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教育分為公立、私立和家庭式教育,87%的家長選擇公立學校,10%選擇私立學校,3%選擇家庭式教育。從幼兒園到12年級都屬于義務教育。
美國有學區房,但少有“天價”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入學制度寬松。租房家庭的孩子也能在該片區上學。學區房房價漲幅不大,沒有炒作的必要;二是家長觀念更開放,不過分追求“成才”。人們更愿意享受自己的人生,同時讓家庭生活更平衡更和諧。
美國好學校都需要考試,內容由學校決定。學區房分布在不同區域,有公立和私立之分。經濟條件允許,許多家長讓孩子上私立學校。美國的數據統計,只有19%的美國人期望自己能有一套學區房。所在的地區,只要孩子能考上對應的學校,按要求提供居住證明即可,時間在3個月到2年不等,把正規機構或者單位郵寄到住址的信件交給證明機構,以證明居住時間即可。有的學校政策更寬松,在孩子正式辦理入學手續幾個月后,即使搬家也不影響就讀資格。
美國選擇教育的方式多元化。除到學校進行有組織性的學習外,有的選擇家庭教育,更無需為學區房擔憂。家長只要按當地教育部門的要求,每學期或每學年到指定位置測試,通過就可以繼續家庭教育,幾次不過者則需要到學校完成12年義務教育。
許多美國家長并不認為成績是今后生活的全部,他們更希望孩子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家長選房標準更多傾向于朋友圈所在的范圍、城市規劃環境好的區域,甚至文化氣息相對濃郁的地方。他們認為多陪孩子去圖書館、參加棒球俱樂部、做禮拜等與學習一樣重要,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