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原文147條心悟
147、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傷寒五六天,邪傳少陽醫以為病外證未解而本小柴胡證誤發汗后津液受損,損傷心陽,病人不大便,醫以為該下,又誤下之則邪熱下陷與素痰結而胸脅滿心陽不足祛邪致微結,以方測證:方用桂枝,甘草,干姜助心陽,用牡蠣收斂心陽,小便不利僅渴是因津液虧虛,而不嘔是胃內津虧無飲停,但頭汗出是因津液不足,汗出乏源,頭為三陽之會,三陽陽盛則只有頭部可汗出,往來寒熱因柴胡證仍俱,心煩者為心陽虛而煩,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至于小便不利有人認為少陽引起三焦不暢乃實為津液不足爾,有人認為膽熱脾寒大便湯,或認為大便應該硬結,但從仲圣原文并未體現出來,并沒有脾寒及無關大便之事,147條言明為太陽少陽并病兼心陽虛而與邪結,心陽不足無力推動血液運行,故以柴桂姜湯解太陽之邪平少陽生津助陽行血,陰陽可和,諸證皆除矣。
為什么臨床我們有時用經方無效果,是沒有看到仲圣本意,一人之言,如有不妥之處,望各位中醫同道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