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條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課前思考:
1.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仲師沒有出方,以何方治之?
2.不惡寒,但熱者,實也,實是實證還是陽明腑實?為何要用調胃承氣湯?為什么不用白虎湯?為什么未言大小承氣湯?
鑒別:
調胃??氣湯
金匱要略白虎加人參
白虎加桂枝湯
70、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傷寒或中風發汗后,邪隨汗達表而出,而病不解,素有陰虛之人,本陰虛火旺,若發汗則津隨汗出,津傷則熱化,若傳陽明經證則葛根湯證,入里則白虎湯證,初入腑則謂胃承氣湯證,繼爾成陽明腑實則大小承氣證,若過汗則亡陰;
陽虛本陽虛則寒,發其汗陽隨汗而瀉,陽更虛,則陽不內守,腠理開,汗大瀉如傷寒論第20條,發汗遂漏不止,或太陽傷寒直入少陰,如傷寒論第301條、302條麻附辛甘湯證,若過汗則亡陽。
若陰陽俱虛汗后,如傷寒論第68條芍藥甘草附子湯證,此時若過汗則易亡陰,亡陽,命在但夕矣!
白虎加桂枝湯為溫瘧,平脈常,身熱而沒有惡寒,但骨節疼痛劇烈,表證未解也,其在太陽陽明,外寒內熱用桂枝解太陽,白虎湯清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