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超群是聰明最重要的表現(xiàn)之一,很多聰明的寶寶“博聞強識”、“過目不忘”,很小的時候就能背誦很多古詩,記住很難學的琴譜,讓不少家長羨慕不已。
其實,嬰幼兒時期的寶寶就開始有記憶力了,只不過這個階段都是以“無意識記憶”為主,他們靠直觀的感受來記憶,例如能夠記住媽媽的聲音、媽媽的味道,玩過的玩具等。在孩子三歲后,就開始有了抽象記憶,能夠記住某個場景,某個事件。孩子的記憶力除了天生的,后天培養(yǎng)也非常重要,培養(yǎng)記憶力好處很多,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的發(fā)育,從而達到智力的提升。
其實,寶寶在一歲以后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的記憶力,這期間,媽媽的陪伴是最多的,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也充滿依戀和信任,所以媽媽可以通過講話的方式來鍛煉孩子的記憶力。那么媽媽要如何通過語言引導孩子呢?
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媽媽可以跟他講一些日常用語,可以喊著他的小名,例如:涵涵,我們要吃奶了。涵涵,這是你最愛的小貓咪。涵涵,今天我們要去超市嘍。媽媽觀察寶寶,如果她在專注地聽你講話,還可以把語言豐富起來,例如,涵涵,這是一只粉紅色的貓咪。超市真大真漂亮啊。看,一只可愛的小狗。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能夠記憶幾天之內(nèi)的事物,媽媽通過反復強調(diào)一些簡單的事情或者事物,可以起到鍛煉他記憶力的作用。
一歲-兩歲的寶寶,他們的認知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還是以形象記憶為主,媽媽可以藏起一件玩具讓寶寶找,“媽媽剛才和寶寶一起藏了一件玩具,寶寶一會自己把它找出來好嗎?如果找到了,這件玩具就送給你好嗎?”這樣引導,孩子一般會很有興趣地找,隨著找到東西越來越快,媽媽可以適當在藏起兩件、三件玩具,加強寶寶的記憶保持能力。
兩歲-三歲的寶寶,已經(jīng)具備分類和收納的能力,家長可以嘗試讓她教他家庭成員的名字,例如,“涵涵,爸爸叫什么呀?爸爸是屬什么的呀?”或者指著一件玩具,“涵涵,媽媽不知道這個玩具應該放在哪里,你來幫助媽媽好嗎?”,到了超市貨架前,“涵涵,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蔬菜呀?”“涵涵最喜歡的玩具在哪里放著呀?”“交錢的地方在哪里呀?”
三歲以后,孩子的記憶力原來越高了,可以問她一些細節(jié)問題,例如,“你在學校里跟誰玩了?”“今天老師夸獎你了嗎,說了什么?”“中午吃的什么飯呀?”可以嘗試讓孩子說出細節(jié),有助于他記憶力的鍛煉。但三歲孩子的記憶也是盲目的,只對感興趣的東西記憶深刻,媽媽可以抓住她的這個特點進行引導,驚喜的話,孩子還能描述整個事件,再從中挖出細節(jié)讓他回想。
這樣的引導,媽媽每天堅持幾分鐘就可以,這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他們能迅速抓住重點進行記憶,一般觀察事物、記憶事物的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