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我為你哭泣
《舊約全書.創世紀》解釋:上帝造化了男人---亞當,由于看到亞當生活寂寞,便從亞當身上抽出一根筋骨變成女人---夏娃,于是就有了男女組成的人間世界。單單上帝的觀點,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筋骨,所以注定女人要永遠依附于男人;女人是為了化解男人們的孤獨寂寞來到這個世界,這就決定了女人們生活中的角色。在這種理論的支撐下,多少年來,男人們樂此不疲的行使著自己的權利,享受著上天賦予的逍遙人生,而女人們恰好相反,隱忍地過著信天由命任人宰割的生活。
這種貌似有源有據的神權政治,幾千年來,一直成為封建統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成了封建統治階級剝奪升斗小民自由權利百試不爽的武器。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覺醒,從來不懂得什么叫反抗的女人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思想一天天的被麻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地位一點點的被蠶食;就是在這種虛無縹緲的神圣面前,精神靈魂一次次被侵蝕。善良的女人們剩下的只是嘆息。忍受著心靈的痛苦,帶著封建禮教的枷鎖,百依百順的演繹著自己都不滿意的羞澀人生。
小說《明天》中的單四嫂子和《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思想家魯迅筆下飽受封建禮教摧殘的典型女性。她們默默堅守著“三從四德”,在封建神權及封建禮教的規限下逆來順受,痛苦的活著,痛苦的死去。甚至她們至死都沒有明白自己的命運悲慘的根源,稀里糊涂地了卻了自己滄桑一生。她們的共同特性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在她們的思維和潛意識里,凡事總是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想的太多,很少為自己考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我,不管干什么事變的唯唯諾諾,不知所措,軟弱的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說起她們的悲慘命運,人們習慣地歸結于黑暗的封建制度的產物,其實,更是她們自己沒有勇氣挑戰自我的結果。
孟姜女是第一個敢于挑戰封建禮教的杰出女性。她之所以哭長城。一方面,表達對自己親人的眷戀。另一方面,痛斥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殘暴。哭的是“一女不嫁二夫,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這種慘無人道的封建制度;哭的是身為女性飽受滄桑而無力反抗的悲哀。這位貞潔烈女非常明白,一兩個人的覺醒擋不住殘酷封建禮教的車輪,只能用哭來表達對當時封建禮教下女人卑微社會地位的不滿,用自己的死來喚醒更多同病相憐的骨肉同胞。
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女性,從小接受傳統的禮儀熏陶,封建的宗法制度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骨子里。他們認為女人就該如此,懦弱成了女性的標簽。面對著倫理的壓迫,思想的束縛,內心的壓抑,他們選擇的是順從,成了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像孟姜女那樣極少數覺醒的女性,她們不甘愿成為謹守禮教的“沉默羔羊”,發出一些“不安分”的聲音,但是,在強大的封建宗法制度面前,也顯得那么的蒼白,那么的無力。
“世上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悠揚的歌聲就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全世界受壓迫勞苦大眾的心房。“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發自內心的吶喊。“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如同一聲春雷,響徹整個中華大地,沉睡了千年的雄獅終被喚醒。饑寒交迫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告別了幾千年封建思想的統治,開始朝著人們向往的、自由、民主的理想目標邁進。從此,中華民族像一個偉岸的巨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婦女解放”成了社會穩定的基石,“男女平等”成了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尺。廣大婦女同胞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了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婦女的地位如日中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同工同酬”的口號下,婦女同胞勞動生產熱情顯著提高,在各自行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巾幗不讓須眉的鐵姑娘;舉國推崇的女狀元;攻堅克難的女專家;兢兢業業的女勞模應運而生,凸顯了女性的風采。
盡管如此,由于幾千年封建傳統的影響,男女之間還遠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平等。只能說,經過近幾十年的努力,不平等差距在逐步縮小。就拿最平常的男女之間的談情說愛來說,大多還是男追女,如果女主動追男,就會被認為是“水性”的象征,被扣上“輕浮”的帽子。我們不得不承認,改造不平等的進程確實不如人意,表現得過于柔弱,顯得十分緩慢。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使一部分人患上了“物欲膨脹”的綜合癥。為了滿足一己私欲,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權力,有意識的制造男人和女人不平等的競爭。所以才有那么多所謂的“潛規則”,那么多針對女性的流言蜚語。致使在社會活動中,男女不平等現象隨處可見。首先就是求學。還存在著個別院校個別專業性別歧視,傳統“性別分工”觀念重新抬頭。在家庭子女多的情況下,家長還存在著女孩子早晚是人家的沒必要讀太多書的想法,祖上的一技之長也是傳男不傳女。“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古話,在一部分人中還有很深的影響力。其次就是就業。很多企業招收人員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實行著“男生優先”的原則,女性就業被邊緣化,導致女性就業率遠遠低于男性,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在個別領域和一些關鍵崗位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造成女性從政的比例嚴重失調。再次就是社會上流傳的“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怕嫁錯郎,男怕干錯行”的觀點,秉持的仍然是過去“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舊觀念。仍然把女性放在附屬地位,嚴酷扼殺了女性的獨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對女性人格地位的無情詆毀。當下,這種觀點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場,一方面是個別女性好逸惡勞、急功近利造成的,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殘余思想影響的結果。要知道,嫁有一半是靠別人的,命運一半掌握在別人手里,而干得好要完全靠自己,充分體現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是真正體現女性的社會獨立地位和自身價值最有效途徑。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在計劃生育國策已經實施三十多年的今天,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一個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男孩、女孩同樣肩負著贍養雙方老人的責任,同樣扮演著后繼之人的角色,本應該男女一視同仁。但是,人們對男女平等問題仍然爭執不休,現實社會中對女性的歧視仍然屢見不鮮。人們最關心、最常見的現象,莫過于工作中的加薪和升遷。男女兩人同樣受過高等教育,同樣在某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男同志賦予更大責任無可厚非,而女同志提拔到新的崗位,就會招來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語,不是和上級有關系,就是和領導說不清。確實有特長,通常也會被流言否定。確實有能力,往往也會淹沒在唾液中。好像女人就不應該和男人平起平坐,女同志永遠就不能出人頭地! 為此,很多杰出的女性,不僅承載著艱苦工作、生活的壓力,還要忍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她們為了國家昌盛、民族富強、社會和諧,無怨無悔,勇往直前。也為此,很多優秀女性,做好事不留名,做成事不張揚。甘愿碌碌無為,墨守寧靜,也不愿招風引議。所以,改造“男尊女卑”這種不平等的進程任重而道遠。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眼下社會確實存在不正之風,選人用人機制還不健全,個別女性不擇手段攀附權貴撈取資本,這種人神共憤的行為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但這總歸是極少數,千萬不能以偏概全。
慢慢的歷史長河,演繹著一幕幕人間的悲歡離合。“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斗爭。”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女同胞們,我們不能漠視這種不平等。要知道:當下早已經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了,男人在外面工作,女人也在外面工作,都在辛苦地掙錢養家。在家相夫教子已不再是女人的專利,女人也完全能夠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自己養活自己,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女同胞們,我們不能再不覺醒。開動你們智慧的頭腦,發揮你們勤勞的特長。不要再把眼淚當成你們的武器,不要再把溫柔作為你們唯一的形象,更不要把經營男人作為自己唯一的事業。要追求和男人權力上的平等,就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要追求和男人人格上的一致,就要撐起屬于女人自己的半邊天,要知道:要創造自己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