “寒多”即外寒較重(外因,為標)───  →表氣閉郁  ┘

郁冒產生的病因病機 “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鬰冒”,多由于產后失血多汗,既傷津血,又損陽氣,寒邪乘虛侵襲而致。亡血復汗,是指血耗津傷,是內因,而且是病之本,容易導致陰虛而陽氣偏盛。“寒多”是外寒較重,這是外因,為病之標表氣閉郁,兩者結合陽氣上逆,產生郁冒不是因產后失血過多造成的血暈,郁冒是陰虛而招致外邪,而且外邪較重的情況是陽氣上逆,不是血暈

3.“亡津液”即血虛津虧液耗─→“胃燥”即胃腸失于濡潤─→大便難

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亡津液”,是指血虛津虧液耗胃燥是指胃腸失于濡潤,因此大便難。大便難的形成,亦由產后失血多汗,損耗津液,以至腸胃失潤而成。

第1條講了新產婦人“三病”產生的病因病機,可歸納新產婦人的特點,①第一多虛,主要原因是亡血傷津,氣血不足,當然大多數產婦能夠健康度過這個特殊生理時期的,出現新產婦人“三病”,是因多虛亡血傷津,氣血不足。②第二多瘀惡露待排,或者不暢,或者不止,如果三周內惡露不止,量多,或者淋漓不斷,都屬于異常現象。③第三,易感風邪、寒邪內因是正氣不足,腠理空虛。第1條點出新產婦人三病,而且分析其病因病機表明產后責之于三多,多虛、多瘀和多易感。雖然其臨床表現各不相同,但亡血傷津的病機則一,故在治療上均須注意養血護津。

產后郁冒

產婦鬰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①欲解,必大汗出②。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③,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嘔吐中。(2)

①冒家:指經常郁冒的人。

②大汗出:主要相對于“頭汗出”的局部癥狀而言,指周身汗出津津,有陰陽相和之意,并非大汗淋漓。

③孤陽上出:指陽氣獨盛而上逆

第2條證治舉例產婦郁冒,用小柴胡湯和利樞機扶正達。郁冒,由陽氣上逆出現,但必竟有表氣閉郁,所以產后郁冒出現嘔不能食,大便反堅,頭汗出,屬血虛津傷,陰陽失調,胃失和降者,采取和解的辦法,用小柴胡湯和利樞機,扶正達邪,“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使陰陽調和則郁冒諸證可解。欲使郁冒病解,應當全身津津汗出,使陰陽恢復相對平衡狀態。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概括了本病的病機,乃陰血虧虛,陽氣偏盛而上逆所致。頭汗出既反映了郁冒的病機所在,又是一個重要臨床癥狀。提示產后郁冒的辨治應注意汗出的癥狀。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全身汗出津津則是病向痊愈的反映,因為全身汗出津津通過衰減其相對偏盛之陽,從而以達到陰陽協調的相對平衡狀態。

產后本已津虧血虛,產婦郁冒用“汗出”法治療是否更傷陰液?首先,“大汗出”非指大汗淋漓,而是指全身汗出津津。其次,“汗出”非汗法,是指調和陰陽,與后文“故當汗出,陰陽乃復”相呼應,且小柴胡湯亦非汗劑。因此,對既有津虧血虛,又有邪氣內閉、陰陽失調的產后郁冒,以小柴胡湯扶正達邪,和利樞機最為恰當,可使郁閉之邪隨周身汗出而外泄,則陰陽調和諸證自愈外感熱病見少陽病的主證、主脈皆可用小柴胡湯治療。若高熱不退,可加生石膏、金銀花、板蘭根等清熱解毒之品。急慢性肝炎、膽胰疾病屬陽熱者,可以小柴胡湯為基本方隨證加減。肝硬化腹水者,若腹水消退后,亦可用本方作善后調理。

小柴胡湯是婦科病常用方,除用于熱入血室外,還可加減治療妊娠惡阻、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與甘麥大棗湯合用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有較好療效。

妊娠以后,由于體內激素的變化,特別是隨孕期的延長雌激素在體內的含量逐漸增加,使組織中有較多的鈉、鉀及氯潴留,因此,相應地發生了體內水分的潴留。而分娩之后,體內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身體其他各系統及內分泌功能也都近漸恢復到非孕狀態,體內多余的水及電解質也必須排出體外,才能減輕心臟負擔,有利于產后機體的康復。其排泄的主要途徑是腎臟和皮膚。故產后最初幾天尿量明顯增多,產后14小時內,尿量可多至2000-3000毫升。皮膚排泄功能也特別旺盛,表現為出汗增多。所以說產婦在產后多汗并非病態,也不是身體虛弱的表現,而只天排泄體內多余水分的方式之一。另外,產婦喝紅糖水、熱湯、熱粥也是產后出汗多的原因之一。只要注意衛生,預防感冒即可。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方見痙病中。(3)

產后郁冒本有嘔不能食之證,服用小柴胡湯后郁冒病解,胃氣恢復,轉而能食,這是病情向愈的表現,只要適時調理即可痊愈。但七八日后又出現發熱,乃未盡余邪與未消之食滯相搏,化燥成實所致,故曰“此為胃實”①胃實概括了胃家實的主要脈證,如腹滿痛,大便秘結,脈沉實,舌紅苔黃厚等。②胃實不大便與上條血虛津虧之大便難,病機不同,故治療時,上條當增液行舟,本條治以攻下實熱。2產后基于“三多”,用大承氣湯攻泄實熱,蕩滌實邪是一種權宜之計,治標之法,先解決里實,用大承氣湯通其便,來逐邪祛實

產后腹痛

 “產后腹中?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4二類)

第4條當歸生姜羊肉湯證,《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講血虛寒的寒疝病時,講了治血虛寒疝的特點,這里仍然是血虛里寒,而且把全書里用當歸生姜羊肉湯所治病證列在一起。只要證候相同,異病也可同治。當歸生姜羊肉湯除治療產后腹痛外,還可治療寒疝腹痛、虛勞腹痛屬血虛兼寒者。

這是血虛造成的里寒,是虛寒證,特別責之于產后多虛,營血虧虛,血虛挾寒,寒動于中,血行不暢,故發生腹痛。就象血虛寒疝一樣,?痛的臨床特點是綿綿而痛,喜溫,喜熱,喜按,當歸生姜羊肉湯為形精俱補,有情之品,妙用羊肉,取其血肉有情之品,可大補氣血,散寒止痛;當歸補血行血,也有和血作用,養血補虛;生姜溫中散寒,和羊肉同煎,來加強補虛養血的作用,全方共奏補虛養血,散寒止痛之功。體現了《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若小腹刺痛拒按,形氣不衰,脈沉澀屬瘀血阻滯之征,則非本方所宜。

當歸生姜羊肉湯除用于產后血虛里寒之腹痛、血虛寒疝外,還常用于陽虛血寒之痛經、月經后期量少、不孕癥及消化系統屬于陽虛有寒的脘腹疼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作為膳食療法的祖方之一,還可用于陽虛有寒之人的食療

(清·謝映廬.謝映廬醫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171)周某內人,冬日產后,少腹絞痛,諸醫稱為兒枕之患。去瘀之藥,屢投愈重,乃至手不可觸,痛甚則嘔,二便緊急,欲解不暢,且更牽引腰脅具痛,痛頗迫切。急延二醫相商,咸議當用峻攻,庶幾通則不痛。余曰:形羸氣餒,何勝攻擊?乃臨產胎下,寒入陰中,攻觸作痛,故亦拒按,與中寒腹痛無異。然表里俱虛,脈象浮大,法當托里散邪,但氣短不續,表藥既不可用,而腹痛拒按,補劑亦難遽投。仿仲景寒疝例,與當歸生姜羊肉湯,因兼嘔吐,略加陳皮、蔥白,一服微汗而愈。

“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5二類)

枳實芍藥散方:行氣散結、和血止痛

煩滿不臥腹疼頻,枳實微燒芍等平,羊肉湯方應反看,散調大麥穩而新。

枳實(燒令黑,勿太過)  芍藥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1、“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煩”字應當“甚”字講指腹滿重,而不是心煩的癥狀。方子就兩味藥,枳實功效是行氣,或者比較重的破氣作用枳實理氣散結,“燒令黑,勿太過”,就是清炒一下,表層有點變黑,燒存性,但又不是燒炭止血因為產后多虛,也多瘀,枳實炒黑,入血破瘀,能行血中之氣;癥主腹滿、胸腹痞。仲景枳實即今之枳殼,腹滿苔膩必用,如溫膽湯,苔減則減之。與芍藥同用則主腹痛、大便秘,如大柴胡湯、脾約麻子仁丸。枳實炒黑,入血破瘀,行氣除滿,通便排惡。芍藥通血痹,治腹痛,就這兩味藥,止痛效果明顯。仲景凡治腹痛多用芍藥,何也,以其能治氣血積聚,宣行府藏,通則痛止也;陰氣之散亂,用此收之也;以其能治血痹之痛也;以其能緩中而止急痛也;本草謂主邪氣腹痛,故多用之。雖曰治之,而亦補之,木之味酸,芍藥亦酸,故云補也。但很難解釋除心煩,煩”字當“甚”字來講,引申意是腹痛劇烈,為攣急性腹痛。這個產后腹痛是針對氣血郁滯型的, “不得臥”,是以腹滿癥為主,把“煩”字當作腹痛甚,再加上脹滿而不得臥,才符合氣血郁滯腹痛的征象,病機和證候符合,氣滯血瘀當然腹痛劇烈。產后腹痛有虛有實,本條腹痛兼煩滿而不得臥,屬于里實

2、“方后注”:等份散劑“以麥粥下之”,大麥粥補血脈也,取其滑潤宜血,且有益胃氣也,使破氣之品不耗氣傷中,三藥合用使氣血得以宣通,則腹痛煩滿諸癥自除。并主癰膿,十八篇癰腫說“當發其癰”,癰腫初期階段想用發散法,建議就用枳實芍藥散,連翹等瘡家之圣藥有發散之意。枳實燒黑不要太過,有行散的作用,再加上芍藥,癰腫初期使癰腫不至于化膿,應選枳實伍涼血的赤芍,有很好的治療意義。“芍藥以利血,用枳實而必炒黑,使入血分,以行血中之氣。并主癰膿者,膿乃血所化,此能行血中之滯故也。”(唐宗海.《金匱要略淺注補正》)。

3、用量“方寸匕”,別看腹痛劇烈,甚至滿不得臥,病情很重,但因產后病人體質的特殊情況,實際病情不是很重,最后才吃方寸匕,藥味少,藥量輕,并以麥粥調服,說明病情不重,意在緩治,這是一個調氣和血的輕劑。癥狀描述得那么重,提示產后多虛是對的,但不一定全虛,這屬于產后偏于氣滯血瘀的實證,但病情輕,因此藥味少,藥量輕,屬于調和氣血的輕劑

[臨床應用],1、“方后注”提到主癰膿,建議癰腫初起尚未化膿時使用,取其發散之意。2、對于肺胃之癰初起,肺癰初起時可以辛涼解表,盡早使用清肺、宣肺之品,魚腥草、桔梗之類,也可用枳實、芍藥,特別是赤芍涼血發散而不至于發展到釀膿期,或者成膿

3、枳實芍藥散治療血虛氣滯的產后腹痛,為行氣和血散結之劑,對氣滯血凝,惡露不盡者有良效。凡氣血郁滯,氣機不暢的腹痛均可進行適當的配伍加減:①表現在上,病位偏上的胸脅疼痛,加疏肝理氣,入胸脅的藥柴胡、郁金、當歸、川芎。②若中脘,偏于胃脘的不適,加木香、砂仁、元胡,丹參行氣、活血。③下腹部的疼痛,病位偏下,用茴香烏藥,烏藥偏溫,葫蘆巴能達臍下最合適,與茴香合用溫通止痛;活血化瘀還可用川牛膝配紅花

4、枳實芍藥散的功效總結為行氣和血,散結止痛,用到腹痛的各種情況,配伍意義是取其行氣和通滯。請注意枳實和芍藥寫的是等分,臨床建議枳實和芍藥1:6,少用枳實,多用芍藥,治腹痛有道理。如果針對陽氣下陷,有下脫、下墜,可以配升麻,枳實,用量10克~15克,平常的氣滯或者氣陷證枳實用15克以上,產后輕輕的用5克~10克,芍藥多用,按1:6白芍就用到30克~60克了。

五版《講義》把枳實理解成破血、破氣之效,枳實芍藥散的功效寫的是“破氣散結,和血止痛”,剛才分析了氣滯血瘀型,提示盡管產后多虛,但仍不能忽視有實證可見;第二,原文把癥狀描寫得那么重,但是從藥味的配伍和劑量的使用看,還是輕劑,用在臨床上治療腹痛,需根據病位不同隨證加減,特別是加用一些行氣,活血的藥物,而且枳實和芍藥用量1:6對腹痛的治療效果會更好,也可配郁金、山萸肉??,對肝郁氣滯證見舌苔少,苔薄者,包括月經前因肝郁氣滯所致的浮脹、乳痛很有效經前緊張癥癥見乳脹、乳痛,容易發怒,可以用枳實芍藥散方,枳實和芍藥用量比例為1:6,可加疏肝藥郁金乳脹加柴胡,或瓜蔞,如肝郁化熱,加夏枯草、玄參牡蠣或者甲珠,都有利于乳脹、乳痛癥減輕,包括一些小葉增生的情況,都可用枳實芍藥散。臨床應用上,不要局限于針對產后腹痛。

 “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6二類)

下瘀血湯方:

大黃二兩  桃仁二十枚  蟅蟲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這兩個條文是銜接的,前者輕,由氣滯而導致血瘀,用行氣的枳實,配芍藥通血痹,行氣和血,散結止痛;重的話,以血瘀為主的,就應該下其瘀血

法當以枳實芍藥散試探性治療是臨床應用的治法之一。臨床證候是十分復雜的,有時辨證一時難以明確即可采用試探性治療,根據治療后的反應來辨清證候,調整治法。

下瘀血湯,破血逐瘀

臍中著痛瘀為殃,廿粒桃仁三兩黃,更有?蟲二十個,酒煎大下亦何妨。

方名、組成和大黃?蟲丸的意思一樣,?十二枚,去頭足后炒蟅蟲咸寒,《神農本草經》“治血積、瘕瘕,破堅下血閉”,可見為一有力的驅瘀藥,與桃仁、大黃合用,故治較陳久頑固的瘀血證、腹痛劇甚而大便難者。桃仁二十枚潤燥活血化瘀,大黃二兩蕩逐瘀血,蟅蟲破結逐瘀,對瘀血內結,攻下瘀血藥力比桂枝茯苓丸峻猛,主治瘀血腹痛證,取破血逐瘀的作用。后面說亦主經水不利 女子要懷孕成功必須經水通利,在經水調暢之后才能受孕,辨證屬瘀血閉經,是活血通經的方子。用蜜調和,分為四個丸子,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三藥相合破血之力峻猛,故用蜜為丸,緩和藥性。以酒煎藥,引入血分,運行藥勢,酒與丸藥一次頓服,新血下如豚肝為瘀血下行之驗,大便顏色比較深。臨床不見得非下血如豚肝,如果有瘀血舌,瘀班,瘀點應該變淺變小,病人來腹痛明顯減輕或者已愈,才是得效的標志。瘀血見癥當有少腹刺痛不移、拒按,或按之有塊,舌暗脈澀等。下瘀血湯證治療干血著于臍下,是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劑。

下瘀血湯常用于治療產后惡露不下、閉經、盆腔炎、宮外孕等病癥。產后惡露不下,子宮收縮不佳屬正虛邪實者,可與人參湯、四君子湯、當歸補血湯合用。本方作為活血化瘀的基礎方,適當加減還可治療多種與瘀血有關的病證,如月經病、宮外孕、慢性肝炎、肝硬化之肝脾腫大、跌打損傷、腸粘連等。

產后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里,結在膀胱也。方見痙病中。(7)

惡露指分娩后陰道流出的余血濁液。產后七八日,無太陽表證,少腹痛甚,若兼見不大便、煩躁發熱、日晡加劇,不食、食則譫語,脈偏于實等癥,是實熱結于陽明胃腸之征。明確指出病機是“熱在里,結在膀胱”,即邪熱結于陽明,瘀血阻于胞宮,瘀血又兼有里實。此處膀胱泛指下焦,非指臟腑。仲景為何選用大承氣湯?因為大承氣湯中大黃既可蕩滌實熱,又可攻逐瘀血,故先用大承氣湯瀉熱通便,治陽明實熱,亦可使瘀血隨大便而下,可收一攻兩得之功。若服大承氣湯后瘀血仍未盡除可再行破血逐瘀之法。

產后腹痛的四個方面,

枳實芍藥散:1、產后腹痛,如惡露不下

2、閉經。①產后子宮復舊不好,西醫指子宮收縮不好,中醫認為是正虛,正虛體質比較弱,再加上產后失血,正虛而邪實,這時只用枳實芍藥散不夠,還應該用一些補氣的藥,象人參湯,四君子湯,當歸補血湯等要考慮扶正,單純考慮止腹痛,效果不好。②也有經閉屬于體實的,下瘀血湯藥力太重了,枳實芍藥散用藥又太經了,怎么辦?可以在枳實芍藥散的基礎上,加澤蘭、牛膝、香附、當歸、川芎、紅花等藥,經閉體實的,祝諶予教授《臨床經驗集》(錢自奮等主編)有一個“廣益芍歸芎”,廣,廣木香,益,益母草,芍,若腹痛劇烈,按照枳實芍藥散里的用白芍,如果是血瘀經閉的時間長了,赤芍、白芍都用,歸,當歸川芎,用這個方子治療婦科、內科好多疾病,用得非常活。

3、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礎上加減治療不孕癥,先調經,經調順的時候,再種子,方名叫“八子種子方”,六味地黃丸去掉丹皮,“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不要丹皮,然后加“五子”補腎陰,五子宗丸是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車前子、五味子。加到“八子”,沙苑子補腎,有時寫蒺藜子,和白蒺藜不是一個藥;滋腎陰的女貞子,再加補腎陽的金櫻子。考慮津血滋生問題,在調經方里又把五子衍宗丸發展變化了,對腎陰陽全補,活血方用活了,臨床用非常有效。本方亦主瘀血的經水不利,仲景實在了不起,為了解決不孕癥,女子要懷孕成功必須經水通利,在經水調暢之后才能受孕,結合現在醫學治療,如果經水不利,或者不孕癥的因素很多,不是在這個范圍內要講的。

4、下瘀血湯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肝脾腫大,前面講過大黃?蟲丸,也可在下瘀血湯的基礎上,加上丹參、雞血藤、姜黃、郁金、柴胡,特別是醋制鱉甲加減。下瘀血湯是活血的代表方劑,既可以用于血瘀的產婦腹痛,也可以治療瘀血經閉,包括不孕癥,對于肝硬化的肝脾腫大,也可以從此方化裁,隨證加減。方子組成也比較簡單。

介紹一個病例,先是習慣性流產即滑胎,成功保胎后剖腹產發現有卵巢囊腫,術后切除又出現漏下不止。從妊娠病講到產后病,講到下瘀血湯,這個病例綜合了以上諸病。病人2002年7月7號初診,孕3/滑胎2/剖1,習慣性流產,曾在妊娠三個月時出現先兆流產,用黃體酮沒有止血,中藥采取補腎、補脾法,加安胎藥,有黃芩、白術,砂仁、杜仲炭、寄生,七付流血就止住了,進入正常孕期,再也沒用過藥。比預產期提前12天進行剖腹產,發現左側卵巢囊腫同時切除。產后65天惡露仍然不盡, 6月24號B超顯示宮項部血腫,切口愈合欠佳剖宮術的切口處到宮頸內形成積血區,有瘀血西醫認為可能是有感染,或者子宮復舊不好,先后靜點先鋒必10天,替硝唑5天,消炎止血,用催產素10天,效果不行又加止血藥,仍然有血,小腹不痛,舌紫,舌質紅,苔薄白右脈微數,左脈沉細。首先還是用六味地黃湯打底,用了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山藥25克,丹皮15克,茯苓20克,澤瀉10克,“地八山山四,丹苓澤瀉三”,原方全用上,然后用黃土湯之意不用炮附子,用赤石脂30克,黃芩炭10克黃芩讓患者單包,回去炒一下,燒存性,有清熱,也有止血的作用,配三七5克,而且又用了阿膠。然后用當歸補血湯,因為失血的時候太長了,尤其在懷孕的早期也失血,剖腹產又失血,現在惡露不盡65天,用黃芪30克,當歸身15克補血。平常化瘀止血,一般用三七不用阿膠,用阿膠不用三七,但這個病人兩味藥都用了。因為既要有化瘀止血,也要補血行血,所以讓她隨方用三七粉沖服(止血不留瘀),兩頓飯之間喝阿膠,阿膠和湯劑中三七粉不同時服,不然的話病人沒法吃飯了,藥太多,藥味也多,另外服阿膠又服三七粉,病人的胃口會受影響,特別是阿膠,兩頓飯中間用上有補血的作用。方的大意還是采取補中有澀,有止血仙鶴草50克,還有杜仲炭30克,她肚子不疼但是腰痠,用杜仲炭,既能夠壯腰還能夠止血,仙鶴草本來是一味止血藥,《中藥學》里叫“脫力草”,有補虛之意,所以用50克止血作用是可觀的。這個方子服了兩付,為什么把藥開得少呢?要考慮哺乳期間對嬰兒的影響,一次血止,兩付藥后哺乳正常,飲食也好,腰仍然有些疼,再一個口舌生瘡了,這時在原方中加了個導赤散,加了一味野菊花,六付藥后B超復查原積血區明顯縮小。第一次月經來了,惡露已經除掉,但出現了陰癢,就在當歸補血湯的基礎上,又用了當歸芍藥散,加敗醬草30克,苡米20克,丹皮15克,甘草10克,等于腸癰大黃牡丹湯的用意添進來。還開了一個外洗方,病人就全好了。這個病例體現了腸癰的大黃牡丹湯用意,包括滑胎的問題,習慣性流產證治,她不是用膠艾四物湯,但是其中有止血安胎之意,有黃芩炭,再一個產后惡露不盡,是和剖腹術后切口愈合得不好有關,有積血區形成,用了化瘀利水的當歸芍藥散。這個病例婦科《妊娠病》篇和《產后病》篇的常見病均有體現,西藥點了這么多,65天沒有止住,我們這個方子恰到好處。所以中藥對于一些病人,按照辨證需要隨證加減,用好了效果很好。

腹痛是常見病,要加強辨證水平,產后腹痛辨證的關鍵

(1)辨腹痛的性質,包括第十篇所講的辨寒熱虛實的辦法,要結合腹診、問診、望診、切診,四診合參,詳辨腹痛到底是實熱證腹滿,腹痛,還是虛寒證的腹痛、腹滿。

(2)需要辨別惡露的正常與否,正常是在21天以內惡露凈止,如果不止,就得考慮顏色、量和伴發的癥狀,特別是腹痛的情況,象剛才講的病例,誰能想到結果是刀口形成了積血區。

(3)審其伴發的癥狀,比如?痛的問題,

1、若是喜溫、喜按的,特別是喜溫熨的,仲景用當歸生姜羊肉湯舉例說明血虛血寒的情況,虛寒,特別適合產后,用以補虛養血,散寒止痛,當歸生姜羊肉湯證是一種舉例。

2、枳實芍藥散證是小腹的脹滿疼痛,而且脹滿甚于疼痛。不把著重點放在“煩”上,而是講腹痛,滿而不得臥,證明脹滿重于疼痛,仲景不用厚樸,用的是枳實、芍藥,所以這里是無法安臥的脹滿癥,重于疼痛癥,屬實證,是氣郁而血滯,或者說氣滯而血瘀。

3、下瘀血湯是小腹的刺痛,拒按,而且痛處不移,如果是癥病,按之有塊,如果象后來說“亦主經水不利”,閉經,瘀血閉經。不管是瘀血的經閉,還是瘀血形成的癥塊,腹痛劇烈都屬于實證范疇,屬于瘀血內結于胞宮從經血來說瘀血的標志,第一,月經衍期,病人可以幾個月不來月經,不用藥物治療月經可能來不了。也許不閉經,就是月經衍期,推后,經色深,有塊,發黯,發黑,用活血的下瘀血湯,應該使經血的顏色逐漸轉紅,或者血塊下得比較多。用活血藥后經血血塊下得很多,小腹部痛得輕了就有效,顏色逐漸的轉紅、變正,也是瘀血得治的表現。下瘀血湯也可治療肝硬化的肝脾腫大,以前沒有大黃?蟲丸中成藥的時候,大黃?蟲丸的組成有很多味藥在湯劑里開不出來,不如在下瘀血湯的基礎方里加味,臨床上從病人大便的情況,和全身體征的改變情況加減應用,不必一定是新血下象豚肝一樣。

4、關于瘀血兼陽明里實的情況,是小腹堅硬疼痛,惡露排出不暢,并且有大便干、秘結,煩躁發熱,日晡加重,這也是純實證,而且是瘀血內結兼陽明里實,用大承氣湯是權宜之計,先通開把里實去掉,然后再根據瘀血的輕重,用活血化瘀法。產后腹痛的治療,雖然有虛證,但是也不乏實證,一定不要拘泥于產后多虛而不敢攻,只補而不去攻邪,否則病是不能好的,只能是延長療程,這是關于產后腹痛。

妊娠腹痛的三個方證,在癥狀表現上,1)附子湯證,在妊娠六、七月時,腹部脹滿,甚至經常腹痛惡寒,標志性癥狀就是少腹有象扇風似的一種惡寒狀,表示陽虛寒盛,這時脈弦不是肝郁,也不是發熱,以腹痛惡寒,少腹如扇,為辨證要點,是陽虛寒盛,所以用溫陽散寒、暖宮安胎的附子湯2)腹痛伴有下血的胞阻,在病機上屬于沖任虛寒,陰血不入胞宮去養胎,不能內守反而下漏,膠艾湯是膠艾四物湯加甘草,調補沖任,固經養血。3)當歸芍藥散證,有腹中急痛,也有綿綿而痛,有小便不利癥,眼瞼浮腫癥,或者有肝郁氣滯的,經前緊張癥才屬于有脾不調證,這時不管她是諸疾腹痛,還是妊娠腹痛,經期腹痛,只要屬于肝脾不調,肝郁血滯,脾虛濕盛,就可以用它調和肝脾,血水同治,是化瘀利水法的代表方劑。這是《婦人妊娠病》、《產后病》兩篇里面,針對腹痛講了七個方證,要注意鑒別。

產后中風

產后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干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8三類)

“亡血多汗,喜中風”,講完產后腹痛,第8條接著講了產后中風。注意小字“即桂枝湯”,前面講桂枝湯治療妊娠惡阻,現在講治產后中風,不是西醫講產褥熱的產后風,而是因虛感受了風邪。雖然“續之數十日不解”,但仍然“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陽旦證指太陽中風表證,即桂枝湯證。成無己云:陽旦,桂枝之別名也。不管日期遷延多長時間,只要表證仍在,“有是證,便用是藥”,兼有風邪,所以還用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表祛風

“產后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9二類)

竹葉湯方:后世扶正祛邪法之祖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大棗十五枚 生姜五兩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喘熱頭痛面正紅,一防桔桂草參同,葛三姜五附枚一,棗十五枚竹把充。

頸項強用大附抵,以大易小不同體,嘔為氣逆更議加,半夏半升七次洗。

生姜五兩仲景用藥、用量更多的意義在于提示一種傾向

第9條也是產后中風,竹葉湯證,和前面陽旦湯所主的證不一樣了。敘癥簡單,從用藥看這里的中風有什么特點?炮附子一枚,提示陽虛中風辨證要點包括兩方面:一是太陽中風表證的癥狀,如發熱、頭痛等;二是陽虛上逆的癥狀,如面赤、氣喘等。桂枝、人參、甘草、生姜、大棗扶正氣,用人參、附子以扶正固脫;甘草、生姜調和營衛。這是產后正氣偏虛招致風邪,證候特點“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一般來說發熱、頭痛為外邪表現,面正赤而喘,產生原因有兩種不同認識:①高學山為代表認為是邪實表現,“面正赤”,應該考慮和《傷寒論·太陽病》篇48條 “面色緣緣正赤”溝通,是胃腑受陽邪影響出現的化熱反應,因為面部為陽明之應,“正赤”是胃熱上熏,水聚于胃而上熏,肺性惡濕,其竅不利,病人就喘,即把面正赤和喘癥,歸結到胃和肺的問題上,是邪實的表現。這種認識和方的組成不吻合。②以徐彬為代表,認為正赤和喘癥同時產生,應歸之于陽虛,陽虛面正赤,不象胃熱上熏的那種正赤,不是“緣緣正赤”,應象抹了淡妝一樣,是淡紅顏色,屬于真陽上浮,如果加上喘癥,應該考慮是產后大虛,病人元陽不能自固1體質不同;2生產過程有差異,再加上表邪,發熱、頭痛,兩相結合,出現氣高而不下出現的喘癥

清·高學山  清初醫家,字漢峙。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通醫術,擅長傷寒雜病,于仲景之學頗多發明。研究并注解《傷寒論》、《金匱要略》,撰有《傷寒尚論辨似》、《金匱要略注》(后改名為《高注金匱要略》)等書。《高注金匱要略》不分卷。撰年不詳。高氏融合前人學說,取眾家之精要,結合個人學習心得和臨床實踐將《金匱要略》予以全面注釋。對雜病的病機、診斷、方義等闡析較詳。但其中也摻雜了一些主觀、附會的解釋。原稿分為四冊,末冊佚去二頁,近人王邈迖為之增補校訂,于1956年由上海衛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仲景為什么用炮附子、桂枝,還用人參、甘草呢?是考慮陽虛,徐氏說屬于陽虛中風,這和陽旦湯外感風邪,營衛失和的病因病機不同。所以采取竹葉湯解表祛邪,溫陽益氣扶正祛邪、標本兼顧。有頭痛、發熱的表邪,關鍵是陽氣不足,面赤是淡紅,是真陽上浮的表現,是產后大虛,元陽不固,又招致表邪引起的,說明這是產后陽虛,外受風邪,風邪在表、虛陽上浮,必須標本兼顧,扶正以祛邪。

講主治虛勞“風氣百疾”的薯蕷丸,以山藥為主藥,有四君子湯四物湯,補氣補血,即八珍湯在里,差個黃芪就是十全大補湯了,三陽經的祛風邪藥,即入太陽經的桂枝,入少陽經的柴胡,入陽明經的防風。竹葉湯藥物組成,解外邪:竹葉一把甘淡輕清為君,除了扶正藥外,有入太陽經的桂枝,入陽明經的防風葛根,沒有柴胡,還有大棗和生姜。葛根和竹葉輕清清熱作用,“竹葉、葛根、桂枝、防風、桔梗解外之風熱,人參、附子固里之脫,甘草、姜、棗以調陰陽之氣而使其平,乃表里兼濟之法。凡風熱外淫,而里氣不固者,宜于此取則焉。”(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

本方有調和營衛的作用,能幫助入氣分,入血分,調和氣血,竹葉湯可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為產后發熱常用方,加益母草效更佳。臨證可用于產后外感、虛人外感、產后缺乳等病見本方證者;并可用于產后中風虛熱,頸項強急,欲發痙者

竹葉湯“方后注”,1、“溫覆使汗出”,患者得出點小汗,不能“如水流漓”,產后多虛的情況已經講了,為什么要使汗出呢?因為扶正藥為主,祛邪藥用得很輕,為了更好祛邪,需要覆被使汗出,讓邪氣得以除盡。2、“頸項強,加大附子一枚”,顯而易見頸項強是陽虛惡風的表現,經脈不舒,不能很好的舒展,所以有點“強”。3、 “嘔者,加半夏半升”,產后嘔是胃氣不和,所以用“嘔家之圣方”,和胃降逆以止嘔。仲景和胃降逆止嘔善用半夏、生姜,因方里已有生姜,加重用半夏。 “方后注”也強調對產后的一些情況要 “隨證治之”

產后中風的兩個條文歸納一下,1、把握產后中風的證候特點,產后正氣偏虛,所以產后中風,不管持續數十日還是多少天,不在日數的長短,只要形成了正虛邪實的證候,就要扶正以達邪,不管是用桂枝湯,還是竹葉湯,都本著扶正達邪的宗旨。2、在治療特色上,①要注意不能以某一個癥狀,來確定它的證候類型,比方“面正赤”,要和《傷寒論》48條混同按攻實法就錯了,要看到整個體征表現,確定到底是邪實還是陽虛,整體看是個陽虛體質。②不能因為產后兼虛,有外邪也不敢去攻邪,講枳實芍藥散證,腹痛有氣滯血瘀型,現在有邪也得祛,不能因為正虛而不祛邪,更體現扶正以祛邪的治法,因此把竹葉湯和薯蕷丸兩相比較,可知針對產后中風,不要忘了扶正,也要敢于祛邪。3、證治舉例講了陽旦湯就是桂枝湯,但在注家兩種注解供參考:①尤在涇《心典》說,針對太陽中風有化熱的傾向,應該是桂枝湯加黃芩。②《淺注》陳修園說桂枝湯應該加附子,因為產婦多汗出,有陽虛的傾向,故加附子。

產后發熱常用的三種治法:①一是解肌退熱,用桂枝湯;②二是通腑瀉熱,用大承氣湯;③三是扶正祛邪,用竹葉湯。

虛煩嘔逆(脾胃氣陰兩虛)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10一類)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第10條竹皮大丸證安中益氣旨在強調顧護脾胃的重要性

清熱降逆,安中益氣

嘔而煩亂乳中虛,二分石膏與竹茹,薇桂一兮草七分,棗丸欲服效徐徐。白薇退熱絕神異,

有熱倍加君須記,柏得金氣厚且深,葉葉西向歸本位,實中之仁又寧心,煩喘可加一分餌。

婦人乳中虛”,是指產后哺乳期階段,婦女產后惡露行盡后沒有經血,是以血化為乳汁,這時氣血更虛,所以用“乳中虛”來表示婦人產后的特殊時期,表現“煩亂嘔逆”癥,竹皮大丸主治產后的虛煩嘔逆產后抑郁癥?,為什么出現煩擾?主要因為陰虛,虛熱擾及心神,胃氣不和而嘔逆。那是什么陰虛呢?這個方里用了桂枝和甘草,曾經講肺胃氣陰兩虛證用白虎加參湯心氣陰兩虛證用炙甘草湯,現在講竹皮大丸,對虛熱,張仲景和溫病派都非常重視竹葉石膏湯的應用,本方用生竹茹清其胃熱,也降逆止嘔生石膏辛甘寒之品,清熱且不傷陰,甘草、桂枝合用,重甘微辛用量最多的是甘草七分,是君藥重用甘草,意在安中益氣;講氣虛發熱用黃芪,或者補中益氣湯,甚至小建中湯化裁,針對氣虛發熱,竹皮大丸是甘草為君獨重,用小量桂枝配合辛甘化氣桂枝雖辛溫,但用量極輕,少佐以防清熱藥傷陽,同時有白薇苦咸寒,善清陰分虛熱,所以講的是脾胃氣陰兩虛,用它清熱降逆,安中益氣。

“方后注棗肉和丸彈子大”,棗肉和甘草配伍,增強填補真陰、補脾的作用,旨在安中益氣為丸緩調。 “有熱者倍白薇”,虛熱偏重的話,加用白薇清虛熱;少佐桂枝或與甘味藥扶陽建中,助竹茹降逆止嘔;,“煩喘者加柏實”,柏實是柏仁如虛熱煩喘者,加柏實以寧心潤肺。酸棗仁酸味入肝,亦入心經,而柏仁專入心經,還入腎、大腸經,柏仁和棗仁藥對合用,《本草經》說柏仁主驚悸,安五臟,而且益氣,天王補心丸,柏子養心丸都有柏仁。單味藥酸棗仁酸入肝,魂入于肝人才能臥,解決失眠問題,柏仁,《神農本草經》講“主驚悸”,驚悸病有虛有實,柏仁安五臟,且能益氣,《別錄》說柏仁,療恍惚,指精神恍惚不定,而且治虛損吸吸,所以它是一個很好的補藥,既能益氣也能益血,本方證有煩亂,也是一種心神不寧證,恍惚不定證,在原方基礎上加柏實一分養血益氣,氣血雙補煩、喘、亂、嘔、逆這些癥,都是因為脾胃氣陰兩虛造成的,可見張仲景善用棗仁、柏仁。首要任務要解決氣陰兩虛,所以甘草為君,全方總量加起來是十三分,其中甘草占七分如果不算棗肉的量,甘草的量是最大的,棗肉沒有量,只要把這些藥混合到成丸劑就行了。竹皮大丸對脾胃氣陰兩虛的,包括虛熱為重,或者是氣虛兼發熱者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方,補氣為君,卻沒用炙甘草,用的普通生甘草,加棗肉,用意是益氣、補血,清虛熱善用白薇,這個方子也考慮了產后的特殊情況,特殊時期。組方有兩個特點值得重視。①方中甘草用量重達七分,而余藥相合僅六分,且以棗肉和丸,旨在安中益氣。竹茹、石膏、白薇三味相合共五分,意在清熱降逆。②桂枝辛溫用量極少,僅占全方藥量十三分之一(不包括棗肉用量),既能平沖降逆,又佐寒涼之品從陰引陽。

[臨床應用],1、產后氣陰兩虛,兼有虛煩嘔逆證必用,加減法里請注意虛熱為重者,加重白薇,如煩亂重者,加入柏仁,可將棗仁、柏仁作為藥對同用,補氣益血,還能從心主神明,肝藏魂角度來增強療效。2、用于更年期的綜合征氣陰兩虛型,腎陰、腎陽虛,可以應用左歸飲、右歸飲,現在可以把這個方子綜合進去,或者和甘麥大棗湯合起來用。3、妊娠嘔吐講了陽旦湯,講了干姜人參半夏丸,產前易熱,有的是氣虛虛熱,竹皮大丸也可用于妊娠嘔吐、神經性嘔吐等屬陰虛有熱者,有石膏,竹茹清胃熱,不用半夏,也不用人參那樣大補的藥,用藥非常柔和,在臨床常用。4、小兒夏季熱屬于陰虛有熱,但不是太重者,不要去滋陰,因為小兒是稚陽之體,稍加陰陽調和就好,此方益氣又養陰比較平和,既然適合于產后這樣特殊時期的變化,小兒體質是稚陽之體,如果表現為氣陰兩虛,特別是陰虛有熱不太重的情況,這個方子很好用。妙在既有補氣的甘溫除熱,又有白薇清虛熱,特別是竹茹,非常輕,清化除煩,竹茹、竹葉的應用請復習《中藥學》。近年亦有用本方治療癔病、失眠、男性不育癥、陽痿等病癥。

產后熱利傷陰

 “產后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11一類)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  甘草  阿膠各二兩  秦皮  黃連  柏皮各三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清熱止利,益氣養血緩中

白頭方見傷寒歌,二兩阿膠甘草和,產后利成虛己極,滋而且緩莫輕過。

產后熱利傷陰。產后飲食不當,出現下利赤白發熱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膿血粘液,口干喜飲,脈細數或虛數。這時也要考慮產后的特殊情況。治痢疾的白頭翁湯是清利濕熱止痢,產后的病人還得考慮氣血虛,加上甘草、阿膠。虛極為產后氣血已虛,更兼下利傷陰。產后本虛,復病熱利下重益覺虛弱,故謂虛極也.用“虛極”,再次強調提示“產后多虛”,用藥應注意“勿忘產后”。虛到什么程度呢?傷陰、傷中了,所以加上甘草、阿膠養血緩中。阿膠不但止血便,以其味甘與甘草協力亦緩中補虛也。這種熱利不重,真是痢疾很重的話,加上甘草和阿膠也不行,這里雖有下利赤白,但是陰血受傷,熱利下重依然存在,要酌情使用,這是一種舉例,或者是加減方來提示攻中兼補。在第十七篇濕熱痢疾講了“白頭翁湯秦連柏”,秦皮、黃連、黃柏、白頭翁四味藥組成,考試時發現有的學生把白頭翁湯方歌記熟了,就寫上秦皮、黃連、黃柏,白頭翁主藥給丟了,本末倒置了。本方除可用于產后熱利下重外,對于久利傷陰或陰虛血弱而病熱利下重者,均可使用。

《千金》三物黃芩湯:治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

黃芩一兩 苦參二兩 干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清熱涼血

婦人發露得風傷,頭不痛兮證可詳,肢苦但煩芩一兩,地黃四兩二參良。

產后中風的證治。產婦在分娩時,因調護、保養不當而感受外邪。邪客少陽,正邪相爭,癥見四肢煩熱、頭痛等癥,可用小柴胡湯和解清熱;但若邪已入里化熱,陷于血分,則頭不痛但煩熱,治當用三物黃芩湯清熱涼血。

《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飲。”

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于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川芎代之;若無生姜,以干姜代之

養血補虛,散寒止痛

補中方用建中湯,四兩當歸祛瘀良,產后虛羸諸不足,調營止痛補勞傷。

服湯行瘀變崩傷,二兩阿膠六地黃。若厥生姜宜變換,溫中止血用干姜。

當歸未有川芎代,此法微茫請細詳。

建中法四個代表方,《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以[附方]形式出現,是在建中湯的基礎上加上當歸:“治婦人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腹中刺痛應是瘀血征象,不用下瘀血湯,反而用當歸建中湯,因為是產后虛羸,因虛致瘀,應治其本,所以叫內補當歸建中湯。產后所有疾病,包括腹痛,不能就其一個癥狀而言,產后中風也是不要看面正赤,得看到底是實熱,還是陽虛,腹痛也不能聽說肚子痛象針扎就認為是瘀血,馬上用下瘀血湯,不能忘記了產后的特殊時期,得治病求其本,告訴我們內補,補虛之后,因虛至瘀的瘀血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治療。

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攣)痛引腰背”,肚子疼得不輕,有牽拉,還影響到腰背疼痛,“不能食飲”,臨床婦女患者經常主述不只說腰疼,后背也疼,有時可能跟職業有關,脊背活動少也有影響,但是虛證,氣血不足的病人,四肢痠軟,腰背痠疼,是氣血不達,氣虛血少的表現,這里形容得很形象,腹中?痛,也有脊痛,除了腰痠背痛,還有四肢痠軟無力,不能食飲,所以在臨床癥狀上,這也能體會脾為氣血生化的源泉。

當歸建中湯證 “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即在“月子”后,用這個方作為調補之劑,假設沒有這些癥狀,吃這個藥“令人強壯宜”可補氣補血,從補益中焦,建立中氣,使產婦強壯,不易產生產后三多(多虛、多瘀、易外感)。方子就是小建中湯基礎上加當歸。飴糖在“方后注”里面又特別說了一下,“若大虛”,虛得重的話,把飴糖加到六兩,建立中氣為其主要原因,然后提到“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前面講漏下,血量少或者淋漓不斷,或者時止時下,都叫做漏下或者經漏,這里說“去血過多”,甚至血量很大,就是血崩了,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要想補血的話,就用熟地和阿膠配伍,這是當歸建中湯的啟發,如果內熱,可以用生地配黃芩炭,或者丹皮,得用涼血的辦法,如果有瘀血,就不能用阿膠了,得用三七粉。當歸建中湯“方后注”講,隨證在原方基礎上加味使用,舉例若崩傷內衄不止,失血過多,分清是血熱還是血瘀,因為血虛要分別對待,這只是舉例說明。后面講替代藥,“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也是選其補血不留瘀,有行滯活血之意,特別川芎是血中之氣藥,若要用了一系列的補血藥,得用川芎。“若無生姜,以干姜代之”,這對臨床有現實意義。 

整個產后病,講了新產三病,有病痙,病郁冒,病大便難。大便難,不僅新產婦人津虧便秘,屬于氣虛的當用補氣藥,如老年性習慣性便秘,用很多潤下藥,種仁類的藥攻不下來。可考慮是氣虛傳導無力,傳化無力,用黃芪、白術,太子參,也可配合玄參,或者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配伍。還有一類,就是血虛,當歸的潤燥、通便作用,還講一些象瓜蔞仁,還有杏仁、郁李仁、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是純潤下藥,杏仁藥性偏溫,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瓜蔞仁偏寒涼也是從肺與大腸相表里去認識。不要抱泥于產后大便難應該怎么治,對于習慣性便秘,已經超越了麻子仁丸條文所講的一種類型,又可以考慮是腎虛還是精血虧虛,比方用肉蓯蓉。年輕女子的不孕癥,曾經伴有大便不正常,便秘或者大便干結,應該以四物湯為基礎調經,加上補血潤燥藥,月經調理,促孕時間能夠縮短,而且大便自然而然就好,自己都感覺奇怪,月經調暢了,大便也好了。所以我們也講,妊娠期小便難,同時也兼大便難,要用當歸貝母苦參丸同時調理。方與證辨對了,病機辨準了,主證抓對了,其它的癥狀迎刃而解,不藥而愈。

婦人產后病小結

第1條講了新產三病,痙,郁冒,大便難。成因是“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病痙。“亡血復汗,寒多”,則生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在證治舉例上,產婦郁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用小柴胡湯扶正達邪,和利樞機,柴胡湯到《婦人雜病》篇里面講熱入血室還要用柴胡湯。注意小柴胡湯的應用已經連續幾篇講,要引起重視。服柴胡湯病郁冒解了,能食,七八日更發熱,這時的發熱和里實相關,急則治標,應當逐邪祛實。這個實有的是由于積滯所致,可以通過通腑攻積導滯就好了,如果因為瘀血而實,還需再根據病情加用化瘀之法。這個實,不單純就是積滯在里,是產后的一種病情,應該考慮積滯、瘀血多方面。

產后腹痛,血虛里寒當歸生姜羊肉湯,針對產后血虛,補虛養血,散寒止痛,條文里面總結并治血虛寒疝,虛勞不足,屬于“異病同治”,一方三治,都是針對血虛里寒疝。產后腹痛,氣血瘀滯的用枳實芍藥散行氣散結、和血止痛。瘀血內結的用下瘀血湯,破血逐瘀。在臨床應用中這兩個方子很有意義。產后多瘀,對于瘀血內結兼陽明里實的,先用大承氣湯通腑,泄熱通便兼以逐瘀。承氣湯中大黃本身有化瘀作用,但硝黃配伍,還是泄熱通便為主,如果血瘀較重,還得加重化瘀藥。

產后中風一個是太陽中風,用陽旦湯,也就是桂枝湯,祛風解表,調和營衛,尤在涇認為陽旦湯加黃芩,可以防止從太陽走向少陽;因為陽虛容易受風,陳修園提出陽旦湯加附子陽虛中風的竹葉湯,是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竹葉湯的應用,請大家注意和薯蕷丸用藥的差異。

產后虛煩嘔逆,用竹皮大丸,清熱降逆,安中益氣,這是脾胃的氣陰兩虛。對于氣虛發熱,還是陰虛發熱,氣虛就補氣,陰虛加重白薇用量,而且加柏仁治煩喘。

產后熱利傷陰,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甘草、阿膠的用意,是在治療痢疾,清熱止利的白頭翁湯的基礎上,加重養血緩中的作用。

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提出[附方]《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整個“建中法”四方包括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再加上當歸建中湯,都是飴糖為主藥,在桂枝湯變方基礎上,加黃芪就是黃芪建中湯,加當歸就是內補當歸建中湯。后世又從這個方演化出當歸補血湯,就是黃芪、當歸。這里大建中湯例外,用人參和飴糖來加強補中作用,用蜀椒和干姜配伍,加強溫中散寒的作用,大建中湯和這個不一樣,飴糖為主藥,加人參加強補中,用干姜和蜀椒加強溫中的作用,四個建中方里面就大建中湯特殊。當歸建中湯,補血和血,散寒止痛,在[附方]里面,這個方還講了“方后注”的加減法,以及替代藥的舉例。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小結

新產三病┬成因┬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病痙

    │  │亡血復汗,寒多──郁冒

    │  └亡津液,胃燥──大便難(01)

    │證治┬產婦郁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

    │舉例│     ──小柴胡湯──扶正達邪,和利樞機(02)

    └  └病郁冒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大承氣湯──逐邪祛實(03)

產后腹痛┬血虛里寒──當歸生姜羊肉湯──補虛養血,散寒止痛(04)

    │氣血瘀滯──枳實芍藥散──行氣散結、和血止痛(05)

    │瘀血內結──下瘀血湯──破血逐瘀(06)

    └瘀兼里實──大承氣湯──泄熱通便(逐瘀)(07)

產后中風┬太陽中風──陽旦湯──解表祛風,調和營衛(08)

    └陽虛中風──竹葉湯──扶正祛邪,標本兼顧(09)

產后虛煩嘔逆──竹皮大丸──清熱降逆,安中益氣(10)

產后熱利傷陰──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清熱止利,養血緩中(11)

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補血和血,散寒止痛(附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節課講完婦人產后病證治
金匱懸解卷二十一 黃元御醫學大全
《金匱要略》卷二十一婦人產后病脈證
程門雪先生講稿之-----產后篇
【胡希恕《傷寒雜病論精要版》第三十一章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綜合練習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普宁市| 阿拉善右旗| 烟台市| 遂宁市| 闽侯县| 高雄市| 四川省| 石台县| 神木县| 九龙县| 怀仁县| 孟津县| 定结县| 建平县| 武陟县| 曲松县| 喀喇沁旗| 灵山县| 玉门市| 库伦旗| 广东省| 富阳市| 博兴县| 五指山市| 湟源县| 手机| 林甸县| 奉贤区| 长宁区| 宁城县| 青田县| 宁波市| 大洼县| 锡林郭勒盟| 重庆市| 息烽县| 白银市| 安西县| 资阳市|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