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山地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50%以上, 中國2300多個行政縣中, 山區縣有1 500多個, 山區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
山地與平原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山地氣候垂直多樣, 生物多樣性豐富;
二是山地文化多元, 文化多樣性突出;
三是山地生態脆弱, 環境承載力較低;
四是耕地較少, 人地矛盾突出。
正因如此, 山地作為地表的隆起區, 同時也是經濟的洼地區。為此, 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振興山區經濟, 改善山區居民生活條件。
2017年, 國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田園綜合體也成為眾多鄉村發展的首選。
田園綜合體作為未來鄉村發展的一種高級形式, 也是鄉村振興中的一種重要路徑和模式, 在有條件的山區探討和研究山地田園綜合體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山地田園綜合體依托獨特的山地環境和山地文明建設而成, 它需要圍繞生產、生活、生態這一“三生”空間來進行綜合考量, 共同推動山地經濟發展,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
1 以生態為根基
生態環境是建設山地田園綜合體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根基, 鄉村開發時堅持負責任發展, 堅持保護優先、因地制宜、協調共生原則, 以尊重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進行建設。山地生態空間由脆弱的山地自然環境和多元的山地人文組成。山地自然環境是大氣、水文、地質、地貌、土壤、植被和動物等各種自然因素組成的有機系統。山地人文包含民風民俗、服飾、飲食、建筑、節日慶典等。重視和保護對村民和游客有意義的原生資源, 以保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避免人文資源的過度開發。以生態為底線, 是資源永續利用, 鄉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2 以生產為核心
圍繞現代農業, 建設集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為一體的大產業體系, “農、工、商、旅、文”一體化發展, 延長產業鏈條, 振興鄉村經濟, 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這是構建山地田園綜合體的核心目標。在發展過程中融入優質農產品種植供給, 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功能, 農業科技和信息咨詢, 形成多產融合的產業集聚區。解決目前山區沒有產業或者產業體系不健全的困境, 培育市場主體, 壯大山區經濟。
山地田園綜合體構建
3 以生活為歸屬
山地田園綜合體的生活空間是生產空間的延伸, 是涵蓋山地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動空間所形成的山地田園社區。旅游目的地的生產生活是游客的詩和遠方, 良好的山地田園社區營建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美麗的社區環境, 濃厚的地方文化, 安全和諧的社區交流與活動。山地田園社區的建設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加強社區內部聯系和文化特性, 豐富居民精神文明, 使得山地社區的居民能過上健康、舒適、便利和高品質的生活, 讓其成為村民和游客身心的歸屬地。
山地田園綜合體通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的管控和協調, 構建起鄉村新生命體。鄉村新生命體在資源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融入創新創意、提取加工、科普傳播進行開發, 讓鄉村經濟有了產業支撐, 讓村民收入有了提高, 精神世界得到豐富, 同時當地的資源又不會被肆意破壞。它不會影響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能幫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與人的和諧。
山地田園綜合體增強了山區鄉村的吸引力, 為鄉村游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模式, 也豐富了鄉村旅游的業態和產品, 提升了鄉村旅游的品質。同時, 鄉村旅游也豐富了田園綜合體的產業體系, 提高了田園綜合體的產業附加值。在“三生”空間的協調和管控上得到很好的統一。鄉村的生活社區因為有了鄉村旅游業態的植入,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生產空間, 更好地藏富于民, 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一條可操作路徑。
『亮眼辯景』亮眼辯景作為創意經濟設計第一人!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