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71條
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津液耗傷則胃中干,心液虧乏不足養(yǎng)心,虛火擾心則煩,且大汗出,腎陰虧乏,陰不含陽,陽上浮侵心則躁而不得眠,五臟則津液虧乏,三焦因津液虧乏,大汗出,津液耗傷則胃中干,胃無津液傳于脾,脾失津液而不布津,如果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慢慢由胃將津液逐步傳輸于脾,脾得津液為胃行令,將化氣下傳于腎,上傳于肺,肺則可通調(diào)水道,五經(jīng)并行,上注于心,下輸膀胱,則五臟安和,故令胃氣和則愈。
此時為大汗出初起階段,僅為津液耗傷,尚未引起病變,可引水自救,少少飲之,胃氣和則自愈。
若
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陽膀胱氣化不利)
課前思考:
1. 如何鑒別胃中干引起的欲得飲水與消渴引起的渴欲飲水?胃中干,喝水則津液正常氣化,小便正常,而消渴
則為氣化失司,飲水則小便不利。
2. 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這是陽明病還是太陽病?
(津液虧乏,熱在陽明未成陽明)
為什么不用白虎湯或者白虎加人參湯?
(無白虎四大證)。
3. 煩躁到了不得眠的地步,少少與飲之就能治療了嗎?
僅津液虧引起,少少飲之,津液得濟,氣化復(fù),五臟安和,其病自不治而愈。
4. 脈浮當用桂枝,為什么桂枝在五苓散中劑量最小?
(雖脈浮,當用桂枝,因已大汗出,陽虛且陰傷,不可用桂枝,但病機為膀胱氣化失司,用小量桂枝合大隊藥入膀胱行氣化之職,無礙于表)。
5. 五苓散治療膀胱氣化無力,為什么管氣化的桂枝用量反而是最小的?
(火少生氣,壯火食氣。)
如大汗出,大煩渴,飲水不解,脈洪大,則為白虎加人參湯
如傷寒論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邪熱已居陽明為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若大汗出,脈微,外不解,因大汗而津虧,不可解外,而熱于內(nèi)欲結(jié)實,由虛又不可下,用謂胃??氣湯清其燥而截斷入腑實之法。
如傷寒論第94條、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diào)胃承氣湯。
若大汗出后,不惡寒……有潮熱,邪熱已入里成陽明腑實的大小承氣湯證。
如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fā)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