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在這些野生植物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野草,在房前屋后、路邊、田邊等地隨處可見,對于很多農民朋友來說,一些野草雖然對農作物有害,但是更多則是十分有用的,就比方說蒲公英、馬齒莧、馬蘭頭等野草,它們也喜歡生長在農田附近,但它們卻可以作為野菜食用,并且還非常的好吃,故而不僅農民朋友喜愛,現如今也深受城里朋友的喜愛。
很多朋友都知道野菜營養高,味道也好吃,但是野菜種類實在是太多了,總是分不清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以至于常常錯過好吃的野菜,實在是太可惜,所以筆者也專門給大家分享一些春季可食用的野菜。下面筆者將分享一種人稱“地黃瓜”的野菜,它用來包餃子是極品,營養也很高,春季錯過太可惜。
很多朋友可能很好奇,這野菜叫做“地黃瓜”,是不是會結出像黃瓜一樣的果實來?實際上并不是,而是這種野菜聞起來有一股類似黃瓜一樣的清香味,故而得此俗稱。
地黃瓜的學名叫做“紫花地丁”,在民間還有著堇菜、鏵頭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頭草、地丁、羊角子、獨行虎、地丁草等俗稱。
紫花地丁在我國分布區域也十分的廣,基本上全國各地都有,多生長于農田附近、菜園里、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
野生的紫花地丁一般在3月初開始生長,不過在近幾年,由于氣溫暖和的越來越早,2月中旬之后基本上就會生長了,到3月中旬的時候就會開花,所以這個時候去農村野外走一走,說不定就能見到開著紫花的紫花地丁。
作為野菜,紫花地丁在我國可是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在《詩經》中就有記載:“周原朊朊,堇荼如飴”,意思是周原之肥沃連苦菜都能生長得如糖那么甜,這里的苦菜并非是我們現在說的苦菜,而是代指堇菜。
在古代的時候,農民們都很喜歡堇菜,并且還這么一句話流傳至今:“這一年紫花地丁花開得好,長勢旺盛,那么這一年的收成一定不會很差。”
很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每年春季都會去挖些野菜來吃,這紫花地丁自然也不會錯過,不過想要吃紫花地丁的話,必須用水焯一遍,不然吃起來很苦,而焯過水之后,不僅不苦,吃起來還會有一股清香味。
紫花地丁的吃法很簡單,焯水之后涼拌一下就是美味。但要說紫花地丁最好吃的做法,則是做餡包餃子、包包子,簡直是極品。用紫花地丁包出來的餃子會有一股淡淡的黃瓜味,吃起來也非常的爽口,第一次吃的人肯定會被它的味道所傾倒。
而紫花地丁不僅好吃,其本身的營養價值也是十分的豐富,據相關資料記載,紫花地丁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元素,尤其是其鐵、鋅、銅、鈣的含量十分的高,是適合老人和小孩子食用。
紫花地丁主要食用部位是嫩苗和嫩葉,所以在它剛才出來那會采摘是最合適的,現在正是紫花地丁生長的世界,若是遇見的話,可別錯過哦,春季過錯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由于紫花地丁開花很好看,現如今在很多城市的花園里都作為觀賞植物種植,這種是不能吃的,只有在農村野外生長的那些野生的紫花地丁才能吃哦。
各位朋友,你們認識紫花地丁嗎?你覺得它如何做吃才好吃?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