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
老話也常說“三十而立”,三十歲的人責任,壓力都要承受太多,而到了當立之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不分男女,不分地域,不分城市或農村,只要你是生活在人群中間。此刻應該多談現實。因為,人到了三十歲,活著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個有責任的年齡。同時三十歲的生理機能也是最強的,此刻也該要個孩子了,不然的話到老了孩子還未成年,這句話放在現今依然適用。這是古訓,也是至理名言。
二,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
建房在農村最為看重,也最為講究,其中的位置,朝向,高矮都有許多禁忌忌諱,而對于用料來說更是如此,在舊時,由于人們對科學的懵懂,這些講究也被看為能影響今后的運勢和吉兇,老話也常說“桑皂杜梨槐,不入陰陽宅”說的是桑樹諧音為“喪”,被認為不吉利;而皂木是黑色,是農村葬禮上的主色;杜樹諧音為獨,唯恐自家子嗣不旺;梨則是代表著“分離”,用了怕和家人分離;槐樹因為帶一個“鬼”字,被認為不好。這些樹從字面意思來看都不太好,因此在農村蓋房的時候從來不用?,F在看來這句老話帶了絲迷信色彩。
三,紅到三十綠到老
老話也常說“十里認人,百里認衣”,說的是如果判斷一個人的底細,人品,道德和修養,大致從外表穿著上就能判斷了,因此人們在穿衣上都十分的講究。尤其是在古代,對服飾的禁忌講究體現在許多方面,如材料,顏色,款式,制作等等,其中顏色的講究更是有象征意義。服飾的色彩應當與人的年齡,相貌,品行等想符合才行。之前的服飾色彩也比較單挑,女人非紅即綠,而且紅色只限三十歲以下的女人,不然會被人家說成“不合適”,“老來俏”,而上了歲數的一般都穿綠色衣服。因此有了“紅到三十綠到老”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