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介入治療小知識
肝硬化介入專題前兩期分別介紹了分流的TIPS術和限流的部分脾動脈栓塞術, 之后幾期將具體介紹斷流的介入治療,今天向大家推出的是經皮肝(脾)穿胃冠狀靜脈栓塞術。
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形成后,門靜脈血流不暢形成多處側枝循環,其中一支血液從門靜脈經胃冠狀靜脈、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最后經奇靜脈、半奇靜脈回流入心臟。而門脈壓力過高或者有外刺激時,就會造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險。
肝硬化門脈高壓癥,胃冠狀靜脈側枝示意圖
部分脾動脈栓塞術可減少脾臟回流門靜脈血流,但很少用于急診止血治療,經頸內靜脈肝內門腔靜脈支架置入分流術(TIPS)止血效果很好,但要求肝功能為Child-Pugh A或B級的患者才能接受治療,對胃鏡下因出血導致視野不清無法胃鏡下止血治療、又不能接受TIPS治療的患者來說,經皮肝(脾)穿胃冠狀靜脈栓塞術不失為良好的選擇。
經皮肝(脾)穿胃冠狀靜脈栓塞術是在超聲引導下,經皮肝臟穿刺到門靜脈分支,置入導管、導絲后造影,了解門靜脈走行和分布后,將導管插入胃冠狀靜脈,經導管注入彈簧圈或者組織膠,將胃冠狀靜脈完全栓塞,從根部阻斷血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自然就會停止。對肝臟或者門靜脈條件不好的患者,也可以經皮脾臟穿刺到脾靜脈,再進入胃冠狀靜脈進行治療。
病例分享
患者老年男性,肝硬化病史多年,曾有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外院行套扎治療,此次再次出現嘔血、黑便入院。
胃鏡:食管中下段彌漫性靜脈曲張,紅色征( )
CT:肝硬化、脾大、腹水。
患者既往行食管靜脈曲張曾行胃鏡下套扎治療,此次再次嘔血、黑便,胃鏡下見食管中下段彌漫性增粗靜脈曲張,局部融合成片,再次胃鏡下治療難度及風險較大,另外肝硬化失代償期,肝臟萎縮明顯,肝功能欠佳,也不宜TIPS治療。考慮到患者肝左葉體積還可以、雖然有腹水但肝左葉及劍突下腹水很少,決定從劍突下穿刺肝左葉門靜脈,行胃冠狀靜脈栓塞術。
從肝左葉穿刺門靜脈成功后分別在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造影:門脈增寬,可見迂曲增粗的胃冠狀靜脈及食管靜脈曲張(紅色箭頭所示)
插管到胃冠狀靜脈,并行栓塞治療
栓塞后造影:胃冠狀靜脈及食管靜脈曲張不顯影
行胃冠狀靜脈栓塞治療后1月復查胃鏡:食管靜脈曲張明顯好轉
胃冠狀靜脈栓塞后止血效果確切、近期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緩解明顯,但是因為栓塞了胃冠狀靜脈這支側枝循環,會造成門靜脈壓力進一步增高,這有助于改善肝臟灌注、改善肝功能,但可能加重門脈高壓性胃病,時間長了靜脈曲張也可能再次出現。所以胃冠狀靜脈栓塞后要積極抗酸、保護黏膜治療,避免堅硬、刺激飲食,預防門脈高壓性胃病出現,同時定期復查胃鏡,觀察靜脈曲張變化情況,必要時再次干預。另外門靜脈壓力增高后也可能增加肝臟穿刺道出血風險,拔管前一定要嚴密封閉穿刺道。
保護健康、介入治療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