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成吉思汗將中亞地區多個部落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蒙古帝國,占領了中亞歐洲大面積領土。成吉思汗的子孫們乘騎蒙古馬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陸上帝國。
成吉思汗鐵木真的戎馬生涯與馬結下不解之緣。他西征歐亞大陸、馳騁蒙古高原、南下中原大地,均帶著自己的鐵騎軍——怯薛軍。據傳,成吉思汗乘騎的良驥多是蒙古馬。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確實是一支可怕的力量,他們每人有五匹馬,穿皮甲,攜弓箭,吃的是干肉、奶酪等便于攜帶的食物,其戰術和戰法在當時都是最先進的。
事實上,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于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
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但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的戰斗無論多大規模的軍隊都是在小戰場內進行的。
而且,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崇信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斗,當他們遇見可以把百里方圓的地方做戰場,且習慣迂回的蒙古軍隊時,他們的確是碰上了無法想象的戰爭場面。
蒙古馬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該是最劣等的馬了: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
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蒙古馬如今仍然和它們的祖先一樣在大草原上馳騁,但這些曾經幫助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鐵騎,卻不是想象中的高頭大馬,它們體格矮小,甚至常被誤認為矮種馬,這使得它們祖先的戰績更為傳奇。
耐力卓越、不畏嚴寒、耐粗飼,這些特征使蒙古馬成為優良的戰馬。成吉思汗曾依賴它們提供食物、飲水,承擔運輸、運動、打獵和娛樂功能,甚至成為精神力量的來源。自成吉思汗時代以來,蒙古馬的血統并沒有多大改變。
蒙古馬在蒙古軍隊中除了作為騎乘工具外,也是食物來源的一種;蒙古騎兵使用大量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減少了蒙古軍隊對后勤的需求。
而且,蒙古騎兵通常備有不止一匹戰馬,因此,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
馬是蒙古騎兵的好朋友,也是他們征戰南北的好伙伴,馬對于騎兵就像水對生命一樣重要。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的騎兵之所以能打下那么大塊的版圖,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都跟他們的坐騎蒙古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游牧民族從歐洲到中國遼遠漫長的戰線上,無選擇地傾覆再生和文明的血脈中聽從天命,而綿延不斷。
而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國讓蒙古馬成為馬在文明史上空前絕后的最光輝的一章。馬背民族和游牧生活方式就是倏忽而來,絕塵而去……。
和平,蒙古族,出生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草原,長在錫林河畔。1981年開始攝影創作, 1987年擔任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宣傳部編輯、專職攝影師,1990年參加全國高級專業攝影專修班學習,2011—2016年經內蒙古攝影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理事會選舉為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2014年推選為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2017年被評為全國金融系統“德藝雙馨”先進工作者;2017年被推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首席代表、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農業銀行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客座教授、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攝影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