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由此可見,一個人從出生開始,長相身高這些外在條件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的,相信大家從現實當中也能感受到,一個人的外貌多少會和自己的父母有幾分相似,要么隨父親,要么隨母親。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看相這一說法,所以老祖宗們根據長期的觀察和總結,留下了很多識人之術,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很多農民看來,子女的長相就會影響到他們之后的發展和運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兒子像娘,金磚砌墻”,小時候經常聽到村里的老人提起,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
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兒子長得比較像母親,那么以后家里的金子可以多得用來砌墻。可見未來的生活十分富裕。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農村一直講究“子隨母相”,在很多農民看來,如果兒子的鼻子、眼睛、耳朵等五官長得和母親相似,那么他多半會大富大貴,至少是衣食無憂,這種說法雖然沒有科學依據,卻得到了很多人的默認。
在農村的部分人看來,“兒子像娘”還可以從另一方面來解釋,指兒子在性格和做事風格上與母親比較相似,男孩子一般比較自信陽剛,如果像母親多一點的話,就能擁有母親溫柔細膩的一面,遇到事情除了冷靜理智之外,也能剛中帶柔,做起事情來自然事半功倍。
另外,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叫做“女兒隨老子,反穿皮襖子”,不過相比之下后半句更少有人知道。和“兒子像娘”的解釋類似,很多農村老人認為,女孩像父親的話,命運通常會比較好。以前農村結婚的講究不少,大部分人認為,如果女兒在相貌和為人處世方面都像父親,那么在結婚成家之后不僅會“旺夫”,個人的事業發展也會順風順水,整個家庭都會興旺。
以上就是對農村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墻,女兒隨老子,反穿皮襖子”的解釋,正是因為這種說法一直在民間流傳,很多農村夫妻都希望女孩像父親,男孩像母親多一些。不過到了今天,這種說法并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孩子的成就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培養和努力。你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對此你還有哪些理解和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