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好心情,常保胃腸健康!——張璐說胃腸
日常生活中,難免有些磕磕絆絆,或者或少都遇到過腸胃上的一些問題!比如:一緊張就想跑廁所?肚子經常脹氣、想放屁?還有我們都聞之色變的腸道病毒等等腸胃問題。那么,你知道嗎?腸易激綜合征、腸道病毒等這些原來都跟我們自身的免疫力息息相關!
今天張璐醫生就告訴大家:腸道的保衛戰——從調節自身免疫力做起!
皮膚、呼吸道、腸胃道(我們身體70%的免疫細胞在腸胃道)這些都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外在條件下能常常接觸到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是我們的腸胃道會堅持接觸各種食物,并且需要在很快的時間里區分好養分、毒素、病原菌。保衛腸道的淋巴球布滿了我們的腸道,簡單來說,萬里長城就好比是我們的腸道,訓練有素的士兵就好比是我們的免疫細胞,當敵人(細菌或病毒)入侵的時候,士兵必須站在第一線上,為了讓士兵放心打仗,士兵后面百姓應做好補給支援工作。
士兵是如何訓練呢?這個就要靠腸道菌,腸道菌會告訴免疫細胞如何判斷敵人和朋友。
(1) 當腸道菌受到破壞(有益菌減少或是腸道黏膜損害),士兵(免疫細胞)就變得懶散,無法肩負保家衛國的責任。
(2) 當士兵怠忽職守,后面的百姓被迫上戰場,敵我不分,會去攻擊到我們的腸道黏膜或同伴。
這樣不僅對外來的入侵者沒有抵抗力,還可能因為過度的保護而攻擊自己的身體組織,造成自身免疫疾病;或將無害的物質誤判為有潛在的威脅,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總的來說就是我們的腸胃道免疫失去了平衡!
一、腸易激綜合征反復發作跟免疫力有關?
腸易激綜合征的癥狀表現多為便秘、腹瀉、或是兩者交叉出現。壓力、情緒是造就腸易激綜合征的主要元兇。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自律神經失調、腸道蠕動的異常都與壓力有關。壓力會使有益菌減少,導致腸道菌失衡,從而演變成免疫力的失調,這樣一系列下來,保衛我們腸道的淋巴球也會跟著減少,外面毒素或病原體就容易入侵成功,造成腸易激綜合征癥狀加重或是發生病變。
其實,對于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除了便秘、腹瀉外,還有個惱人的困擾,就是肚子脹得想要放屁,甚至有的患者肚子還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這是怎么回事呢?這說明這是由于“高度腹部過敏”食物造成的,也就是所謂的容易脹氣食物,這些食物因為含有較多的二糖、單糖和多元醇,小腸沒有辦法吸收,于是吸收不了的就挾帶著大量的水分到達大腸,變成腸道壞菌的營養來源,產生發酵作用,從而制造出更多的空氣。
想要解決腹脹的困擾?可以從改善腸道壞菌著手!
建議可以多吃高纖維食物,補充幫助有益菌變多的木寡糖,膳食纖維屬于益生菌,說直白點就是益生菌的食物,它雖然沒有辦法讓人體消化運用,但腸道的有益菌卻可從中提取出養分。另外建議患者盡量選擇低腹敏的食物,如:木瓜、奇異果等。忌食小麥、黑麥、豆類和含有乳糖的食物(牛奶,奶酪和酸奶),還有人造甜味劑等。
二、腸道免疫力好就能預防腸道病毒?這種說法對嗎?
我們的腸道免疫力好,是可以抵抗各種病原體,這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腸道病毒!生活中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解,只有小孩兒才會得腸道病毒,其實不然,成人也是會得腸道病毒的!約有60%的成年人感染腸道病毒癥狀輕微,有的甚至沒有任何反應,所以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會把病毒帶回家。
如果我們成人回家后沒有及時洗手就去抱孩子,腸道病毒很有可能就會傳染給小孩兒(接觸或飛沫是傳染腸道病毒的途徑)。如遇到這種情況(五歲以下的小孩兒感染腸道病毒可能會侵犯中樞神經,惡化成腸道病毒重癥),務必盡快送醫。
預防腸道病毒的三大對策
1、環境太過干凈
成年后產生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源于小時候提供的環境過于干凈(如:濕紙巾或酒精擦拭小孩子能夠接觸的物品),這種情況不僅減少了跟大自然的接觸,面對微生物、寄生蟲的機會,還會造成免疫系統失調。
2、飲食要保持均衡營養
想要腸道健康,有益菌是關鍵,不僅讓腸道免疫力增加,還會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讓免疫細胞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
3、洗澡、運動選擇在吃飯半小時以后
吃飯后是腸道吸收養分的最佳時機,這時候腸道的血管不僅會擴張,還會增加血流,這時候如果選擇運動或者是洗澡,血流不僅會轉向分布到骨骼肌,還會影響腸道吸收養分的效果。
想要健康“腸腸”久久,就請善待腸道
張醫生提醒大家:想要我們身體健康,首要重點就是善待我們的腸道!如果我們的腸道免疫力失去平衡,那么,腸道壞菌便就會滋生許多病原體,從腸道進入全身的血液循環,不僅會造成局部的發炎反應,還有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等。想要降低患病的機率,就要維護好我們的身體健康。
張璐出生于中醫世家,中醫消化病專家,國家中醫執業醫師,從醫30多年,師從中國中醫研究院已故中醫泰斗“施殿邦,石振聲、尚爾壽、步玉如”。擅長反流性食管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癥、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放射性腸炎、結直腸炎、腸易激綜合癥、胃腸息肉、膽囊息肉等消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