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也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酒桌上面的問道和講究也有很多。“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也是古人在酒桌上要講究的事。根據字面的解釋,可以認為是父親和兒子不能坐一席,而叔伯和侄子不能一起互相敬酒。難道親人之間喝酒吃飯,還要如此避讓嗎?
古人對待長輩和晚輩之間的尊卑禮儀都很在意,不管是正式場合還是家族宴席,都要尊長敬賢。如果破了規矩,那么就會被認作是沒有家教的人,不守規矩。當然了,平時的吃吃喝喝,就可以隨意了。那“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有道理嗎?古人講究尊卑,輩分很重要。席位也有很重要的長幼順序,該坐在什么地方,都是有安排的。
至于父親和兒子不能同桌的原因,還是因為輩分不同。按照規矩,不同輩分的人是不可坐一起的。大家有時候也會感覺到,跟長輩們一桌吃飯,會拘謹很多。有些話如果講出來,就有些不太合適。而且酒席,就一定少不了喝酒,同輩對飲,也好說道。但是可沒有長輩敬晚輩酒的。
不過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以前的人們酒席就是一種交流的媒介。吃飯喝酒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重在跟什么人吃飯與喝酒。然而有些人的酒品不佳,一喝酒就容易上頭,發酒瘋。如此一來,弄得整場酒席都不歡而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發酒瘋就是一種失態,滿口胡言不說,事后人們對他的態度也會有大轉變。因此,盡量還是不要差輩一起喝酒,喝完酒大家稱兄道弟的也說不定。
叔伯和侄子,不能互相敬酒也是因為輩分的原因。叔伯跟父親同輩,如果叔伯給侄子敬酒,也是不和規矩的。如此以來還是得晚輩給長輩倒酒敬酒。同輩之間互相敬酒,比較自在一些。雖然古時候的人們生活水平并不富裕,但是人們對于傳統的尊敬長輩的禮節,還是非常遵守的。人們想到的俗語,也都是反應了過去人們生活的方式和態度。了解俗語,也就是了解古時候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