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綠化市容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城管執法局8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辦法》,辦法規定了再生產品強制使用制度,C25及以下強度等級混凝土再生骨料取代率不得低于15%,交通基礎設施工程使用再生骨料取代率不得低于30%,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為什么建筑垃圾引起各方重視?
首先,建筑垃圾是可利用的資源。
有研究表明,每利用1億噸建筑垃圾可以生產標磚243億塊、混合料3600萬噸,減少取土或代替天然沙石1000萬立方米,節煤270萬噸,新增產值84.6億元,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其次,降低成本,緩解建筑骨料資源緊張。
當前砂石價格高漲,供不應求,建筑垃圾生產為骨料的轉化率可達85%,即1噸的建筑垃圾可產生0.85噸的再生骨料、0.01噸廢鋼。再生骨料的銷售價格約為天然砂石材料售價的60%左右,能夠降低40%以上的建筑成本,同時緩解砂石資源緊張的局面。
再次,我國建筑垃圾體量大,但利用率不足。
保守估計,未來十年,我國平均每年將產生15億噸以上的建筑垃圾,預計到2020年,建筑垃圾將達到26億噸,2030年更將達到73億噸。但相比歐盟國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的50%,韓國、日本的97%,我國尚不足10%。
最后,建筑垃圾圍城是很多事故的根源。
近日,深圳滑坡事故引發了國內改善建筑垃圾處理的呼聲,“12·20”滑坡災害調查組經調查認定,滑坡災害由受納場渣土堆填體滑動引起,不是山體滑坡,不屬于自然地質災害,是一起生產安全事故。
建筑垃圾的處理設備有哪些?優缺點呢?
可想而知,2019年建筑垃圾或將成寶貝,上海已率先實施,那全國估計也不遠了,畢竟2020年各省市建筑垃圾利用率要達到60%—70%,甚至90%以上,預計未來幾年建筑垃圾處理設備或成爆發式增長。那你知道目前建筑垃圾的處理設備都有哪些嗎?優缺點呢?
1、固定線 pk 移動線
在對建筑垃圾進行初步處理的過程中,由于要拆破的建筑物分布不集中,導致建筑垃圾的分布較為分散。如果設立工廠,構建固定的生產線來處理建筑垃圾,需要將建筑垃圾進行長距離的運輸,這樣既會增加運輸成本,又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利用移動式再生骨料生產模式,人們可以在建筑垃圾生成現場對其進行初步處理,并把處理好的再生骨料運到骨料深度處理中心進行再處理,這樣既可降低運輸費用,又可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更低。
此外,移動破碎站占地小,投入生產時間快,可縮短準備周期,無固定式生產線選址、規劃、環保、土地等手續帶來的建設周期長的問題。
2、輪胎式移動站 pk 履帶式移動站
有關兩者的對比,小編在《兩大移動破碎站:輪胎式vs履帶式,5方面對比讓你看清差別!》已有介紹,這里做簡單說明。
就使用性能而已,履帶式移動站更受歡迎,因為它可以采用柴油驅動,不需變壓器,可自行行走(輪胎式轉場移動需依靠半掛車頭進行牽引),更加便捷,價格也稍貴。
此外,履帶式移動站接地比壓低,通過性好,對山地、濕地有很好的適應性,甚至可以實現爬坡作業,更適用于礦山開采、露天煤礦開采等惡劣的操作環境。輪胎式移動破碎站因采用車載牽引,所以更適用于一些建筑垃圾處理、土石方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及道路建設、建筑等行業的各種砂石物料破碎。
一直以來,建筑垃圾就被認為是能夠進行轉化的“可造之材”。隨著《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的出臺,相信未來幾年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將達到新的高度,移動破碎站也將因其獨特的便利性成為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再利用”的理想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