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曾說:“死亡,是造物者為人類安排的一種自然的、需要的、普遍的災(zāi)害?!?/strong>
人們總是忌諱談及生死,與之有關(guān)的一切問題,在生活中更是諱莫如深。
雖說“蕓蕓眾生,熟不愛生”,但生老病死是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沒有誰能幸免。
與其害怕逃避,不如坦然面對,才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積極態(tài)度。
特別是那些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的老人,暮年時能依靠的人不多,但需要操心的事卻不少。
為了自己能安享晚年,也為了子孫后代能有穩(wěn)定的未來,在60歲之后,請?zhí)崆鞍才藕眠@3件事。
01
提前留一筆錢,緩解子女的壓力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寫道:
“錢是好東西,它能使人不再心慌,并且叫人產(chǎn)生自信。”
生兒育女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持,等父母垂垂老矣之時,贍養(yǎng)雙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獨生子女的家庭,雖然沒有多子女家庭那樣的撫養(yǎng)壓力,但未來的養(yǎng)老壓力卻正好相反。
特別是子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需要承擔上有老下有小的多重壓力。
為了生活,他們需要拼命地掙錢,有時候無暇顧及個關(guān)系父母,也并非是有意為之。
作為孩子的父母,理應(yīng)享受子女的孝心,但也應(yīng)該體諒他們的難處。
聰明的老人,懂得自謀出路,而不是將養(yǎng)老之事,全權(quán)交付于子女手上。
正所謂:“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備無患患可除?!?/strong>
年過花甲,為自己提前預(yù)留一筆養(yǎng)老錢,既能防患于未然,也能減輕子女的壓力。
這筆錢,可以用來日常的開銷,讓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所保障,省去了子女的擔憂。
這筆錢,可以在病痛來臨時,不至于手忙腳亂,去東拼西湊的借錢,留下了自己的體面。
這筆錢,還可以讓自己投身于興趣愛好,不至于在晚年過得枯燥煩悶,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就算家門不幸,子女不孝順自己,或是他們無力盡孝,這筆錢也是自己生活的底氣與勇氣。
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時,不去麻煩別人,過安寧的生活,一餐一飯,才會合自己的心意。
02
提前教給子女正確的三觀,以免他們?nèi)蘸筮B連碰壁
《孟子》一書中有言: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strong>
一個家族想要長久興旺,所依靠的不是萬貫家財,而是良好的家風(fēng)與正確的三觀。
許多父母為孩子擔憂操心了一生,到了生死時刻并非懼怕離去,而是擔心子女孤立無援。
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沒有兄弟姐妹的照應(yīng),只能獨自前行。
于是,有人為兒女攢下了金玉滿堂,有人為后代留下了珍寶錢財,期盼他們能富足安生。
但再多的家產(chǎn),若是子女不能正確使用,終究會有揮霍一空的一天。
家風(fēng)不正的家庭,即便能繼承父母的遺產(chǎn),也難以守住這些財富。
曾經(jīng)的巴西首富愛德華多·貴諾,在商業(yè)領(lǐng)域風(fēng)光無限,卻在教育兒子上面十分失敗。
他的兒子若熱·貴諾從小就與金錢為伴,生活十分奢靡,整日揮金如土、風(fēng)流快活。
愛德華多去世以后,若熱繼承了父親的20多億美元的遺產(chǎn),更加肆無忌憚地開始揮霍。
他把所有的時間和金錢,都用在追求好萊塢女明星上,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瑪麗蓮·夢露。
沒過多少年,若熱擁有的最后一家公司破產(chǎn),他只能和家人靠著政府的救濟金過活。
正如曾國藩所說:“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strong>
處心積慮為兒女謀財,不如教會他們?yōu)槿颂幨乐溃屨_的三觀延續(xù)傳承。
03
提前注意好養(yǎng)生,保持身體的健康
王興華曾說:
“物質(zhì)是養(yǎng)生的基礎(chǔ),精神是養(yǎng)生的支柱,科學(xué)是養(yǎng)生的法寶。要有正確的養(yǎng)生觀,開創(chuàng)人生第二春。”
人活一世,終究還是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年紀漸長,更是要提前注意養(yǎng)生之道。
替別人出謀劃策了一輩子,到了這個時候,也到了自己替自己考慮的時候。
這個時候,人體的器官和記憶力等都會出現(xiàn)衰退,行動也變得越來越不方便。
若是不想就此認命,晚年的生活過得艱苦凄慘,保持身體的健康非常有必要。
首先不要太過放縱自己,制定好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計劃,合理地安排好日常飲食。
同時作息也要規(guī)律,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證自己能夠擁有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
放下手中的手機,多去戶外散散步,活動一下身體,不要久坐,那只會讓身體僵硬。
若是自己可以自理生活,一定不要太懶,無論是洗衣做飯,盡量自己親力親為。
一些不算繁重的家務(wù)活,也盡量自己獨立完成,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一些,就不會胡思亂想。
正如馬克思所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strong>
心中不要裝太多無謂的瑣事,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多看好少看壞。
在晚年,努力照顧好自己,保持自理的能力,別事事都依賴子女。
高品質(zhì)的生活,全靠自己創(chuàng)造,唯有如此,才能享受更多的幸福與美好。
郭沫若曾說:“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
生死之間,一切隨緣,生命或長或短,一切皆是定數(shù)。
人生有限,生命終有盡頭,活著不在于長度,而在于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