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有,曾任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甘肅省針灸推拿醫學中心主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兼職博導,國家級名中醫,擅長鋪灸治療。
何天有教授的“重灸”思想聲名遠播,是中國艾灸灸法殿堂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何天有教授灸法思想
1、灸法為先為上的重灸思路
現代針灸臨床,針排第一,灸次之,推拿更次之,故稱之為“針灸推拿”,排序一目了然。何天有教授認為“針所不及,藥難所能”時,灸法依然適宜,不論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均可用灸。
在古代,針刺、灸法、湯液三足鼎立,只是因為灸法操作費時費力,所以逐漸形成重針、重藥、輕灸的趨勢,其實真正的大家都是針、灸并重,甚至灸大于針。
2、熱癥可灸
反對熱癥使用灸法的原因是認為:灸法可助陽化火,火可傷津。何教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何教授認為熱癥可用灸法表現在:表熱證可用灸法,灸法可以疏表清熱、透達表邪外出,治療風熱感冒,屢獲奇效;里熱證可用灸法,以熱行熱,引郁熱之氣外發,灸大椎穴治療壯熱灼津之里實熱證,灸后身熱漸涼;濕熱證可用灸法,可化濕泄熱,治療小便不利之濕熱淋癥、男性之前列腺炎、婦科之附件炎,每每奏效;虛熱可用灸法,可補虛退熱、火補行津、滋陰清熱,治療陰虛發熱療效可靠。
3、灸藥結合
名家注重灸藥結合,隔物灸源于《肘后備急方》,現今山東的督灸法、臍灸法均采用灸藥結合、灸姜結合,在灸法屆文明海內外,何天有教授的鋪灸源于浙江杭州羅詩榮鋪灸改良,突出“辯證用藥、分型施灸”,治療從常見病到多發病到疑難癥,均可以采用灸法治療。
鋪灸灸法經驗介紹
1、辯證施灸:例如慢性支氣管炎,如屬于熱、寒證,則選用胸脊上穴區(由胸1~6督脈線為中心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臺穴,胸1~6夾脊穴組成)、背俞上穴區(由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穴組成)、膻中穴區(由中庭、膻中、玉堂、紫宮穴組成);如屬于陰陽俱虛證則選取背俞上穴區、背俞下穴區(由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穴組成)、關元穴區(由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穴組成)、膻中穴區。
古艾世家提供
2、辯證鋪藥:藥物鋪灸療配合中藥做為鋪灸藥而施灸,藥物組方是在辯證的基礎上,因證主法,以法統方,因方選藥,組成有效的鋪灸藥方。如治療泄瀉的止瀉散,根據脾虛濕盛的特,選蒼術、白術、茯苓、山藥、車前子等健脾祛濕,又依據不同泄瀉而辯證用藥,如濕熱泄加黃連、秦皮;傷食泄加萊菔子、松;肝郁泄瀉加柴胡、防風;腎虛泄瀉補骨脂、吳萸等。因此辯證藥組成的鋪藥方是藥物鋪灸療法的重要部分。
古艾世家提供
3、辯證選擇隔物灸之隔物:寒癥選擇生姜、感冒選擇蔥白、胸痹選擇韭白、熱癰選蒲公地丁,灸法能使隔物的藥力向內滲透,達到引藥入里的作用。
4、鋪灸火力宏大:普通灸法,難治沉疴,督灸鋪灸等量大力宏,火足氣到,溫通經絡、補養臟腑。
鋪灸灸法配穴介紹
1、單穴灸法:頭痛灸太陽、面癱灸迎香、牙痛灸頰車、胸痛灸膻中、胃痛灸中脘、腰痛灸委中、腹痛灸關元、脫肛灸百會。
古艾世家提供
2、多穴灸法:肺病選擇中府、云門、尺澤、列缺,屬于本經培訓;胃痛選擇足三里、三陰交,屬于表里經培訓;胃痛上取內關、下取足三里,牙痛時上取頰車、下取合谷,子宮脫垂脫肛時,上取百會、下取長強,用腰為分界上下取穴稱為上下配穴法;咳喘時取背俞穴肺俞、又取肺之募穴中府,胃痛時前取中脘、梁門,后取胃俞、胃倉,屬于俞募配穴或前后配穴法;左側面癱,取右側頰車、地倉、合谷,右側頭痛,取左側頭維、太陽、合谷等,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屬于左右配穴。
3、穴區灸法:根據腧穴的特點與主治,和其周圍的腧穴一起組成的片區,加強腧穴的協同。如百會、四神聰、前頂穴為頭頂穴區;中脘、上脘、下脘相配為中脘穴區;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為胃腸穴區;頭痛去頭頂穴區加外關穴區,胃痛取中脘穴區加胃腸穴區、背俞穴區;子宮脫垂脫肛取關元穴區配三陰交區和百會區。
鋪灸灸法兩組經典經驗方
女性鋪灸養宮散:黃芪、當歸、菟絲子、淫羊藿、小茴香、雄蠶蛾、路路通各100克,鹿茸50克。研成細末,每次20克。
女性美容祛斑散:黃芪200克,靈芝100克,白術100克,防風100克,白蒺藜100克,川芎100克,珍珠粉100克,白附子150克,皂角刺150克,冰片5克。扶正祛邪,美容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