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我國經濟發展得比較好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人口比較多,經濟總量堆砌比較高的幾個省份則為山東、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和河北。那么在經濟層面而言,這10個省份算得我國的“十大強省”了。
毫無疑問,是我國最強的省份。無論從經濟總量、人口數量還是其影響力來看,都是妥妥的No1。論經濟總量超9.7萬億元,是排名靠后的10個省份之和。預計今年將突破10萬億元,如果單獨參與世界國家/地區經濟排名,將位于西班牙之后世界排名第15位。1.1億的常住人口規模,也讓廣東在全國版圖的各項數據遙遙領先。
廣東在全國版圖中的占比
外貿進出口總額占1/4;
社會零售消費占1/10;
吸引外資占1/6;
港口貨物吞吐量超1/4;
機場客運量超1/10;
......
財政稅收超1.2萬億元,全國第一。在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科技研發方面,廣東有6個地級市進入前30強,總計數量3.9萬家,全國第一。擁有包括華為、騰訊、大疆、中興等一系列頭部科技公司。
由于經濟實力的強大,從而影響到綜合實力與方方面面,廣東的軟實力文化輸出在全國范圍內也無出其右。嶺南文化,粵語歌曲、方言,功夫茶、粵菜美食等等也是風行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加和東南亞地區。
以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江蘇自然是第二,和廣東并稱國內雙巨頭。常住人口超8000萬,GDP總量超9萬億無,更是我國人均GDP第一的省份。省內13個地市均為百強市,其中三個超萬億,在經濟發展方面是國內最均衡的省份。從直接反映其經濟實力的財稅來看,去年上繳國家5157億元,僅次于廣東、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自然環境優越,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歷史上就屬于富庶之地。
在產業布局方面,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高達1.4萬余家,全國前30強經開區江蘇占據7家。是中國除廣東外,經濟最具開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
山東7.6萬億的經濟規模,成為我國經濟總量第三強。人均7.6萬元的GDP在各省份中僅次于江蘇和浙江(不含直轄市)。省內城市格局為一超多強,以青島為首的萬億級城市和濟南、煙臺為輔的準萬億級城市,全省17個地區,GDP超3000億的為13個。說明地區之間發展比較均衡,全省超1億的人口,還能發展成如此龐大的規模和較高的經濟質量,說是全國第三強省是不為過的。
圖為山東省的主要工業產品
浙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影響力,文化輸出,科技水平與科教文衛方面,全國第四是實至名歸的。全省5700萬常住人口,外來人口將近700萬,僅次于廣東和上海。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2018年5.6萬億的GDP總量,人均9.8萬元。浙江民營經濟活躍,電商業、小商品交易發達,是我國民富程度最高的省份。境內坐擁世界第3的寧波港、世界第6的科技公司。
在其文化輸出與軟實力方面,歷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歷史典故、文人墨客,戲曲傳說等等文化氛圍濃厚。現代包括遍及全球的浙商,其中又以溫州商人和阿巴巴巴為代表。第十一屆G20會議選址杭州,更是證明其浙江的影響力與文化軟實力。
從前四之后,后面的省份就比較難取得共識了。誰都沒有碾壓誰的綜合實力,誰都有超強的一面。比如湖北的科教文衛與經濟質量,河南的工業制造與交通樞紐、四川的金融存款與國際影響力等等。就目前而言,相對比較均衡發展的還是湖北吧,總量雖然少了點,但高達6.6萬元的人均GDP卻是中西部地區最高的省份。
就這幾個省份中,河南經濟規模取勝,湖北發展質量取勝。在近些年的發展速度上,湖北也要高于河南,更多的在于其高新技術產業所發揮的增長效益。所以我個認更傾向于湖北第5,河南第6,四川第7。
其余幾個省份,個人認為福建可排第8,湖南第9,河北第10。雖然湖南的GDP總量要高于福建,但福建的經濟比湖南好太多。少了3000萬人口,經濟總量僅相差600多個億,從最近10年的平均發展速度上來看,福建要高于湖南,反超的可能性很大。省內社會發展程度,城市化建設水平方面,湖南長沙一城獨大。福建則屬于多處開花,共同發展。福州,廈門,泉州都發展得不錯。
至于河北,雖然近些年發展有些滯后,但總歸還是超3.6萬億的總量擺在這里。再加上國家重點打造扶持的新區,可能進一步帶動地區間的發展,從而增強其本省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