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有些人的膝蓋,比天氣預報還準:一降溫,膝關節就隱隱作痛;睡覺蓋厚被子,仍會感覺腿發涼……
對于這種關節冷痛的癥狀,我們經常稱之為“老寒腿”。
很多人以為多穿點、泡泡腳就能解決問題,但其實沒有那么簡單!
老寒腿,病根兒在軟骨
“老寒腿”雖然帶了一個“寒”字,但還真不是“凍”出來的毛病。
其實,“老寒腿”只是一種俗稱,在臨床中,它大多是由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
那么,關節為什么會“發炎”呢?還得請您往下看~
膝關節由三塊骨頭組成,正常情況下,關節骨骼表面有一層透明的彈性結構,稱為軟骨。
軟骨好比車子的避震彈簧,在關節活動時,它會變形,讓兩個骨頭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大,進而減輕關節之間的磨損。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就會慢慢“老化”,不但會變薄、變脆,還可能會因為外傷而出現破碎甚至大面積剝脫。
如果軟骨被磨損殆盡,在活動時就變成了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生”磨。
關節的這種硬性磨損,就會引發無菌性炎癥,出現疼痛、紅腫、關節僵硬等癥狀。
注意:這些表現都是“老寒腿”:
輕度:膝蓋間斷性的隱痛,晚上睡覺時感到“膝關節怎么擺放都不舒服”。
中度:膝關節活動時發生摩擦聲,有的人久坐后突然感到膝關節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上下樓時膝關節疼痛難忍。
重度:持續性膝關節疼痛或者夜間疼痛,甚至膝蓋變形變大。
“老寒腿”已成“小寒腿”
老寒腿帶一個“老”字,也確實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不過,近年來卻成為80后、90后等年輕人的多發病。
尤其是現在超重的人越來越多,而膝關節負重越多,軟骨磨損的幾率越大。
對于女性來說,經常穿高跟鞋走路,膝蓋老是彎著,對關節的損傷也很大,加上腿部肌肉力量弱,就容易誘發老寒腿。
此外,司機、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模特等,由于職業原因導致膝關節磨損多,這些人的膝蓋往往更脆弱。
因此,想要遠離“老寒腿”,大家務必記住這幾個字:胖人減肥、不要負重、選雙好鞋、護好關節、避免受涼。
一招緩解“老寒腿”
盡管“老寒腿”發作時,患者常出現關節僵硬、疼痛、畏寒等癥狀,十分影響個人狀態,小郎中仍不建議大家自行用藥治療,以免給身體帶來更大損害。
除了要及時就醫咨詢外,大家還可以通過下面這個方法緩解不適癥狀。
取坐位,兩手扶膝,然后依次做下面這些動作
兩只手的手心正好護在膝蓋上,雙手按住雙膝的同時,加以按摩,向外按摩膝蓋骨的周圍36圈,再向內按摩36圈,以膝關節內有熱感為佳;
雙拇指尖按壓兩側內膝眼10下,再于兩側外膝眼按壓10下;
用拇指尖在膝蓋骨周緣找壓痛點,在壓痛點上點按,每一壓痛點壓5~10下。
特別提醒的是,如果疼痛十分嚴重,大家一定不要擅自按摩,及時就醫檢查治療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別坐著不動
有人說,老寒腿患者要“省”著點用腿,其實這話本沒有錯,但這不意味著就要一直歇著不動。
因為,放棄運動容易導致下肢肌肉萎縮無力,膝關節透明軟骨退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合理的運動,還可以防止骨關節炎復發。
因此,中老年人做運動要量力而行,平時鍛煉的強度不需要過大,每周進行3~4次,每次20~30分鐘,開始2個月可以鍛煉強度低一點,逐漸加量,貴在持之以恒。
如果您沒有時間運動,不妨多做下面這兩個小動作,有益關節健康,怎么做都不會錯!1疼痛發作期:仰臥抬腿
仰臥床上,左腿伸直或稍微彎曲,右腿繃直向上抬高15度左右,保持1~3分鐘后換腿。每天做3~4次。2疼痛緩解期:坐位抬腿
【動作一】身體坐直,兩手下垂,兩腳抬起繃直5秒,做8~10次,促進血液回流。
【動作二】腳尖繃直,上下擺動,做5~8次,然后放下雙腿。
【動作三】兩腿自然伸直,向外側擺動。
【動作四】彈力帶固定在膝關節處,兩腿向外側分開,根據個人情況,重復5~8次。
小貼士:并非所有的腿疼都是“老寒腿”!
秋冬季節,以下兩種疾病也會導致腿疼,大家千萬要注意區分——
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常常引起全身大關節的對稱性、游走性酸痛,比如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并伴隨有紅、腫、熱的炎癥表現。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引起超過5處的小關節腫脹、疼痛和變形,比如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每日晨起后容易關節僵硬超過30分鐘,病情越重晨僵持續時間越長。
秋冬季節,一旦出現這兩種疾病,大家千萬別拖延,趕緊到正規醫院去看病吧!自己治不好的,千萬別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