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部《摔跤吧,爸爸》登陸中國大陸院線,引發現象級觀影狂潮,票房突破12億人民幣。
兩年后,導演涅提·蒂瓦里,帶著新作回來了:《最初的夢想》
印度,孟買。
安里,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
此刻,他正無比痛苦地守在病床前。
他唯一的兒子,高考落榜,悲憤之下,跳樓自殺…
幸好樓層不高,小命保住了,但腦內腫脹,岌岌可危…
更糟糕的是,治療似乎都不起作用。
醫生說:孩子失去了求生欲,他自己不想活下去了…
安里萬分悲痛,他沒想到,一次考試的失利,竟然逼著這個傻孩子放棄生命…
為了喚醒兒子的生存意志,安里決定講一個故事:
年輕的時候,我也曾是一個失敗者…
二十多年前,年輕的安里,剛剛考上印度國家理工大學。
這是全國最好的理工學校,懷著滿心喜悅,他來到學校報道,卻得知一個噩耗:
自己被分進了H4宿舍。
H4宿舍,被稱作失敗者宿舍。
說來詭異,進了這棟宿舍樓,就像被下了魔咒...
學習不行、體育不行、情商也不太行,連女朋友都交不到。
這里聚集著全校最不求上進的一群人,一旦跟他們混在一起,好孩子也會被帶進溝里…
如果不想被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申請調離…
在H4,安里認識了很多奇葩:
性傻,全宿舍最饑渴的男子。
他擁有最多成人雜志;
集體看A片時,在第一排有自己的固定座位;
也是A片拍賣會出價最高的人…
媽咪,不折不扣的媽寶男。
已經成年了,還不會自己洗內褲,經常哭著喊媽咪。
他的父親拜托宿舍樓的學長:求求你們了,把他帶壞吧!讓他看上去像個爺們…
酸酸,為人尖酸刻薄,脾氣臭,動不動就罵臟話…
“酒鬼”,人如其名,打開酒蓋的次數比打開書本還多。
印度的火車上禁止飲酒,他坐火車時,就把伏特加倒進塑料瓶里,裝作是在喝礦泉水。
德里克,宿舍樓的老大,煙不離手,脾氣古怪,沉默寡言…
安里想,這些人本心都不壞,為什么不一起努力,撕掉失敗者的標簽呢?
最好的機會,就是即將迎來的校運會。
只要能在運動會上,獲得積分榜上的總冠軍,就再也不會有人小看H4…
就這樣,宿舍樓的男生們,為了這個夢想,開始拼盡全力…
這部《最初的夢想》于2019年9月在印度公映,豆瓣8.2分,IMDb8.2分...
是繼《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起跑線》之后,印度電影又一次聚焦教育話題。
依然是印度一向擅長的喜劇,輕松、幽默,充滿青春氣息,而且很難得的沒有濫用歌舞…
必須承認,這部電影有很大的硬傷。
比如,表演有點浮夸...
比如,劇本有點矯情,兒子生死未卜,父親卻在那慢悠悠講故事…
但瑕不掩瑜,整體節奏流暢,父親校園回憶部分精彩、動人,喜劇元素很自然,有對社會現實的深入思考。
有網友評論:
有趣、熱血、遺憾又感動,最后所有人都以為他們能贏,然而并沒有,這就是真實的生活。輸了比賽,但贏得了尊重,所以,只要我們曾經為某個目標真正努力過,那么無論什么樣的結果,都可以接受。
你大概也猜到了,這部電影要講的主題是:如何面對失敗。
片中的高考失利,跳樓自殺,我們中國觀眾也不陌生...
每天6月高考放榜,我們都能聽聞類似的悲劇。
新聞底下,還總有一堆苛責: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脆弱?不就是一次考試嗎?至于嗎?
可看了《最初的夢想》,你會理解安里的兒子。
為了考進理工大學,這個18歲的男孩付出了很多努力:
每天學習時間長達18個小時;
放棄所有娛樂,不去電影院、拒絕去度假;
為了準備學習小組的課題,甚至沒時間和父親說話…
按理說,這么刻苦努力,如果按照預期,也該能考上。
但生活,偏偏就是沒有這么一帆風順…
成績出來時,男孩悲痛欲絕,完全不知該怎么面對。
他不明白這一切為什么會發生:
那些成績一直不好的人,都能被錄取。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卻還是沒考進?
爸爸媽媽都是尖子生,可他們的孩子卻是個失敗者!
悲憤中,他從陽臺上一躍而下…
為什么他會如此脆弱?
因為父母對他給予了厚望,給了他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沒有意識到,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考試失敗,就是人生一個過不去的坎。
安里說:我告訴他,如果他考進了,我們會一起慶祝。
但我從沒和他說,如果沒考進我們會做什么。
萬一他失敗了呢?
我們從沒有為他提供戰勝失意的武裝,也沒有人想提這種可能性。
安里當然懂得,一次考試并不決定人生,也完全明白,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
但在平時,他脫口而出的,往往是:你考到多少分,爸爸獎勵你XXX。
是大人們的一次次強化,才給孩子一個信號:成功比什么都重要,失敗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而事實上,考試失利,是個大概率事件。
印度孩子考上好大學,是很難的。
片中提到的印度理工大學,在現實中也有原型,即印度頂尖的理工院校:印度理工學院。
據稱,這所大學的錄取率不到3%。
而在中國,一個孩子要考上211、985,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又一個難關: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個環節,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作為過來人,我們也都知道,即使考上了名校,也不意味著一帆風順,反過來,沒有考上好大學,后來也可以發展得不錯…
高考是很重要,卻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它不過是人生的一次考試,而人生的考試,還有千千萬萬…
我們還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坎坷:失戀、失業、生意失敗…
如果說,真心付出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就算是失敗,那么人生本來就是“失敗的合集”…
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被教育,如何面對失敗。
片中有一幕讓人淚目。
成年后的“媽咪”在得知安里家的事情后,給兒子打電話,哭著說:不論你成績是好是壞,爸爸都會給你買自行車…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等到悲劇發生之后,才開始反省,為什么沒有早一點告訴他們?
在電影中,安里通過回憶青春往事,把他對失敗的理解,一點點告訴兒子。
拿到運動會冠軍,對于H4這些失敗者來說,太難了。
他們花了所有精力訓練,并非常傻氣的,用自己最愛的東西賭咒發誓:只要一天不拿冠軍,我就不XXX…
他們收起了黃書,戒煙戒酒,憋著不罵臟話,甚至不跟喜歡的女生說話…
但當有一天,“酒鬼”因為酒癮發作進了醫院,他才發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沾過一滴酒了…
之前他戒過無數次酒,沒有一次成功,為什么這次能做到?因為他從來沒有試過,這樣狠狠的約束自己。
他說:是這群同伴教會了我,比起被人叫“失敗者”,更糟糕的是敗給自己。
在比賽前一天晚上,“媽咪”弄傷了手指,所有人都覺得,這下完蛋了…
但這個原本幼稚膽小的男孩,忽然說了句很哲學的話:只有任由疼痛傷害我們的時候,疼痛才能傷害到我們。
“媽咪”突然變得強大了?
并不見得,但在那一刻,他懂得了身為團隊一份子的責無旁貸…
他忍著疼痛堅持到了最后,盡管輸掉了比賽,卻成為了大家心中的勇士…
努力拼搏的過程中,你收獲了堅韌頑強的品質,懂得了自我控制,學會了團結協助…
這些美好而珍貴的東西,豐富了你的人生,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這份努力結出的最好果實。
最后是成功或失敗,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片中有這樣一幕,讓我很感動。
兒子躺在病床上,聽完H4逆襲失敗的故事,吃驚地問安里:
盡管這么努力,你們還是輸了。你們肯定覺得自己要死了一樣的難受!
在場的人,包括安里和妻子,還有聞訊趕來的“性傻”、“媽咪”、“酸酸”、“酒鬼”、德里克,異口同聲說:不。
安里笑著對兒子說:從輸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已經不再是失敗者了。
是啊,過去了這么多年,誰還在意那場比賽誰輸誰贏?
而那些通力合作、拼到最后的記憶歷歷在目,當年一起奮戰的老友,還在身邊。
他們是你打一個電話,就能打飛的趕來,陪你擔心,為你分憂的存在。這才是那段人生里,最寶貴的財富。
正如電影里的那句臺詞:我們全神貫注的關注勝敗輸贏,但我們都忘了怎樣過好人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就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