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史記中五帝本紀的第一位“帝”,姓公孫,名軒轅,正如后世所有的帝王一般,黃帝也自小就展示著與常人的不同。史記中這般描寫“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兒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敏”。中國的絕大多數的姓氏也都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黃帝炎帝。可有多少人知道皇帝為什么叫黃帝嗎?又有有哪些姓氏是黃帝的后裔呢?
黃帝
黃帝后來的時代稱為軒轅時代,曾經強盛的神農氏,對天下的領導力量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衰微敗象。各處的部落之間互相攻伐,此時的神農氏對這樣的現狀也無可奈何。
在這種情況下,軒轅開始大展手腳。加強自己的力量,嚴格訓練士卒。在開始強大之后,便開始征討那些不尊神農、互相攻伐的部落。在軒轅強大的軍力之下,各部落紛紛臣服。
黃帝
但是,還有兩個比較強大的部落沒有歸順,一是炎帝部落,一是蚩尤部落。炎帝一族以懂得用火而得尊位;蚩尤一族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戰。之后,這兩個部落又相繼的發動戰爭,軒轅為了和平而應戰,通過兩次大戰先后平定了他們。
開始是“阪泉之戰”,這場戰爭是軒轅與炎帝之間的戰爭。炎帝實力也很強大,黃帝通過內政外修的政策,為后來的戰爭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在多次與炎帝的交戰之后,取得勝利,并且征服了炎帝,二者也就形成了“華夏集團”。
之后,蚩尤與炎帝作戰,炎帝不敵,向黃帝求救。軒轅加入戰斗,最后在“涿鹿之戰”中大破蚩尤部落,并且殺死了蚩尤。經過這兩次戰爭,軒轅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天下各部落都奉軒轅為天子,從此取代了神農氏。
黃帝戰蚩尤
在這之后,哪里有不歸順的,敢擅自發動戰爭的,哪里便會出現黃帝的身影。他東方到過丸山和泰山,西方到過崆峒,南方到過長江,北方到過釜山。黃帝率領自己的軍隊,行使執法者的使命。
使得天下安定,百姓和樂。黃帝觀測太陽的運行,指導百姓農作時間;他任用風后、力牧、常先和大鴻四位大臣來治理百姓;他給百姓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生與死,以身作則,教化民眾;還制定歷法,指導生產,人們無不感激黃帝的功績。
黃帝因為大德,在他做天子的時候,上天曾經降下土屬性的祥瑞。因為土為黃色,所以天下人稱他為黃帝。另一說,黃帝一開始是稱為“黃地”的,但是后人覺得不佳,改為“黃帝”。
紀念黃帝
作為炎黃子孫,中國當今最大的前120姓,據統計,屬于黃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即:
王、張、劉、陳、朱、林、何、郭、羅、宋、鄭、韓、唐、馮、于、董、蕭、程、曹、袁、鄧、傅、曾、彭、蘇、葉、閻、余、潘、杜、戴、夏、鐘、汪、田、范、石、姚、鄒、熊、陸、顧、侯、邵、孟、孔、康、毛、史、龍、萬、段、錢、湯、黎、常、 武、喬、蔣、蔡、賈、魏、楊、周、吳、孫、胡、薛、賴、龐、樊、牛、溫、蘆、季、俞、魯蘭、殷、施、陶、翟、安、顏、倪、嚴
黃帝后裔表
顓頊是“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號高陽氏。顓頊的后代主要有祝融、舜和禹三個群族。
祝融,亦稱祝融氏。其后形成了己姓、董姓、彭姓、禿姓、妘姓、曹姓、斟姓和華姓八大姓族。如今300大姓中,祝融氏后裔的姓氏有羅、曹、彭、潘、董、蘇、葉、陸、韋、熊等40種,人口大約占總人口7%。
舜,如今300大姓中,帝舜直系姓氏:陳、胡、袁、田、姚、陸、車、鄒、薛等14種,占總人口8%。
禹,后裔中形成的姓氏有:曾、余、夏、侯、駱、關、歐、辛、歐陽等19種,其人口大約占總人口2%。
帝嚳祖父玄囂,是黃帝元妃嫘祖的大兒子;父親名蟜極,顓頊是其伯父。帝嚳也有三個群族,堯、契和后稷。
堯,直系后裔形成祁姓,祁姓又形成一些氏族和姓氏,有劉、朱、杜、范、傅、龍、陶等11種,
契,屬于子姓,子姓后裔后來的時候形成了諸多的國家,比如:宋國。契的后裔一共產生出來200多個氏族和姓氏。比如:林、宋、鄧、蕭、戴、孔、牛、湯、樊等32種。
后稷,姬姓,后裔形成的姓氏有王、楊、周、吳、孫、郭、何、鄭、唐、韓、馮、蔡、于、魏、蔣等10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