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父母的成長比孩子更重要。
社會的發展與工作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相疊加,讓越來越多的親子關系處于失衡狀態。而在這些失衡的親子關系中,孩子與家長——誰該負更大的責任?誰又有能力改變誰?要怎樣做才能重新找回和諧的親子關系?
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六年有余,在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接待的咨詢案例中有半數以上是青少年。他們的共性有兩個:一是主要集中在初一到高三的年齡段,二是與父母的關系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在咨詢的過程中,一部分孩子雖然抗拒,但是能主動表達與父母的關系;另一部分孩子看起來平靜,卻對自己的父母絕口不提,聽別人提到父母就崩潰不已;還有一部分孩子直接拒絕前來做心理咨詢。
而父母與孩子的狀況不太一樣。他們幾乎是眾口一詞的表示: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自己為他付出了很多,都是為他好,但他就是不聽話,也不尊重我們的感受,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孩子的痛苦與父母的困惑,來自于失衡的親子關系。
在失衡的親子關系中,父母的狀態是這樣的:不懂得尊重伴侶而是把孩子放在了比伴侶更重要的位置上;不清楚自己在家庭系統中的正確位置,也無法尊重他人在家庭系統中的位置;用不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其他的家庭成員,包括了伴侶和孩子;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把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強加給孩子;以父母的強勢壓制和限制孩子的行為甚至思想;從不理解孩子的行為,也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無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更無法正面引導孩子的情緒;無法解決孩子產生的各種問題……
這些狀態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心理狀態越來越糟糕,在情緒的不斷壓抑中產生各類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
但是,除非孩子的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學習甚至是生活,父母不會主動帶孩子來咨詢。很多前來咨詢的孩子,都是自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要求父母帶自己求助于心理咨詢;也有一部分孩子已經對父母絕望,即使父母感受到問題嚴重前來求助,孩子也抗拒甚至不來做心理咨詢。
每個家庭都是一個系統。
在家庭系統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而越是弱小的人,越是忠于這個家庭系統。孩子是一個家庭系統中最弱小的部分,他對家庭氛圍的敏感度以及對父母情緒狀態的承接度,是其他家庭成員無法比擬的。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永遠不想當家庭的叛徒”。所以,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承接父母的狀態,并內化為自己的狀態。許多成年人在咨詢中的表現,一再印證了“童年創傷”對自己的一生都存在著無法忽視的影響;而療愈的過程中,每個來訪者都能發現自己童年時期無意間積累的痛苦與絕望。
因此,面對青少年產生的各類問題,我的咨詢理念是:在孩子咨詢的同時,父母不只是配合孩子的成長和改變,自己也必須同步咨詢、同步成長、同步改變;如果孩子因為創傷過重而拒絕咨詢,那么通過父母的咨詢、成長與改變,家庭系統的力量就會影響和改變孩子,達到同樣的咨詢效果。
在這里,我想提醒所有的父母:在孩子產生心理問題后及時求助于專業的咨詢很重要,在孩子成長與改變的過程中同步成長更重要,但是,如果能先于孩子去成長自己,保持和諧的親子關系,豈不是更好?
所以,請聽好——
在和諧的親子關系中,父母的狀態應該是這樣的:懂得尊重伴侶并與伴侶保持和諧的夫妻關系;能夠站好自己在家庭系統中的位置,亦能夠尊重他人在家庭系統中的位置;能夠做孩子的榜樣和示范并給孩子以正確的引領;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保持界線,教會孩子承擔責任而不是過多干預;平等地對待孩子,限制行為養成規則感但能做到不控制;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并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感受;面對自己的情緒能有效處理,面對孩子的情緒能正向引導;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孩子產生問題的根源……
愿天下父母都能懂得:亡羊補牢雖為時未晚,但未雨綢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