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王陽明相信有很多人都不陌生,一直以來他都被人們推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上面。有很多人認為他是“千古第一完人”,也有人認為他是心學大師,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心理學家一樣。反正各種各樣的詞都可以放到他的身上。
他的影響力遍及了整個中國,甚至是亞洲有很多地方的人也都非常地崇拜他。可以說他已經成為了無數人心目當中的有志之士,他的成就非常地高。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年輕的時候,生活上遇到了很大非常多的坎坷。
尤其是在科考的時候,屢次不中仕途路上也不是特別地順利,經常遭到一些小人的算計。不僅如此而且還被貶了很多次,可以說年輕的時候所經歷的東西都是一言難盡。從他前半生的經歷當中,他給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經驗非常地有用。
王陽明曾經說過,他的后半生非常地平順以至于一招就成為了朝廷的頂梁柱。王陽明先生給大家分享了三句話,是對他坎坷前半生的感悟,大家可以借鑒一下以免跌倒了再后悔。
王陽明:人生過百,要留好這3條“后路”,別等跌倒了才醒悟
第一、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
很多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首先第一反應就感覺非常地懵。其實這句話是的意思就是當我們看到眼前的危機和險峻之后,一定不能把他們太當回事。因為這些挫折它們就像是天上的云彩一樣,顯得更加地微不足道,不把他們放在心上它們也就會煙消云散。
而我們如果一直在擔憂一直在恐懼的話,那么他們就會成為一朵烏云一直重重地壓在我們的心中。如果我們不再擔憂不再恐懼,那么它也就不會讓我們做出讓步。很多時候,當你越是緊張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越感到非常地害怕。
如果從心理上得不到安寧的話,在行為上面做不出來任何的表現。受到的影響會更多而且錯誤率也就越來越高,在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和坎坷的時候一定要有心理準備。而且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自己嚇自己,這其實是最愚蠢的方式。將注意力轉移,讓整個身心得到放松。
第二、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這句話的意思相信有很多人都能看得懂,他是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首先要堅持自我。而且不能忘記最初的原則和自己的初衷,千萬不能被別人所說的話干擾了自己。如果這樣的話,一定會耽誤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加地被動,導致最終的失敗。
而且每個人的內心當中,都會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是非論,那是我們在分辨黑白是非最有力的根據。圣人曾經講到為人處世最根本的道理,并不能作為評判事物的標準。所以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先遵從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要的是什么
第三、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理不會一直伴隨著我們,當我們身處順境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存養天理。等到我們身處逆境的時候,就要省察自身了。存養天理的意思其實就是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太張揚,要遵守禮節,不能因為自己身處高位就得意忘形。
審查就是要修身養性,讓自己把持住自己時刻提點自己,不能因為自己身高身居高位就不把別人看在眼里。如果太張揚的話很容易摔跟頭,簡單來說就是身處逆境的時候,遇到的事情總是感覺到非常地不順。但是也不能垂頭喪氣郁郁寡歡,一定要想辦法繼續努力。
而身處順境的時候雖然順風順水,但是也不能得意忘形肆意妄為。很多時候當我們有錢了或者有權了的時候,總是會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有點忘我。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能驕傲自滿,這樣的話即便在順境也會有很多麻煩找到自己
讀王陽明的書,能夠修心養性,能在我們迷茫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遠不止此,自誕生以來,影響了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為等人,都是他的“門徒”,他們完善、發揚了王陽明的心學。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么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總結
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需要修身養性,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涵養有風度的人。這樣不斷磨礪自己的能力,在逆境的時候就會越挫越勇。不至于因為身處逆境而不斷自暴自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初心不斷地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