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智庫”第一批入庫名單即將公布,敬請關注!
青年會計學者聯合發起的會計本碩博NO.1平臺
分享信息,傳正能量,交流學術
廣結善緣,整合資源,服務成長
王雷,漢族,安徽宿州人,重慶大學會計博士畢業,現任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講師,蘭州大學管理學院運營與財務管理研究所成員。 在《中國會計評論》、《審計研究》發表論文多篇,研究方向:公司財務、資本市場會計 講授課程: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 社會兼職:《財經研究》等期刊審稿人、會計學術聯盟聯合發起人。
注:此文是作者在科研學習過程中的筆記整理,聆聽了N多大家的報告、講座或課程,在此表示感謝。中國青年一代會計學術人的成長,離不開前輩們的提攜與幫助,在此也表示深深的謝意。在分享過程中,有的是個人的見解,未必科學,請前輩們多指正,多多支持會計學術聯盟--我們青年會計學術人發起的小圈子,謝謝!
中國實證會計研究八股文漫談
(一)論文八股文式的框架
題目:20字左右;
摘要:200-300字左右;
關鍵詞:3-8個
引言
文獻綜述(文獻回顧)
研究背景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研究設計:變量定義、檢驗模型設定、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說明
實證結果分析: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回歸分析;內生性問題的解決;穩健性檢驗
結論與啟示:對策建議也在此部分
參考文獻
(二)什么題目是重要的、有意義的?
部分觀點源自辛清泉老師重慶大學講座,2012年底“如何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
1、如何評價題目:要研究的問題重要且有新意。
(1)研究的問題重要
a. 理論上重要:提出新概念;放松或增加現有理論的基本假設。很難!
b. 方法上重要:對已有的研究方法的改進。相對容易!
c. 實踐價值重要:用理論解釋、預測一個重要的現象;評價某項政策的經濟后果等。
(2)研究的問題有新意
a. 常見的一類:國外做過了,提供國內的經驗證據。
b. 全世界都沒有人做過的。
c. 研究的問題有人做過了,但做的存在重要缺陷,可以改進這個缺陷。
d. 國外做過的,但得出的結論和邏輯并不符合國內的實際,不符合國情,在結合和考慮我國特殊國情的情況下,再進行分析(制度背景)。
2、選題的來源
(1)來自文獻。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閱讀和跟蹤代表性的文獻,看是否存在空白或進一步研究的空間。Top雜志和本領域大牛的文章要瀏覽一下,但不用看的太深(除非要做相關的研究),閱讀摘要和前言即可(沃頓商學院,張宏博士,2012)。
(2)來自現實(經濟現象)
a. 針對現實中的現象,發掘背后隱藏的規律。如:為何上市公司不喜歡分紅?為何打新股一度那么火熱?
b. 如何發掘現實中的潛在問題?
閱讀財經報道和新聞,對相關的觀點做相關記錄,并整理成專題,給予自己的評價(李若山教授,2014)。
針對現象,結合理論文獻,思考可能的研究點和創新之處。
c. 熱點問題還是感興趣的話題?
追蹤熱點是一些期刊的喜好,但動手要快(否則被捷足先登),要有較強的敏感性。
不感興趣,很難提起興奮感,當然也很難堅持做下去。
3、選題能形成學術論文嗎?
(1)有沒有數據?
(2)樣本量足夠多嗎?
(3)研究設計或研究方法能分離出你想觀察的問題嗎?
涉及到變量是否可以度量,即找到代理變量;能不能剔除其他干擾因素的影響,例如僅僅以2007年前后設置虛擬變量考察會計準則變遷的影響,如果沒有較好的配對組或較為干凈的樣本,個人認為是無法單獨分離出會計準則變遷的影響。
4、題目的寫法
(1)排列式:兩個詞或三個詞,如“金融危機沖擊、財務柔性儲備與企業投資行為”這是財務會計文章中比較常見的寫法;
(2)提問式:如“四大”的審計質量更高嗎?
(3)內容概括式:如企業投資效率關鍵:融資約束假設與貨幣政策沖擊。
5、整體要求:要醒目還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甚至交代了文章的研究思路或方法。
(三)摘要:最后寫
1、摘要應交代清楚: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有些會做簡短的評論,如交代文章的突出貢獻或啟示;
2、摘要應力求客觀、邏輯清晰、語言簡練,不要交代過多細節。
(四)引言
1、引言要交代的內容
(1)論文選題的視角;
(2)為何選擇這一題目;
(3)這一選題研究的主要進展(關鍵文獻評析,不同于文獻綜述);
(4)本文要解決哪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5)本文與之前的文章相比,有哪些突出的貢獻和價值(一定要高度提煉,突出);
(6)最后一段寫文章之后部分的結構安排(個人認為可有可無)。
2、引言部分很重要,是別人看文章的必讀章節;
3、等到文章后面部分寫完了再寫(在摘要之前寫作);
4、寫完后反復修改,要換位思考,站在讀者的角度上寫,務必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五)文獻綜述(回顧)
1、盡可能搜集和閱讀相關的學術文獻
那么如何查找文獻呢?首先確定關鍵詞,其次熟悉本領域的權威雜志和專家,再次熟悉文獻庫,最后根據已有論文查找更多的文獻,比如多數已有文章都引用的文獻,一般是重要文獻,我們的文章也應引用。
2、重要的文獻重點評述
(1)具有奠基作用、轉折意義的經典文章;
(2)重要雜志的文章;
(3)重要人物(大牛)的文章;
(4)引用率高的文章。
3、不是羅列,而是自己的再加工,需要按照自己文章的意圖,按照某一邏輯順序展開;
4、不僅要“綜”,還要“述”:即“站在前人肩上,再猛踩一腳”;
5、對文獻的評述要盡量客觀,不要有意貶低別人的文章,應結合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條件等合理評價;
6、與自己的文章的創新點結合起來進行評述,一般不寫自己文章也不能解決的問題。
(六)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研究假設的提出一般要基于理論分析(少數缺乏理論支持,可以使用嚴密的邏輯分析),而不是實證結論,如某某實證發現A和B是正相關,所以我提出假設A和B是正相關,這樣的假設站不住腳。一方面別人覺得你的假設基礎不牢固,可能那個文獻做出的結論是錯誤的;二是審稿人會說既然別人做了,你為什么還要做呢;
2、研究假設一定要交代清楚研究主題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即如何由A到B再到C的;
3、應注意理論之間的關系,分析的要盡量全面,特別注意競爭性假說的影響;
4、假設的提出應可以明確證明,既可以明確檢驗;
5、一篇文章的待檢驗假設不宜太多,最多3-5個即可,太多讓人覺得重點太多,就沒有重點;
6、有時候在這部分之前還有一部分可以叫做研究背景,用以交代要研究的問題在我國的特殊發展過程,該問題的歷史和現狀等,有利于接地氣、突出中國特色。
(七)研究設計:交代清晰,讓人可以完全復制
1、變量的定義應準確
在模型之后定義和介紹,或者專門設計一個表格來展示;
各變量全文的定義、符號、名稱應完全統一。
2、變量選取應典型:常用、廣泛認可的;自己創新的要說明代理變量的選取為何能夠替代你要研究的點;
3、模型的設計應準確:借鑒相應的理論;經典模型的拓展;重點文章;控制變量的選??;內生性的解決;
4、模型的設定以要解決的問題為導向:如logit、tobit回歸等;heckman兩階段回歸;特殊模型(門檻)等。
5、樣本選擇應注意從研究問題的需要出發,并對樣本選擇過程作出說明:如,一般會刪除金融業的企業、樣本值缺失的樣本;但對于ST等被特殊處理的企業視研究問題而定;
6、研究區間的選擇也很講究,應給出選擇這個研究區間的理由
(1)數據能否獲取,如現金流量表從1998年開始披露;
(2)重大事件會對所研究問題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如2007年IFRS的實施;
(3)研究關注的問題在某時間段更突出、更典型。
7、配對樣本的選取
配對樣本更容易控制其他因素對考察事件的影響,例如:
(1)審計師變更;
(2)股權激勵;
(3)配股增發;
(4)行政處罰;
(5)交叉上市。
配對樣本一般依照年份、行業、規模、股權性質等變量,可以選擇1:1或1:2配;可以手動配對也可以通過軟件實現(PSM)。
8、數據來源應權威,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或別人搜集的數據
常用的數據庫、別人的文章、權威機構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來源要交代清楚。
(八)實證結果分析
1、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1)主要變量統計特征的描述,可以看清變量的統計分布;
(2)主要變量(或全部變量)的相關系數;
(3)部分還可以報告行業分布、年度變化趨勢;
(4)分組比較結果(單變量的組間差異檢驗)。
2、回歸分析
(1)一般按照提出的假設或研究設計的順序分別報告;
(2)分析時應重點解釋文章要考察的變量,并分析其回歸系數的統計意義和經濟意義;
(3)控制變量簡單概括、一筆帶過;
3、進一步分組檢驗
如考察文中檢驗在股權性質、市場化程度、代理沖突、信息不對稱等不同的情況下是否有所不同。
4、內生性討論
文中的研究是否存在內生性;如果存在,你是如何解決的?
5、穩健性檢驗
例如,換計量方法、換代理變量、考察樣本選擇偏差等特殊情況、考察控制更多的可能影響文中研究的情況。
(九)結論與啟示
1、結論要概括,最好不與摘要、引言和實證分析部分重復;
2、啟示或對策建議只寫從自己文章的結論中可以引申出來的,不能引申的不寫;
3、啟示或對策建議應簡單概括,不能喧賓奪主(中國工業經濟的特殊情況:比較重視對策建議)。
(十)參考文獻
1、格式按照各期刊的要求規范;
2、出處應準確(年份、所處在的期刊名稱);
3、引用的文獻最好自己都能讀一下,即做到自己直接引用文中的觀點,避免以訛傳訛;
4、文中出現的文獻,在參考文獻中應對應出現;參考文獻中的文獻應全部在文中引用過,即文中和參考文獻做到一一對應(會計研究在正式發表時會壓縮參考文獻,但個人認為投稿時還是需要嚴謹一些)。
5、盡可能閱讀和引用權威雜志的論文;可以適當引用要投稿雜志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